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周烧一次硫磺的频率,弗里兹慢悠悠的制着绿矾,等待着从各处工场定制的零部件交货。
此时从海外进口的硫磺只需要一磅两美分,从成本上来说用愚人金制造硫磺是完全不划算的,虽然每周下来都能产出几吨硫磺,但和花的力气相比总是要小赔一点。
至少是个替代技术嘛,弗里兹伸了个懒腰,把账本丢到桌面上,漫长的建造周期每天都在烧钱,几十号工人除了体力活什么也不会,又要从头培训起来,简直说起来就让人头大!
烧下硫磺也好,多少对他们来讲是个难受和难过很快就能显现出来的工场生产过程,那些不注意安全劝告吸入了大量二氧化硫的人第二天就会发现自己的肺不舒服,虽然是个过几天就会好的毛病,很容易就给他们长了记性,安全的要求不是儿戏,要是被熔融的玻璃烧到烫到的烧伤可没有几天能好起来的。
眼看着欧洲战争在即,铅和铅白的购买也会受到影响,市场供应吃紧,弗里兹把美第奇先生又打发出去了,好歹发现个铅锌矿吧,都不需要多大,只要今后能保证在国内自己铅白供应跟得上就行啦。
让后世人难以理解的是,18世纪西方的玻璃并不是后世那种钙钠玻璃为主,西方这时候的玻璃是铅钾玻璃,所以它们的制造过程中并不会遇到让人疑惑的玻璃发红发褐的问题,原料都完全不一样,当然就不会引入可恶的氧化铁杂质。
石灰石中的杂质含量其实相当多,看它那个灰扑扑的样子就知道了,高纯碳酸钙的石灰石是汉白玉那样白色的,石灰的纯度自然和铅白无法相比,草木灰在使用前也要水溶滤去杂质提纯,制成品杂质少当然很正常。
所以弗里兹不再疑惑为什么加硼砂把钙钠玻璃中的铁杂质控制在亚铁这技术西方明明要很晚才发现,那为什么航海家们用的望远镜和各种玻璃镜子都是非常纯净,因为人家欧洲中世纪后的玻璃一直是水晶玻璃和铅玻璃好吧,铅玻璃技术是首先由英格兰人乔治·瑞芬史考夫特于1674年发现的,水晶玻璃则是穆拉诺岛的威尼斯人15世纪开始制造的,1409年才第一次出现水晶玻璃这个名词。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古代中国的铅钡玻璃,因为上层社会对玉器的嗜好,古代中国工匠有意识的把铅钡玻璃制造的如同玉石一样,而不是纯净透明,中国古代铅钡玻璃就此走上一条邪路彻底回不了头。即使东汉年代也曾短暂制造过透明铅钡玻璃,甚至后来也出现过铅钾玻璃,但琉璃这个中国古代铅钡玻璃种类给最终还是人留下类似玉器或瓷器的审美印象。
生产铅玻璃的好处对玻璃生产者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可以生产出外观更纯净漂亮的玻璃制品,熔点比埃及配方的钙钠玻璃低生产环境不再那么严苛,硬度也降低了这就使玻璃工匠更容易通过打磨来修正玻璃表面的不平整,亮度变高了更适合奢侈品的身份。
弗里兹当然没有那么执着非要去生产钙钠玻璃,如果制造难度和成本不会更低他决不会考虑,至少现在的玻璃镜子仍然是奢侈品,用铅钾玻璃才对得起这个定位。
对比很多听说过的平板玻璃制造工艺,弗里兹发现凡是需要大量动力的方法自己暂时都不要想了,所以浮法玻璃生产工艺虽然很好很强大,但想一想就算了吧。
倒是一种法国人在19世纪晚期还在使用的平板玻璃生产技术略为改进一下就可以拿到18世纪来用。
这种制造工艺听起来都很玄,用一块薄金属板从一炉熔融的玻璃中蘸取玻璃,然后把这块金属向上提,利用一个特殊的冷却装置来使离开液面的玻璃料液立即开始冷却硬化,不会因为表面张力的原因变的向中间收窄和厚薄不均。
不用怀疑,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品,但是相比起擀披萨饼一样把熔融玻璃擀平和吹个玻璃泡慢慢拉长拉大,加工成圆筒再碾平,产品的制造速度和对工人的熟练程度要求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重要的是怎样立即发现玻璃厚薄不均和表面不平整,当然实在不行退一步,经过十天的退火之后发现也可以接受,起码这个时候轻微的不平整还能用打磨的方法处理,属于修补之后可允收。
弗里兹的设想是两种,一种是量规,在玻璃还炙热时就能放在上面,观察量规下表面是否有细缝,以此判断是否不合格。
另一种是镜面法,将结束退火已经完全冷却的玻璃浸入到水槽中,水面下是半槽水银,将玻璃板放在水银上任其自由漂浮,形成一个完美的镜面,检验人员用专用的检验用图案挂在镜面上方一定距离进行移动,观察图案是否发生变形,以及标记出变形的区域。
这两项措施可行性都很高,而且毫无疑问可以立即发现大的问题,不至于已经制成镜子后才发现镜面的瑕疵。
不过如果不是用来做镜子,仅仅用来做温室或者透明瓦,这样的大块平板玻璃即使有一点点变形或厚薄不均都不会有什么影响,它的均匀性不出意外的话会很好,因为铅玻璃较钙钠玻璃粘度小,表面张力更低。
而制镜还有一样关键的操作工艺,那就是镜面反射材料,早期的镜子制造大量使用锡汞齐,蒸发水银之后留下锡层就形成了良好的镜面效果,但水银很贵而且汞蒸汽对人体是剧毒,这不是弗里兹能放心使用的材料。
另一种方法是化学方法,通过硝酸银还原法,在玻璃上镀上一层化学银,效果嘛不用说啦,21世纪的镜子还在使用这种方法,唯一的问题就是硝酸银从哪里来。
在18世纪的时候硝酸普遍还是用硫酸来制取的,只要市场上还能买到硝酸盐,弗里兹就不用担心自己会没有镜面材料可用,三酸两碱是化工业的基础,前期通过焙烧愚人金制造的绿矾油足够应付少量镜子的生产,等到产量增大那就不得不考虑改良铅室法大量制造硫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