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是提问者和作答者最激烈的思维交锋。说实话,追问有时候很容易得罪人,这一定要明确两个人的关系才可以,我往往都只有在喝多后,才敢和身边的朋友有互相追问的对话,这种对话往往直指人性和问题真相。比如我曾经跟一位作家朋友聊写作的初衷,聊到最后,我们竟然发现,每个人无论多么有情怀,都跟钱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提问的艺术》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跨国企业发现自己的销售出现了问题,觉得需要进行改进性的培训,就找到本书的作者,要托他办个培训班。

作者没有一上来就答应,而是问了销售部主管五个问题,因为是对方相求,感情上已经很近,所以,可以直接进入追问状态。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在全球销售市场中都成为领先者了,还需要销售培训呢?

对方说:因为需要不断提高销售人员的能力。

他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需要提高销售人员的能力呢?

对方又说:这样销售人员在开发新客户方面会更有效率。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需要增加新客户的开发呢?

对方说:因为现在的客户不足以支撑公司的增长目标。

第四个问题:为什么不能让客户增长得更快呢?

对方说:我们每年都有20%的客户流失。

第五个问题:为什么客户会流失?

最终,公司的销售人员给出了答案,他们的产品质量和物流有问题,所以客户才不满意,导致客户流失。

就这样,五个问题追问下来,发现没有做销售培训的必要了,解决产品质量和物流漏洞才是关键。这就是追问的效果,它会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

但我有一个建议,尽量不要去追问人性。比如你非要问一对夫妻彼此到底爱不爱对方,你非要问两个朋友凭他们的关系可以借对方多少钱……人性的追问是很可怕的,追着追着,总容易发现人性中更多的漏洞。

这是一种思维模式,当遇到一个问题时,不要着急下结论,而是多追问几次,但请记住,打破砂锅问到底没问题,前提是:两个人的关系不被毁坏。

很多时候,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结果是:不但砂锅里的汤洒了一地,而且你想吃的菜,也落在了地上,凉凉了。

如果不确定彼此关系的稳定性,还不如不问,尴尬总比两个人关系破裂好。

再次回到易中天和主持人,我们发现,主持人的问题除了散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没有循序渐进。

在两个人完全不熟的状态下,上来就直接问开放式提问,在对方已经表现出反感甚至没回答的时候,还紧接着追问,一次又一次进入对方的禁地,这都是提问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