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来源
本案例是广东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科书》第5册的第13课《雨来了》(第五单元《大自然的奥秘》),执教者是广州市萝岗区萝峰小学季晓琳老师,上课班级为萝峰小学三年级3班。
二、教学设计简介
(一)教学思维方式设计
1.知识目标 创造性的表现心中的雨中情境。
2.能力目标 利用卡纸等不同材料,运用剪、撕、画等方法,锻炼学生剪、撕、画等综合能力,提高想象力及表现力。
3.情意目标 通过回忆以及创造雨景,在培养学生体验大自然美妙的同时学会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行为方式设计
1.主动 通过洒水制造下雨情境,唤起学生对雨的记忆,激发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2.互动 设计师生互动演示合作选用彩色卡纸,运用:画、剪、撕、贴、添画等手法完成一幅《雨景图》。
3.能动 通过师生互动演示环节,使学生学会运用:画、剪、撕、贴、添画等手法完成一幅《有创意的雨景图》。
三、教学实施简介
(一)教学导入
师 用手蘸取盆中少许水量,弹洒向学生,制造下雨情境。
问 发生什么事了?
生 本能地拿起身边课本进行遮挡,齐声说:下雨了!
(很巧妙地唤醒学生对雨的回忆,轻松带入课题。)
(二)告知目标
师 本节课老师将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绘画一幅《雨景图》。
(三)提供新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反馈及师生、生生研讨,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1.教师用教具演示雨景,与学生一同回忆雨景。
师 “滴答滴答”下雨了,你们猜是大雨还是小雨呀?为什么?
生 小雨,因为它声音很慢、很细,雨线稀疏。
师 “哗啦啦、哗啦啦”下雨了,你们猜是大雨还是小雨呀?为什么?
生 大雨,因为它声音很大,雨线很多、很密。
师 “呼隆隆、呼隆隆”又下雨了,这次是什么雨呀?为什么?
生 打雷闪电,风雨,雨线斜的。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线条表现“雨景”(在黑板演示线条)
表4.17.1
2.学生小组分享课本的雨景,找出关键词。
师 你找到哪些雨景关键词?
生 雨、伞、水花、雨衣、风、笑(小朋友)……
3.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关键词,用教具模板拼出一幅《雨景图》。
教师归纳画面中的“主体物”与“添加物”,让学生了解雨景的部分元素,为学生的创作做铺垫。
表4.17.2
4.教师在大屏幕再投影出一幅《雨景》与黑板上的拼贴《雨景图》对比。
师 同学们看看这幅与黑板上的《雨景》对比,哪一幅画更有想象力?
生 纷纷发表见解,有人认为大屏幕中《雨景》中的“主体物”和“添加物”更有想象力,更加生动……
师 你能想到什么更有想象力,更有趣,更加天马行空的雨中情境吗?请大家畅所欲言的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说出来?
生 纷纷说出自己想象的《雨景图》……
5.教师示范(师生互动)。
师 老师现在想制作一幅《雨景图》,第一步,该干什么?
接下来该怎么办?
师生互动演示合作完成选用彩色卡纸,运用:画、剪、撕、贴、添画等手法完成一幅《雨景图》。
表4.17.3
6.生生研讨,艺术实践(生生互动,能动)。
发挥想象力,小组合作天马行空的创作一幅富有想象力的《雨景图》
表4.17.4
(四)课堂总结,教育升华(实现情意目标)
师 今天我们的《雨景图》表现得很好,在我们享受这美妙《雨景》的时候,有些人很羡慕我们,他们就是西南旱灾的人们,因为很久没有下雨,他们的大地、农田、河流都干了,庄稼、牲畜、动物都渴死了……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一组中国西南大干旱的照片)
(背景 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生 纷纷发言,要为解救西南大干旱出谋划策……
师 珍惜水资源,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滴水,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四、评析
本节课是一节很好地体现“六要素”教学法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范例:
首先是教学导入很精彩,教师用手蘸取盆中少许水弹洒向学生,制造下雨情景,这样就很巧妙唤起了学生对雨的记忆,轻松带入课题,并且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教学环节设计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由师生演示合作选用彩色卡纸,运用:画、剪、撕、贴、添画等手法完成一幅《雨景图》:教师把彩色卡纸定位,然后学生说,教师按照学生说的画出主体物基本形,接下来教师示范剪、撕出主体物,最后由学生添画添加物完成这《雨景图》。整个教学环节轻松活泼,又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和接受,使之很好地完成和掌握本节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
然后是学生动手体验环节,分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一幅有创意的《雨景图》,整个环节学生们都能非常主动、愉快地接触的绘画,进入忘我的投入境界。每个小组绘画制作的《雨景图》都很有创意,效果很好!
最后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很敏锐地抓住当时的热点新闻: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播放一组很有震撼的旱灾组图,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滴水,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很好地实现了情意目标,使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