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天,快到了中秋节了,今年的中秋赶上了周日,周五下午单位开始发福利,同事们高兴的排队领东西。

周六这天上午,林为民带着陶慧敏去探病。

好的不灵坏的灵,前些天林为民要带陶慧敏出门偷吃东西,借口石铁生生病,因为心怀愧疚还给石铁生买了一堆吃的,结果没过几天万先生就住院了。

这一两年时间,万先生的身体一直不好,时不时的就要进医院待一段时间。

两人结伴来到医院,病床前只有黎玉茹在照顾。

万先生精神还不错,听说陶慧敏怀孕了,脸上满是欣喜。

“好啊,太好了,有了孩子家里就热闹了。”

“您老最近住院也没什么事,给孩子想个好名字。”林为民说道。

万先生迟疑道:“还是让家里长辈取吧。”

“你不就是长辈嘛!不要逃避责任,名字不好听我可要退货的。”林为民嬉皮笑脸道。

“帮你取名还挑三拣四!”万先生佯怒道。

“那你就用点心!”

师生俩斗着嘴,一旁的黎玉茹看着二人嘴角含笑,对陶慧敏说道:“在医院里,只有为民来的时候他才会这么高兴。”

陶慧敏说道:“为民他就爱开玩笑。”

几人正说着话,病房的门被人敲响了,进来一位老者。

“万伯伯!”老者称呼万先生为伯伯,关系自然亲近。

来人也姓万,叫万博鳌,父亲是大家知道的那位姓万的领导。

万博鳌现在是中国体育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早年间便跟万先生一家相熟,这次来探病带了一堆东西。

“万伯伯,这些都是当年我下乡劳动的农场给我送来的东西。”

万博鳌带来的东西都是农产品,万先生当然不缺这些东西,但看着这些朴素的礼品还是露出了笑容。

送礼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显然万博鳌的送礼就送到了万先生的心坎上。

万博鳌又聊了好一会儿,才说起这次来的目的。

原来他从六十年代开始就陆续在众多报刊上发表过很多文章,到现在过去了三十年,有出版社打算将他这么多年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结集出版,为他出版一部文集,万博鳌打算让万先生帮他写一篇序。

万先生笑着问道:“稿子带了没有?”

“带了,带了。”

万先生接过稿子,说道:“我先看看,过几天写完了序通知你来取。”

万博鳌高兴的答道:“好,真是太麻烦您了。”

万先生依然是一脸笑容,黎玉茹的脸上则露出几分忧心之色。

等万博鳌走后,林为民才说道:“您现在在住院,要不我代您写吧!”

万先生摇摇头,“没关系,左右是一篇序而已,花个两三天时间就写完了,博鳌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

对于万先生来说,病中有人探望是常事,提出一些请求也是常事,能帮忙的他都会尽量帮忙。

因为能进到医院来开口的,都是他不好拒绝的。

林为民无奈的点了点头,“您老自己悠着点。”

探望完万先生的第二天就是中秋节,赶上周末,燕京城也多了几分节日的气氛。

这天上午,郑国给朋友们打电话,说想晚上聚一聚,大家将聚会地点定在了石铁生家里。

白天跟家里人吃饭,到了傍晚时分,一群人聚到了什刹海小院。

众人手里提着礼物上门,石铁生看到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为了今天晚上的聚会,他下午特地多睡了一会儿,这样的聚会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过了。

在众人到来之前,石父和程西米就已经张罗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众人又将带来的食物都摆上桌,更添了几分节日气氛。

曲小伟调侃林为民说道:“我儿子都上小学了,你儿子才刚要生。以后可得教他听话,要不然小心挨收拾。”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林为民却不紧不慢的说道:“没事。没听说过一句话吗?莫欺少年穷,小时候打不过,老了还打不过吗?你儿子比我儿子大了七八岁,等我儿子六十的时候,他七十,收拾他一只手就够了。”

曲小伟被林为民的脑回路怼得说不出话,众人笑的更凶了。

正在大家聊的欢的时候,郑国手里藏着东西,一脸神秘的走了出来。

“猜猜我今天给你们带了什么好东西?”

面对他的故弄玄虚,没有人配合,大家自顾自的聊天,让他讨了个没趣。

郑国只好无奈的将东西亮了出来,朝大家道:“都看看吧!”

众人这才看向他手中的东西,定睛一看,竟然是一本初中三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科书。

大家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来,“这个……”

郑国的脸上又露出得意之色,“知道这是什么吗?”

大家看到教科书,哪里会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89年春节之后的聚会上,郑国带来了一个小道消息,说林为民的作品马上要上教科书。

如今两年多时间过去了,看来林为民的作品真上教科书了。

“这还用你显摆?人家为民早就知道了,是吧,为民?”曲小伟问林为民。

林为民摇摇头,“我还真不知道。”

众人闻言不解,作品上了教科书,林为民这个作者竟然不知道?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

这段文字简单理解一下就是,如果出版社编纂教科书,不仅可以不需要支付给作者稿酬,甚至可以不通知作者。

后世即便到了2010年之后,国内仍有很多出版社打着“教科书”的旗号,未经作者授权便擅自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也不会支付给作者稿酬,甚至连作者姓名都不标注。

同时,又由于教辅书籍有着不同于一般书籍的发行渠道,作者很难通过书店发现自己的版权被侵犯。

所以作品上了教科书,林为民这个作者却不清楚,这样的情况在如今再正常不过了。

郑国给众人科普完之后,又继续说道:“新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今年才刚刚用上,为民不知道也正常,我要是不告诉他,说不定他几年都不会知道。不过要是身边有亲戚朋友孩子在上初中,说不定他一个月内就知道了。”

众人了解了原因便不再关心这件事,转而将注意力放到了另一件事上。

“哪部作品上教科书了?”

大家簇拥着翻阅郑国手上的教科书,林为民赶紧把凑热闹的陶慧敏抓过来。

“你大着肚子,跟着凑什么热闹?”

陶慧敏低头看了一眼脚尖,大吗?

“这儿呢!这儿呢!”刘海燕激动的叫了起来。

林为民挤过去看了一眼,教科书被翻到了第四单元,在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后的一页上,赫然写着“《一个都不能少》节选”的标题。

“竟然是《一个都不能少》?”曲小伟有些不可思议,他朝郑国问道:“没想到是这部小说入选。”

郑国理所当然道:“你扒拉扒拉为民的作品,还有比这部小说更适合上教科书的吗?”

曲小伟想了想,还真是。

要论艺术性和文学性,《一个都不能少》在林为民的作品序列当中绝对算不上拔尖的那一批,这部小说有个先天的缺点就是太过歌颂和弘扬正面的东西,这当然不是不好,但放在文学创作当中,确实属于短板。

但同时,这部小说的优点也很明显。

那就是太有教育意义了,而且行文通俗易懂,没有一点故弄玄虚和卖弄文笔的地方,硬是凭借着朴实无华的叙述打动了无数的读者,也为希望工程的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这部小说面世以前,希望工程在国内宣传的如火如荼,可惜雷声大、雨点小,一年多也没募集到多少善款。

可在《一个都不能少》发表之后,希望工程的名字真正走进了国内的千家万户,在无数老百姓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很多人意识到了希望工程利国利民的作用。

这几年时间当中,希望工程就没有愁过捐款的事。

郑国现在已经是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对基金会的情况如数家珍。

光是去年一整年时间,基金会就募集了超过六千万捐款。

而在希望工程建立的这几年时间当中,基金会在全国各地建设的希望小学已经累计超过760所,帮助超过20万没有学上的贫困地区儿童获得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

所以,在人教社要在林为民的作品当中挑选一部登上教科书,《一个都不能少》毫无疑问是最适合的那一部。

众人想明白了原因,对着林为民就是一顿恭喜。

就在这时,郑国又卖起了关子。

“我这还有个消息,你们想不想听?”

尽管众人心痒难耐,但还是撇过头去,“爱说不说,谁求你似的!”

郑国有点郁闷,就不能给个面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