图7-15所示为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指数及其各分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1993—2009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993—1995年间生态效益指数快速下降,1996年有所上升,1997年又开始下降。从2008年开始,生态效益指数又逐渐上升。从分项指标来看,贸易环境效益指数变化趋势同生态效益指数类似,1993—1995年间快速下降,1996年有所回升,1997—2007年间持续下降,2008年逐渐上升。贸易资源效益指数则先下降后持续上升,1993—1998年间中国贸易资源效益指数不断下降,表明中国出口贸易耗费较多的能源,进口的资源相对较少。1999年开始,贸易资源密集度持续平稳上升,表明贸易的资源效益在不断提高和改善,出口能耗不断降低,进口资源逐渐增加,有利于中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

图7-15 生态效益指数及其分项指标

7.3.1 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分项指标主要包括贸易环境效益指数和贸易资源效益指数。影响贸易环境效益最主要的因素是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影响贸易资源效益的因素包括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和进出口贸易资源消耗差异。因此,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和进出口贸易资源消耗差异。

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大小会影响贸易环境效益同时也影响贸易资源效益。一方面,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加会加大出口贸易的“三废”排放,对环境带来危害,不利于贸易环境效益的改善;另一方面,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加消耗国内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不利于资源的保护性利用,降低贸易的资源效益。表7-10所示为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与贸易生态效益指数。可以看出,1993—2011年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不断增加,而生态效益指数则不断下降,从变动趋势来看两者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表7-10 1993—2011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与生态效益指数

续表

我们采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来衡量进出口贸易资源消耗差异。该值越大表示进口的能源和资源越多,减少国内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值越小表示出口消耗的能源和资源大于进口所消耗的能源和资源,增加国内资源压力,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利用。进出口贸易资源消耗差异主要通过影响贸易资源效益来影响生态效益指数。进出口贸易资源消耗差异越大,越有利于改善贸易的生态效益;反之,则不利于贸易生态效益的改善。图7-16为生态效益指数与进出口贸易资源消耗差异散点图。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资源消耗差异与生态效益呈正相关关系,即进口相对于出口越多,越有利于生态效益的改善。

图7-16 生态效益指数与进出口贸易资源消耗差异散点图

7.3.2 实证分析

本部分引入非结构化的多方程模型,将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和进出口之比引入系统中,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来讨论各变量冲击对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的动态影响,探讨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的长期规律。

选取ENI、IE和IM3个变量分别代表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指数、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和进出口之比。为了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并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工业制成品出口额IEt和进出口之比IMt分别取自然对数,记为lnIEt,lnIMt。

1.相关性分析

表7-11所示为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生态效益指数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99,生态经济效益指数和进出口之比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9,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和进出口之比间的相关系数为-0.495。表明生态效益指数和工业制成品出口之间呈现强负相关关系,生态效益指数和进出口之比呈现正相关关系。

表7-11 变量相关系数矩阵

2.趋势分析

图7-17为3个变量的水平序列图。从变化趋势看,水平序列都为非平稳序列,但变化趋势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水平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时应包括趋势项和截距项。图7-18为3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图。可以看出,差分后的序列较为平稳,且具有相似的变化周期,表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图7-17 水平序列图

图7-18 一阶差分序列图

3.平稳性检验

同前文,本部分仍采用的是ADF检验,结果见表7-12。

表7-12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检验形式(C,T,K)表示单位根检验中含有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的阶数;滞后阶数按AIC和SC最小原则确定。***、**和*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水平。D(·)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

由结果可以看出,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下,变量ENI、ln IE和ln IM的ADF统计量绝对值均小于相应的临界值的绝对值,接受原假设,即序列存在单位根,表明3个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在其一阶差分中,DENI、DlnIE、DlnIM的ADF统计量绝对值均大于相应的临界值的绝对值,拒绝原假设,表明3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都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这些变量为一阶单整序列。

4.协整检验

同前文,本部分仍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法对多变量系统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7-13。

表7-13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在不存在协整方程和存在最多一个协整方程的原假设下,迹统计量值均大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而在存在最多两个协整方程的假设条件下的迹统计量小于5%水平的临界值,所以接受变量间存在两协整关系的假设。根据经过标准化后的协整系数,选取一个能准确反映变量间关系的协整方程,其表达式为(括号内参数的标准误):

可以看出,工业制成品出口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而进出口之比则没有通过t检验,即进出口之比对生态效益指数影响不显著。协整方程表明,从长期来看,外贸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指数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间存在负向的均衡关系,而同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每增加1%,外贸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指数下降0.00135396,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对生态效益指数影响很小而且不显著。

5.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说明外贸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指数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用来解决此类问题。同前文,本部分仍采用AIC和SC信息准则标准所判定的滞后阶数,选取滞后1期为最佳滞后期,结果见表7-14。

表7-14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5%显著水平下,工业制成品出口与外贸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指数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6.脉冲响应分析

通过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外贸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指数、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和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长期内具有均衡关系,但短期可能会受到随机扰动的影响,偏离均衡值,但这种偏离是暂时的,最终会回到均衡状态。同前文,本部分仍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下面分别给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指数、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和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一个单位标准差的冲击,得到关于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指数的脉冲响应图,如图7-19所示。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纵轴表示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指数的变化程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指数对各变量冲击的响应,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

图7-19 生态效益指数、工业制成品出口和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对生态效益指数的影响

图7-19(1)表示生态效益指数自身对生态效益指数的影响。可以看出,本期给生态效益指数一个正冲击,到第2期,生态效益指数快速下降,此后生态效益指数平稳下降。

图7-19(2)表示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变动对生态效益指数的影响。可以看出,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冲击会对生态效益指数带来负面影响,本期给工业制成品出口一个正的冲击,第1期对生态效益指数影响较大,下降幅度较大,随后生态效益指数受到的负面影响开始减小,到第2期减小幅度最大,之后该影响不断平稳下降。

图7-19(3)表示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对生态效益指数的影响。可以看出,本期给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一个正的冲击,起始阶段有正的影响,随后生态效益指数开始下降,至第2期变为负值,之后负面影响增加,从第5期开始负面影响开始逐渐减小。说明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受到的正冲击后,能够迅速增加生态效益指数,但持续时间不长。

综上,工业制成品出口会对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指数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效应,但是该负面影响是在不断缩小的,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能够增加生态效益指数,但是不具有持续性。

7.方差分解

图7-20所示分别为生态效益指数、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和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对生态效益指数变化的贡献程度。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纵轴表示各变量对可生态效益指数变化的贡献率。图7-20(1)所示为生态效益指数自身对生态效益指数变化的贡献率。可以看出,生态效益指数自身对生态效益指数变化的贡献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至第10期下降到30%左右。图7-20(2)所示为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对生态效益指数变化的贡献率。可以看出,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贡献率在不断小幅增加,至第10期,出口额对生态效益指数变化的贡献率达到了3.6%。图7-20(3)所示为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对生态效益指数变化的贡献率。可以看出,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对生态效益指数变化的贡献率在不断增加,前五期快速增加,此后小幅增加,到第10期,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对生态效益指数变化的贡献约为66%。

图7-20 生态效益指数、工业制成品出口和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对生态效益指数变化的贡献率

7.3.3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部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工业制成品出口和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对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的影响,结论如下:

第一,工业制成品出口同中国对外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增加,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指数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加会提高出口贸易“三废”的排放,加大中国能源和资源的负担,从而不利于贸易生态效益的改善。

第二,进出口资源消耗差异即进出口之比同中国对外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呈正相关关系,即进口相对出口增加会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生态效益,但是该效应不显著,且不能持续。

因此为了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的提高,关键在于优化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中国进出口质量。一方面,增加初级产品进口,促进国内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减少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鼓励服务贸易和绿色贸易的发展,培育中国在服务贸易和绿色贸易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全球绿色贸易,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另外,鼓励企业创新,促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研发,积极投资高科技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