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实现了从夏季奥运到冬季奥运的跨越,也造就了全球唯一的一座“双奥城市”。这个14年的跨越,不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的弹指一挥间,也体现了中国经济、中国科技和中国自信的提升。2008到2022,数字变化的背后,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是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也是中国发展格局从“两头在外”向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跨越。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相互叠加中,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到“更团结”的跨越,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更是为进入新的动**变革期的世界走出疫情困境,在未来共同实现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经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冬奥会代表的冰雪运动是一项颇具中产气息的运动,不仅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撑,更需要消费水平的转型升级。
2008年到2022年,北京奥运会到北京冬奥会,中国经济总量跨越发展的14年。中国GDP从2008年的4.59万亿美元增长到17.7万亿美元,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7.2%上升到18.5%,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自2001年年底加入WTO以来,开放叠加改革的双引擎,助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其中2003年第三季度到2008年第四季度的这5年时间,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2008年上升到3467美元。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此后的几年,中国经济从两位数到个位数增长,从保8、保7到强调去产能,调结构,转型升级。2012年是中国经济具有标志性的年份,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开启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从上中等到高收入水平、从快速富裕到共同富裕的进程。2021年中国正式宣布消除绝对贫困,向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发展。
从2008年到2022年,中国人均GDP从3467美元,快速增长到1.21万美元。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5781元,到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均GDP的大幅提高,意味着中国中产阶层基数不断扩大,中国经济一半以上均由国内消费驱动,中产群体正不断发展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以冰雪运动和冰雪出行为特点的冰雪经济是中国消费升级的缩影,2022年北京冬奥会带动的冰雪运动热潮在引领消费升级方面正当其时。调查数据显示,在北京冬奥会的影响下,滑雪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运动的TOP5,滑冰、滑雪已成为国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冬奥会带动了冰雪经济的发展,同时冰雪经济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冰雪经济涉及体育娱乐、配套服务、基础设施、装备设备、交通物流、文化旅游、食宿购物等行业,集聚大量资源,能产生更多创新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冰雪经济消费具有多样性和高关联度特征,有利于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我们看到,进入21世纪以来,全世界的滑雪场数量都在下降,在冰雪运动发达的国家,滑雪场通过并购来阻止损失,冰雪度假小镇的卖房模式,被视为拯救滑雪场的盈利点。但在中国,冰雪运动自近十年来急速升温,这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消费转型升级、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历来相辅相成,冬奥会上冰雪运动竞技水平的提升自然也离不开科技进步的助力。
从2008年到2022年,中国科技水平大幅提升,中国制造不断向中国智造发展,在体育器材、体育场馆、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科技进步,成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
在冰雪运动装备领域,过去,冰雪运动装备市场份额小,多数还被国外品牌垄断,随着北京冬奥会不断升温,人们对专业运动装备的需求激增。如被称为“有舵雪橇”的雪车,在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时便已是正式比赛项目,但直到2016年,中国才成立了自己的雪车国家队。拥有自己的雪车,不仅关系到运动成绩,也是提升中国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的要求。2019年,科技部发布了第二批科技冬奥科研项目申报指南,其中就包括雪车装备的研发制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703所和中国一汽集团联合技术攻关,703所主要负责自主低风阻高可靠碳纤维车体及其他复合材料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一汽集团主要负责雪车底盘、车架及其他金属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突破冰雪运动装备“卡脖子”技术。“大国重器”与“小小雪车”的有机融合,正是中国大国制造业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最好缩影。
在体育竞赛服装领域,科学技术助力中国竞技水平提升。不仅仅是大国重器的国有企业在冬奥赛场提供科技助力,作为民营企业代表的安踏也在冬奥赛场的科技领域竞赛中大放异彩。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的安踏为冬奥会工作人员提供制服装备,并以科技比赛装备助力12支中国国家队。2月5日,中国短道速滑队在短道混合团队接力赛中为中国队夺取首枚金牌,冬奥“冰上鲨鱼皮”战衣为中国军团以0.016秒的优势获得金牌立下汗马功劳。这0.016秒的优势正体现了中国在产学研机制上的高质量发展。安踏设计研发团队和北京服装学院科技团队共同合作,克服了在高新面料技术上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解决了材料技术、运动动力学等方面的难题,通过风洞测试、环境模拟测试等手段的应用及数据分析,从设计、材料、版型、结构上对冬奥会比赛服进行了全方位的性能提升,为中国冰雪健儿提供了更具科技含量的战袍。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冰雪健儿在欧美选手长期占据绝对优势的钢架雪车项目上取得了男子铜牌的历史性突破,民族品牌安踏提供了智能模拟仿真设计的冬奥钢架雪车鞋,采用仿生流体动力学的导流线降低壁面摩擦力53.5%,而鞋底异形曲面碳板科技材料使回弹力提升2%,整体降低风阻10%,这科技含量十足的“小战鞋”让运动员在起跑推进阶段最高提升达0.054秒。这些新材料、新科技的运用有力推动了中国高新面料技术的升级。
在体育竞赛器材和转播领域,用于此次赛事直播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名为“猎豹”,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历时5年研发出来的一款特种摄像设备,其最高时速可达90千米,不仅能记录赛场上的每一个瞬间,同时还能让犯规无处隐藏、避免争议。在强大的科技研发保障下,此次冬奥会的所有转播,都是基于5G技术,用超高清8K技术;还有5G云转播、智慧指挥调度、“5G+北斗”智能车联网、智慧医疗等应用。
在场馆绿色建设领域,科学技术突破为今后冰雪运动的普及打下基础。如北京冬奥体育馆“冰丝带”,采用了全冰面设计,多达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冰面,采用了世界上最环保也是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这种制冰技术,能有效控制冰面温差在0.5摄氏度内。而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匀,冰面便越平整,越有利于运动员创造佳绩。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相当于约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整个制冷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为实现绿色、低碳奥运提供了科技助力。
此次北京冬奥会上,大量相关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成果,为提升中国冰雪运动水平奠定了发展基础,也成为未来冰雪经济更大发展的基础保障。
三、从“两头在外”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跨越
通过筹办和举办奥运会,带动国家、区域和主办城市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直是奥运会的重要目的和功能。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新发展阶段,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发展从倚重“两头在外”的国际市场到以正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冬奥会带动冰雪经济,加快贯彻“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已经成为此次北京冬奥会的一大亮点。
从2008年到2022年,原来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的权重发生转变,2008年4万亿那种大投资不会出现,投资能促进GDP上涨的作用比重会降低,出口拉动面临着世纪疫情所造成的产业链供应链断裂、外部环境日趋纷繁复杂和制造业转移的影响,内需消费已经成为拉动中国新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4年到2019年,消费曾连续5年成为我国经济的“头号马车”,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消费遭遇重创,让出了经济第一拉动力的宝座。
国家统计局2022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万亿元大关,高达44.1万亿元,增长12.5%,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5.4%,重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同时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动力,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8.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左右,成为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主要力量。
北京冬奥会带动了冰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冰雪消费成为2021年消费的亮点之一,而且持续升温。《2022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2022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了3.12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900亿元。冰雪运动、旅游消费增长的背后,是整体冰雪产业的日益繁荣。根据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2020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2025年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
冰雪消费国内化推动冰雪经济国内大循环。北京冬奥会极大带动了中国冰雪运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数据显示,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将不少于650座,滑雪场数量将达到800座。以前冬季飞欧洲、北美、日本滑雪的中国发烧友们,把目的地瞄准了国内,新疆、东北、崇礼的雪场逐渐成为他们的首选,国内雪场人次因此增加。2022年春节期间,在飞猪上冰雪旅游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吉林长白山、黑龙江亚布力等滑雪胜地的订单快速增长,广州、重庆、成都等地的室内滑雪场也成为热门去处。在“北雪南移”趋势下,广州进入春节假期旅行热门城市前五名,成为南方最火爆的冰雪运动城市。“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带动了中国冰雪体育产业、冰雪经济的发展,冰雪制造、冰雪服务、冰雪基础设施建设、冰雪科技、冰雪人才培养等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冰雪资源正被不断盘活,北京冬奥会为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注入的活力和动力不断彰显。冰雪经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格局逐步形成。
冰雪经济兴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以来,“不出山海关”的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实现全国覆盖、四季运营,冰雪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北京冬奥会带动冰雪经济成为东北经济振兴的重要产业,拥有独特冰雪资源的东北正在迎来冰雪经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东北地区的冰天雪地正变成金山银山。东北多个城市瞄准冰雪,以打造产业高地为目标。吉林市主打“雾凇十滑雪十温泉”,长春市主打“冰雪雕塑十滑雪”,哈尔滨持续完善冰雪大世界等品牌,辽宁也在形成冰雪全产业链条,为疫情冰雪经济恢复增长奠定基础。此外,随着体育运动市场化步伐加快,南方对冰雪运动专业指导的需求量激增,东北三省是传统冰雪体育强省,积极向外输出冰雪体育运动教练员、运动员,引进培训项目,开展冰雪项目合作、人才交流,不仅有力推动了国家“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任务的实施,更提升了东北冰雪经济的融合发展。冰雪经济已成为东北地区经济新动能,有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国潮冰雪运动产品成长助力冰雪经济双循环格局。北京冬奥会上国产体育品牌抓住机遇提升科技力、创新力、产品力,国潮冰雪国货品牌打破了过去运动高端装备被海外垄断的局面,成为冰雪运动爱好者的首选。北京冬奥会上,国产体育品牌赞助了比利时、冰岛、乌克兰、新西兰、罗马尼亚等奥运代表团,数百名运动员、教练员和代表团工作人员身着国产品牌服装,中国元素在奥运舞台上得到更多展现的机会。国内冰雪经济的发展极大带动了国潮冰雪运动品牌的成长,成为国内冰雪运动爱好者的首选,促进国内冰雪运动厂家的大发展。同时,国产冰雪运动用品的品牌化,通过电商等渠道,越来越多被国际消费者认可。2022年1月6日,中国某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
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滑雪用品海外销售额同比2020年增长超过60%,其中国产滑雪头盔海外销售额同步上涨了15倍。据了解,全球共有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在该跨境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中国雪具。北至冰岛,南至智利,都有中国品牌的身影。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中国政府保持战略定力,如期举办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兑现了举行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的承诺。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14年弹指一挥间,但是中国始终如一向世界传递强烈的信号,人类同乘一条命运与共之船,中国会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拥抱世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仅仅靠一次北京冬奥会并不能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但成功的北京冬奥会必定会重塑疫情之下国际社会的信心。2008年到2022年,奥运格言从“更快、更高、更强”到加上“更团结”,这也许正体现了在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时,全球各国只有“更团结”,摒弃冷战思维,共同应对挑战,“一起向未来”才能走出疫情困境,开启疫后经济复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