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古拉格仰面朝天倒在地上,第五道战斗分列的印度士兵最后的血勇也在快速消磨殆尽!
惨烈的伤亡足以让人清醒过来,哪怕是杀戮激发出来的狂热。
然而,再一次击溃印度仆从军的进攻,亚里士多德却丝毫没有露出哪怕一丝一毫的微笑。
他眉头紧皱,转头看向骑兵将军下令道:“带着你的人,凿穿英军的正面防线!”
“总统大人。
敌人正面还有很长的纵深,我们的骑兵很难冲过去。
或许,我们可以从英军的侧翼冲过去,那里的战列线看起来并没有多大纵深。”
“哦?
你想尝一尝不列颠鼎鼎有名的英王德意志兵团的作战意志么?”
那名希腊骑兵将军迟疑了一下,感觉自己话已经说出,如果这时候退缩的话,估计自己打完这一仗后就得退出一线部队了。
“总统阁下,我愿为希腊民族献出最后一滴鲜血!”
“我看到了你的勇气,但我不想让希腊共和国最棒的小伙子们死在这里。
我们的骑兵冲击不列颠赫赫有名的英王德意志兵团太危险了,毕竟这是枪炮主宰战场的时代,而不是骑士称雄的中世纪。
听我的命令,朝着那些羸弱的印度仆从军正面践踏过去!”
“总统大人,印度士兵在战场上的表现确实一般,哪怕他们被自己人杀得血流成河,仍然无法跟希腊民族英勇的小伙子们匹敌。
但印度士兵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我不是在说我们的骑兵无法打败那些垃圾一般的印度士兵,而是不断的突破和杀戮,会让我们的骑兵体力难以维系,战马难以保持全速冲破印度士兵的所有战线。
或许我们可以再等一等,继续削弱印度仆从军的防线战略纵深厚度,然后一举击垮他们。”
这番话一出,顿时得到了众多希腊将军的赞同。
毕竟谁也不愿意在这种决战中轻易冒险,他们都知道这次决战的胜负直接关系到希腊的未来。
一旦这次决战失败,希腊共和国恐怕就会彻底消失,哪怕最后神圣同盟反攻回来,以李维政府的秉性,希腊共和国也很难保持现今的主权独立地位。
亚里士多德政府只是亲近神圣同盟而已,可没有公开贩卖希腊的国家主权。
亚里士多德环视一圈,跟那些出声应和的希腊将军们都对视了一眼。
“我知道你们的想法。
印度仆从军每一次溃败,都意味着他们的数量会急剧减少,还能欣赏到敌人自相残杀的一幕,这是不是很令人感到舒畅?
但是!
每一次击败这些被逼到绝路的印度仆从军,战场上都会铺满一层希腊士兵的尸首!
拿起你们手中的单筒望远镜看一看,前线战场还能找到没有被尸体和鲜血浸泡的落脚地么?
这是一片巨大的绞肉机,不列颠人就是在用印度人的生命换取我们希腊士兵的生命!
对不列颠人来说,印度人只是外族,是下等民族,无论死去多少,远在伦敦的不列颠贵族老爷们,都不用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我敢保证,哪怕今天十万印度仆从军都死在这里,只要伦敦政府不对他们的民众报道,九成的不列颠人都不会知道这些印度仆从军的惨死经历!
正因如此,不用背负任何政治责任的伦敦政府,只要有足够的金钱,并确定这个战术有用,就会源源不断的从印度次大陆,那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土地上,运送过来一批又一批的印度人送死。
即便是十个印度人的生命换取一名希腊人的生命,希腊共和国也会被不列颠的这个战术杀光最后一个希腊人!
更何况,没有了十万希腊国防军,希腊人根本无法做到与印度仆从军打出那种悬殊的交换比。
所以,我们不能让不列颠人认为这种战术有效,必须以雷霆之势解决掉剩下的印度仆从军,让印度仆从军来一场无法被阻止的大溃败,证明那些不列颠将军的计谋就是个笑话!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需要面对源源不断的印度士兵登陆希腊半岛!
为此,我们应该做出任何可以拿出来的牺牲。
大家应该明白,希腊不是一个欧洲大国,我们的土地和人口都远远无法跟那些欧陆列强相提并论,想要在这场欧洲大战中维持住独立民族主权的国家地位,我们只有拼命!
拼命让我们的敌人明白希腊民族的强大!
拼命让我们背后的盟友知晓,希腊是一头饥饿的野狼,值得他们花费大代价来拉拢,而不是趁机吞并!
现在,谁还对我的命令有所质疑?”
那名希腊骑兵将军这一次主动站出来,高声应道:“总统大人请放心,我必将赴汤蹈火,完成您下达的指令!”
说完,这名骑兵将军就带着自己的护卫,骑马奔向希腊骑兵所在的位置。
亚里士多德没有等待印度仆从军被耗光的那一刻动用骑兵,自然是担心英王德意志兵团的反扑!
按照现在战斗的进展,印度仆从军拼到后面两三个战斗分列的时候,希腊国防军所有的生力军预备队都必然在前线拼过一回。
甚至两翼的希腊国防军都有可能需要轮换一次,用来抵御印度仆从军临死前的疯狂。
到了那时候,或许印度仆从军会被希腊骑兵一冲而溃,但战斗过后的希腊国防军必然损兵折将,状态不佳。
一旦那时候英王德意志兵团主动发起进攻,状态不良的希腊国防军能顶住么?
要知道,迄今为止,不列颠的本部英军都没有任何折损,就连那些指挥印度仆从军的英国军官,都安全的骑马跑到两翼英王德意志兵团所在的安全位置。
欧洲远征军所有的火炮都在英王德意志兵团手里,英王德意志兵团不光护卫两翼,还在后方布置了一条战列线,那些被搬运下战舰的大口径野战炮,都在那条战列线上。
而十万印度仆从军,实际上就是外层包裹着一层单薄兵线的实心‘饼干’。
消灭印度仆从军对亚里士多德而言,仅仅只是掏空了饼干的内部罢了,外围的壳子还在,并且这个壳子远比内部坚硬的多,还布置了大量的火炮!
依靠最后一道战列线英王德意志兵团的联系,两翼的英王德意志兵团不至于陷入孤军奋战的状态。
甚至他们只需要将两翼护卫的英王德意志兵团撤离一段距离,就能跟最后面的那道战列线拼接到一起,组成一道新的,毫无防御死角的战线!
亚里士多德相信,以英王德意志兵团的战斗素养,他们的变阵绝不会给自己露出天大的破绽。
不出意外的话,到了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决战时刻,已经打过至少一轮惨烈战斗,损失不轻的希腊国防军,将要面对养精蓄锐的英王德意志兵团的猛攻。
最要命的是,他们还拥有绝对的火炮优势!
至于撤退?
呵呵,希腊国防军主力都是步兵,真要是撤退,绝对会被轻步兵战术十分出名的英王德意志兵团追杀得十去八九!
对方可是生力军追击疲惫之师。
除了亚里士多德留下大量的殿后部队。
不管怎么看,这场决战的最终胜利者都不会是希腊共和国,亚里士多德等到那一刻,所能决定的只是损失多寡罢了。
一旦这场决战失利,亚里士多德失去的不光是大批希腊国防军的精锐老兵,还有希腊民族的必胜信念!
本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就是强国对希腊这个弱国发起战争,希腊国民很多人都没有多少信心能取得胜利,神圣同盟的支援又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是希腊国防军再被打败而损失惨重,或许不列颠的军队可以兵不血刃的进入雅典城……
当然,对于李维政府来说,这种情况并不算很糟糕,一旦雅典被反法同盟占领,神圣同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来‘解放’希腊全境。
运气好的话,或许还能获得部分希腊人的支持。
只是,亚里士多德到了那时候用途就会变得很小。
亚里士多德不想自己成为一名可有可无的希腊总督,他相信即便希腊全境被神圣同盟占领,李维也会让忠诚的自己当希腊总督来统领希腊事务。
但一名总督怎么能跟现在大权独揽的希腊总统相提并论?
权力是腐蚀人心的毒药,现在的亚里士多德心态早就跟离开维也纳的时候不同了,若不是全面战争系统的行政点化洗脑太过霸道,估计亚里士多德已经开始为了自己的权位待价而沽,当起墙头草……
对于现在的希腊共和国而言,是有当墙头草资本的。
然而,亚里士多德却选择彻底倒向神圣同盟一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伦敦政府那面咬定亚里士多德被李维催眠控制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现在不光是为了李维的战略局势,也是为了自己在希腊共和国的至高权位,无论牺牲多少人,他都必须彻底打败这支欧洲远征军主力!
刷刷刷~
希腊国防军的战列线突然裂开巨大的缺口,一群群成墙式冲阵的希腊骑兵,跟在各自军官的后面,拔出了自己的军刀。
希腊骑兵可不是什么老资格骑兵,清一色都是训练简单的马刀骑兵。
马刀骑兵也是这个时代欧洲骑兵中,最常见的兵种。
毕竟马上使用长矛冲锋对骑兵的技术要求太高了!
并且马上使用长矛冲锋,还有容易伤到自己的风险,一旦在长矛进入目标体内时,没有即时松开,持矛骑兵轻则胳膊脱臼乃至断裂骨折,重则连人带马都废掉!
所以,持矛骑马冲锋,不是说你能在马上把长矛熟练舞动起来就合格的!
即便是游牧民族中,能骑马持矛冲锋的骑兵,也是精锐部队。
在如今的墙式冲锋战术中,对骑兵持矛冲锋的技术要求更高。
以前的传统骑兵,还可以通过减速等方式,降低自己持矛冲锋撞击目标时损伤自己,但在墙式冲锋中,所有的骑兵都要保持同一个速度,如墙而进,哪里有功夫给你准备时间?
这就是为何排队枪毙时代,持矛冲锋骑兵数量不多的原因。
哪怕很多精锐的胸甲骑兵,也在使用马刀而不是长枪。
理所当然的,此时的希腊骑兵清一色的都在用马刀。
为首的那名骑兵将军,正是在亚里士多德面前领命的那位。
这也算是希腊人保持的为数不多的英勇传统!
骑兵向来是精锐中的精锐,在希腊国防军中也不例外,能成为希腊骑兵就意味着享受着更好的军人待遇,自然也是精中选精。
能领导这么一批精锐的希腊将军,自然也不可能是泛泛之辈。
“为了希腊!”
已经满脸白胡子的希腊将军,丝毫看不到任何老态,双腿娴熟的控制着**马儿,拔出腰间的希腊马刀,斜向前举起,用自己最洪亮的声音呼喊道。
“共和国万岁!!!”
这批希腊骑兵不愧是受到亚里士多德思想再教育的兵,喊出来的口号听起来就十分具有革命意义!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军队,几乎都是喊‘国王(或皇帝)万岁的’,再不济,也会呼喊上帝(或真主)万岁。
喊自由万岁的一般都是反贼……
正在屠杀印度溃兵的第六道战斗分列的印度仆从军,完全没有队形可言,面对大批希腊骑兵冲杀而来,自然是毫无反抗的被轻松凿穿收割!
骑兵的冲锋践踏对任何军队的士气打击都是十分恐怖的,第六道战斗分列的印度仆从军通过杀戮溃兵,激发起来的那点血勇之气,顷刻间消散全无。
后面的希腊国防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直接发起了刺刀冲锋,在希腊骑兵践踏过的‘废墟’上对茫然无措的印度仆从军进行最后一击!
头一次,希腊国防军杀死的印度仆从军数量,超过了印度仆从军互相残杀的数量!
在希腊骑兵的冲锋下,根本没有多少印度溃兵逃出他们的追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