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对外投资相比,中国对外投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国有企业投资所占比重比较大,而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一般都比较大。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背景下,中国的对外投资在这方面也表现得比较明显,国有企业投资比较多,大型项目比较多。

(一)中国对外大型投资项目分析

进行中国对外投资风险分析的前提是对投资项目及其所在行业有详细的了解,而目前对这方面信息披露比较详细的是“中国全球投资追踪”(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CGIT)数据库,该数据库收集整理了2005年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的每笔投资的信息。该数据库既包括绿地投资,也包括跨国并购,是目前唯一一个公开中国企业对外绿地投资与工程承包详细信息的数据库。①CGIT数据库除了提供企业每笔投资的具体金额外,还提供投资主体、投资国家、投资行业、投资时间、股权比例以及投资是否出现问题等信息,便于本书梳理中国对外大型投资的主要项目及类型。

根据CGIT数据库,从2005年到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项目共计3524项,涉及项目金额2.1万亿美元。图2-6显示了2005—2020年中国企业对外大型投资(每笔投资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个数及金额的年度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金额,都经历了从2005年到2013年的缓慢增长期。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大型项目投资出现快速增长,到2017年金额达到最高,为2556.3亿美元。之后受到经济“逆全球化”、中美贸易摩擦以及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中国对外大型投资金额也随之减少,到2020年大型项目投资仅为642亿美元,甚至低于2008年877.1亿美元的投资。投资项目个数在2020年降到146项,而2016年则达到430项。

中国企业对外大型投资东道国、项目数及金额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自2005年到2020年共有153个国家接受了中国单次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投资,规模最大的是美国,总计大型投资290项,金额1892.8亿美元;其次是澳大利亚,中国对其大型投资205项,涉及金额1199.4亿美元;英国排在第三位,中国对其大型投资122项,涉及金额986.4亿美元。表2-4汇总了2005—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型项目排名前20位的东道国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型项目主要分布在亚洲,这与中国投资总体集中在亚洲的基本格局是相吻合的。下面以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为分析对象,观察中国对其在2005—2020年的投资情况。图2-7显示,中国对美国的大型投资从2017年开始急剧减少;中国对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大型投资在近几年也出现了快速下降态势。

经济“逆全球化”思潮对中国的投资推进产生不利影响。当然,从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中国对外投资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而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快速下降。

中国2005—2020年对外大型投资的行业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能源类和交通类大型投资项目数几乎占了大型投资项目数的一半,共计1726项,占比48.9%,涉及项目投资金额总计1.13万亿美元,占比53.8%,两个行业的项目金额超过总体金额的一半。其次是对房地产行业和金属行业的投资,项目数分别占14.0%和8.2%,金额总计3820.9亿美元,占比18.3%。图2-8反映的是中国企业对外大型投资总额的行业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对能源行业的投资增长较快,并持续处于高位;交通类投资也持续增长,但2019、2020年快速下降,这可能跟疫情有关。

中国企业在东道国的投资模式主要有两种: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①其中,绿地投资是在国外建立新的企业,跨国并购则是兼并国外已经存在的企业。从短期来看,尽管并购方式和新建投资方式都为东道国带来国外金融资源,但并购方式所提供的金融资源并不总是增加生产资本存量,而在新建投资的情况下则会增加。并购方式不太可能转移新的或比新建企业更好的技术或技能,而且可能直接导致当地生产经营或研发活动的降级或关闭,而新建企业并不直接减少东道国经济的技术资产和能力。当利用并购方式进入一个国家时,一般不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还可能导致裁员;而新建企业在进入初期一定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并购方式一般会加强东道国的集中度并带来反竞争的后果;而新建企业会直接增加现有企业数量,并且在进入时不可能直接提高市场集中度。从长期来看,跨国并购常常伴随着外国收购者的后续投资,如果被收购企业的种种关联得以保留或加强,跨国并购就能够创造就业。这两种方式在就业创造方面的差异更多地取决于进入的动机,而不是进入的方式。并购和新建都能带来东道国所缺少的管理、生产和营销等方面的重要的互补性资源。从东道国角度看,需要FDI的原因是FDI能够在新领域中带来资本(如工业产权),从而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多样化。总的来说,在并购方式中,现有资产从国内所有者转移至国外所有者手中;而在绿地投资方式中,现实的直接投资资本或效益资本发生了跨国的流动。因此,在东道国,跨国公司所控制的资产至少在理论上是新创造的。

根据CGIT数据库,中国企业自2005年到2020年的16年间,共进行绿地投资547次,跨国并购2977次,涉及金额总数分别是3212.2亿美元和17742.7亿美元。表2-6显示,2020年中国对外绿地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有19项,金额86.8亿美元;跨国并购127次,涉及金额555.2亿美元,总体来看,跨国并购多于绿地投资。从中国大型投资的金额和次数占比来看,跨国并购持续维持在80%左右,无论是次数还是金额都远高于绿地投资。

2005—2020年中国对外投资的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次数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对外大型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次数都经历了先快速增长后有所下降的过程,并且跨国并购的次数持续高于绿地投资次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绿地投资在FDI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跨国并购已成为跨国公司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保持有利竞争地位而更乐于采用的一种跨国直接投资方式。随着全球投资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

(二)“一带一路”投资项目总体分析

2020年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第一年,然而这一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大型项目投资没有停歇。根据CGIT数据库,2020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有64个,共投资146个大型项目,其中47个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有104次的投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详见附表2-2),总计大型项目投资额达469.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大型项目投资总额642亿美元的73.18%,这意味着当年有接近四分之三的大型项目都投到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中国对这4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超过1亿美元投资的国别及金额信息。从中可以看出,2020年中国对越南的投资金额最多,达到41.7亿美元;其次是对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智利的投资,也都超过了30亿美元;对坦桑尼亚、纳米比亚的投资正好达到1亿美元;中国对尼日尔、巴拿马、阿尔及利亚的投资略高于1亿美元。从总体上来看,这4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吸引中国大型投资项目的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有19个国家,投资额相对较大;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是亚洲国家,如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家。投资金额高于1亿美元但低于2亿美元的国家主要是非洲国家,如坦桑尼亚、纳米比亚、尼日尔、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国家。

从中国投资企业来看,2020年共有44个中国企业(公司)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了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投资。表2-8表明,投资规模最大也是项目数量最多的,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17个项目涉及16个共建国家,包括巴基斯坦、加纳、印度尼西亚、津巴布韦、赞比亚、波兰、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曼、新加坡、越南、阿联酋、卢旺达、柬埔寨、孟加拉国、乌兹别克斯坦,其中对巴基斯坦的水电项目投资规模达到19.3亿美元。投资规模仅次于中国电建的是中国能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其在2020年与越南、巴基斯坦、埃及、缅甸、乌克兰、波黑、印度尼西亚、尼日尔、巴拿马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订了11个大型项目的投资协议,涉及金额49.1亿美元,其中对越南的煤炭行业投资金额最高,达到14亿美元;其次是对巴基斯坦的水电项目投资,金额为12.3亿美元。2020年对共建国家投资总规模超过20亿美元的还有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网)、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

从2020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大型项目投资主要流向了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占比分别为42.42%和30.01%,共占比72.43%,超过七成的大型投资都在这两个基础设施领域,这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是一致的。金属行业的投资占比也较高,达到了8.90%,涉及对铝、铜等金属的开采与投资生产项目;化学和房地产两个行业的投资占比相差不多,分别为4.56%和4.17%。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通和能源投资项目情况。表2-9显示了2020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能源和交通领域大型投资的一些信息。2020年共有13家中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了超过1亿美元的能源投资,14家企业投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通领域。我们发现,投资能源领域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央企,如中国大唐集团、中国电建等,主要投资于煤炭、水电、天然气、石油行业,比较集中地投资在亚洲、非洲地区,这也是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的重点区域。在交通领域,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等大型央企以及山东高速集团等地方企业,主要投资于汽车、航空、船舶、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

2016—2020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大型投资,无论是在金额还是在次数上,都未表现出显著上升的态势,甚至从2019年开始快速下降。投资次数在2016年为238次,2017年降到236次,后续不断下降,2018年为234次,2019年为229次,2020年下降幅度最大,仅为106次。在投资金额方面,2016年为1118.3亿美元,2017年为1126.6亿美元,2018年上升最快,为1206.1亿美元,但2019年减少到了1033.6亿美元,2020年更是降到了只有475.2亿美元。

从中国对外整体的大型投资来看,中国对外大型投资次数从2016年开始下降,从430次下降到2020年的146次,投资金额先从2016年的2476亿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2556.3亿美元,然后快速下降,到2020年仅为642亿美元。计算其中“一带一路”投资占比情况,虽然投资金额和投资次数都经历了下降过程,但是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大型投资在中国对外大型投资中的占比,无论是金额占比还是次数占比都在快速上涨,其中次数占比从2016年的55.3%,上涨到2020年的72.6%,投资金额占比从2016年的45.2%上涨到2020年的74%。这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势头,即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情况下,中国大型投资总体规模虽然有所下降,但投资逐渐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转移和集中。

“一带一路”大型投资所在行业的金额与投资次数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能源无论是在次数还是在金额方面都居14个行业之首,其次是交通、房地产和金属领域。总体来看,2016—2020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大型投资在能源领域投入338次,涉及金额1915.4亿美元;在交通领域共投资257次,涉及金额1266.7亿美元。不过从年度变化来看,无论是能源还是交通抑或是其他行业,都呈现出投资金额和投资次数上的缩减,与总体趋势比较一致。

进一步分析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细分行业在中国总体大型投资对应行业中的占比情况,比重在持续上升,尤其是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交通、化学、能源、公共事业等行业的投资占中国在对应行业投资总体的比重上升幅度较大。“一带一路”能源领域投资金额占比从2016年的70.03%提高到2020年的94.5%,而金属领域投资金额占比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2016年占比90.58%,虽然之后的几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2020年上升到94.36%。2016年房地产领域投资金额占比36.05%,2020年达到63.84%。交通领域投资金额占比从2016年的70.73%上升到2020年的83.51%。

金融领域“一带一路”投资占比快速下降,从2016年的50%下降到2020年的0,下降幅度最大,物流行业占比下降幅度也较大。下面我们分析金融领域投资情况,2016—2020年,中国对金融领域大型投资主要涉及的国家有21个,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11个,从金额占比来看,对共建国家投资总计46.4亿美元,共12次,分别在2016年投资4次,2017年投资4次,2018年投资3次,2019年投资1次。对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非共建国家投资总计221.6亿美元,其中2017年投资金额最高,达到136.9亿美元。2016—2020年共计投资27次,从2016年到2020年分别是5、8、5、4、5次。

从2016—2020年“一带一路”大型投资的国别分布来看,这5年中国共对104个共建国家进行了大型投资。表2-13给出了2016—2020年“一带一路”大型投资金额排名前20位的国别分布情况,其中对新加坡投资金额最高,总计306.8亿美元,共进行了61次超过1亿美元的投资。其次是阿联酋,中国对其投资48次,涉及金额256.7亿美元,对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的投资总额也都超过200亿美元,大型投资频率较高。从动态变化来看,中国对智利的投资变化最快,从2016年的3.5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30.3亿美元,2018年甚至达到64.4亿美元,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对越南也是从2016年的15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41.7亿美元,增长幅度较大。

相比来看,中国对非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规模有所降低,比如对美国的投资。图2-14显示,中国对美国大型投资次数从2016年的62次锐减至2020年的3次,投资金额从2016年的531.2亿美元大幅减少到2020年的11.2亿美元。这与近几年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中美关系恶化有着直接关系。中国企业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他们与美国企业的合作突然被切断。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试图对中国资本关闭系列行业,或者对已经达成的交易发起事后调查。在此背景下,中国正在寻找非洲等其他投资市场。

从行业变化来看,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直接严重地损害了中美贸易企业和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由于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打压给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国对美国的投资下降幅度远大于对其他国家投资的下降幅度。根据CGIT数据库,技术、房地产和健康领域的投资下降幅度最大,2016年中国对美国在这三个行业的大型投资总金额为195.5亿美元,之后快速下降,到2017年降到58.5亿美元,减少了137亿美元。此后更是持续下跌,到2020年只有1.4亿美元,达到近10年最低值。

中国对美国技术领域的大型投资从2016年开始大幅下降。2016年中国对美国技术领域的大型投资为106.9亿美元,投资7次,后快速下降,到2017年降到5.4亿美元,仅一次投资。美国对华为的极力打压,促使中国在本国范围内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家用半导体供应链,尤其是重视芯片的设计与制造。当前世界芯片稀缺进一步刺激了主要经济体建立自己的芯片供应链,并尽量在本国实现半导体制造。在美国于2018年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第一波惩罚性关税后,一些美国企业开始在中国之外布局建设新的区域研发中心,如一些美国科技巨头要求供应商在中国境外建设新的研发中心。

(三)“一带一路”大型投资项目典型案例

根据CGIT数据库,2020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单次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投资,共计104次。投资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9个项目,最高规模为30.3亿美元,是2020年11月国家电网向智利投资的能源类项目。总体来看,超过10亿美元的项目都在能源和交通领域。投资的共建国家包括智利、巴基斯坦、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沙特阿拉伯、老挝、匈牙利,主要是亚洲国家。

项目一:国家电网收购智利第一大配电公司CGE

智利是世界上第一大铜生产国,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智利政治经济稳定,法律制度健全,主权信用评级高,是国家电网重要的海外投资市场。2020年11月,智利CGE公司的母公司西班牙能源集团(Naturgy)同意以30.3亿美元的价格将智利CGE公司的96.04%股权出售给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年11月13日,国家电网与西班牙能源集团通过线上视频形式签署了股权购买协议,收购其持有的智利CGE公司96.04%股权。2021年3月,智利竞争监管机构批准中国国家电网国际发展公司对智利第一大配电公司CGE的30.3亿美元收购。智利国家经济检察院(FNE)在一份声明中称,已无条件批准该交易,该交易不会对电力行业的竞争产生实质性影响。

CGE公司是智利第一大配电公司和第二大输电公司,拥有输电线路3500千米,配电线路64738千米,配电用户300万户。中智互为全面战略伙伴,两国关系始终保持稳定发展,本次收购是中国公司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又一硕果,对于优化公司境外资产组合,发挥智利资产间协同效应,增强中国公司在南美地区影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项目二:巴基斯坦巴沙大坝和Tangir水电站2020年6月,中国电建与巴基斯坦边境工程组织按照70%、30%的比例组成联营体,与巴基斯坦巴沙开发公司签订了巴基斯坦巴沙大坝(土建标)及Tangir水电站项目合同。合同金额约为27.5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95.056亿元,其中中国电建占有70%份额,即19.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36.54亿元。该项目位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勒斯坦地区,工作内容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左右岸冲沙洞、左右岸引水隧洞、左右岸地下厂房、左岸开关站、场内道路和用于施工供电的Tangir水电站(装机2.1万千瓦)等的建设施工。项目总工期为103个月。

项目三:越南海阳发电厂

海阳2×60万千瓦燃煤电厂项目是中国能建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彰显全产业链优势而在越南投资的大型火电项目。越南海阳发电厂位于越南海阳省,建设规模为两台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由中国能建所属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和马来西亚捷硕公司联合出资(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25%,中电工程占比75%)。项目融资占总投资的75%,由中电工程向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申请贷款,总投资达18.685亿美元,中电工程投资14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越南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该项目由中国能建投资建设、西南院和国际公司总承包、安徽电建一公司和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科技发展公司调试运维,包括2台60万千瓦亚临界发电机组,采用“一机两炉”模式,配置4台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80亿千瓦时,将有效带动越南电力产业升级,助力当地经济发展。2020年7月由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越南海阳2×60万千瓦燃煤电厂项目11号锅炉点火成功,标志着该项目1号机组进入整套试运行阶段,为完成1号机组336小时试运及商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四: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道岔供应项目

2020年5月,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中标雅万高铁(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道岔供应项目。据悉,这是这家中企首次为海外铁路项目提供道岔全品类物资供应链集成服务。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合作的雅万高铁项目是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第一单,该项目建设所需基建物资和设备等均代表我国铁路产业的最高水平。此次合作的总金额高达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8亿元),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投资13.7亿美元。2021年9月20日,由中铁物资集团向雅(加达)万(隆)高铁出口供应的最后一批6600吨钢轨运抵印度尼西亚芝拉扎港,标志着中国高铁整体出口“第一单”完成了全部长钢轨的出口运输。

项目五:菲律宾马卡蒂地铁

2020年9月,菲律宾马卡蒂地铁大交通EPC项目由中建二局成功签约,合同金额为12.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5亿元。项目位于菲律宾马卡蒂市,项目建设内容为整条地铁线施工,全长7.69千米,设7个站点及1个车辆基地和1个控制中心。该项目是菲律宾首条地铁项目,也是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重点签约项目,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设计、中国施工、中国设备、中国技术、中国运营,是中国建筑参与马卡蒂城市建设,贡献中国力量的重大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马卡蒂交通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

项目六:巴基斯坦阿扎德帕坦水电站

2020年7月6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与巴基斯坦政府有关部门签署了阿扎德帕坦水电站项目特许经营权协议。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大型清洁能源项目,阿扎德帕坦水电站的建设将为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阿扎德帕坦水电站项目位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和旁遮普省交界的杰鲁姆河干流上,距离伊斯兰堡约90千米。项目以BOOT模式开发,总装机70万千瓦,多年年平均发电量32.65亿千瓦时,总投资约15.4亿美元。项目建设期将为当地民众至少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当地多个上下游产业发展,中方融资80%,共计12.3亿美元。项目完工投运后将进一步缓解当地供水紧张局面,持续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力量,葛洲坝集团承建了包括巴基斯坦尼鲁姆杰勒姆水电站、达苏水电站、SK水电站、莫赫曼德水电站等多个对巴基斯坦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项目。

项目七:老挝国家输电网建设

2020年9月1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在老挝万象签署共同出资组建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股东协议。这标志着中老两国在输电网领域开展互利共赢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根据协议,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将在老挝政府监管下,借助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的资金优势和成熟的电网建设、运营管理经验,加快投资建设覆盖老挝全国的一体化骨干输电网,为老挝提供安全、稳定、高效和可持续的输电服务,助力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同时,进一步加强老挝与周边国家的电网互联互通,促进老挝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中老双方共同投资组建的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将负责建设老挝230千伏及以上等级电网。

项目八:匈塞铁路匈牙利段项目

2019年5月,中国中铁旗下中铁九局、中铁电气化局和匈牙利RM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经过公开竞标成为匈塞铁路匈牙利段项目EPC承包商。匈塞铁路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旗舰项目,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项目自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至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全长350千米,其中匈牙利境内166千米,塞尔维亚境内184千米。建成通车后,布达佩斯和贝尔格莱德之间的通勤时间将大大缩短,将由8小时缩短至3.5小时。在国家发改委的积极协调推动下,2020年4月24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匈牙利财政部克服疫情影响,签署匈塞铁路匈牙利段贷款协议,标志着匈牙利段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匈塞铁路项目取得新的重要进展。5月16日,匈塞铁路匈牙利段项目EPC主承包合同正式生效,标志着匈牙利段进入实施阶段。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匈牙利财政部已签署贷款协议,是EPC合同生效的最重要条件。5月19日,匈牙利议会以133票对58票通过了匈塞铁路(匈牙利布达佩斯一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铁路发展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