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最核心的问题是转变政府教育行政的方式。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既直接办学校又直接管学校的教育行政体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举办教育,保证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该体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双重角色使政府的负担日益沉重,在学校内部管理、扩大教育资源的社会供给方面存在着“越位”的问题,而在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教育立法与执法、提供为学校发展提供专业指导方面又存在“缺位”的问题;第二,教育公共服务提供的主体和方式单一,难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第三,政校不分,办学和管理不分,学校没有自主权,导致学校普遍缺乏活力,且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大锅饭”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政府角色正经历从市场“参与者”向市场“监管者”的转变过程,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也是如此。要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激发全社会举办教育的潜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活力,就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推进政校分离,明确政府角色,即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财政拨款、立法执法、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手段,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质量进行宏观管理,而将教师任用、课程教学、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权力下放给学校,提高学校的活力;二是在权力下放、宏观管理的同时,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教育中介组织和教育行业协会等的作用,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咨询、培训、法律、仲裁、协调等方面的服务,全面推动公共教育服务的治道变革。
(一)教育公共治理
20世纪70年代,在实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仅四十年后,西方发达国家陷入了普遍的“滞涨”,即经济发展停滞,同时通货膨胀肆虐。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通过政府干预来防止或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但是人们发现,政府干预本身也存在“失灵”的问题,于是开始反思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即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正义方面应当发挥何种作用,政府自身应当如何定位?这成为西方学术界和大众媒体热议的问题,直接促进了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的变革。到底什么样的政府才是一个“合适的”政府?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西方学术界提出了“良好治理”(goodgovernance)的概念,一种新型的公共行政理念应运而生,即抛弃传统公共行政的政府垄断和强制性质,强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共同作用,重视社会网络中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合作,改善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不在政府提供和市场机制之间走极端。
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政府的角色面临着深刻的调整。在教育领域,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与发展,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教育行政体制已经不适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改革教育行政管理方式,一方面,政府要注重从对教育的微观管理转变为重视宏观管理;另一方面,政府需要采取立法、财政、税费优惠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发挥专业性的教育服务机构、教育中介组织和教育行业协会、专业学会、教育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公共教育治理过程中的作用。这些机构或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涵盖教育培训、教育管理咨询、教育人事仲裁、法律援助、质量检测与评估、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弱势群体扶持等多方面。如果由政府包揽提供上述方面的服务,只会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规模变得越来越膨胀,而这并不符合政府机构精简的基本趋势,而且,在政府财政支出方面也明显不具备可行性。充分发挥服务机构、中介组织、专业学会等的职能,一方面可以通过类似于第三部门的组织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等提供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使得政府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教育宏观管理方面。这就是教育的公共治理的基本含义。在教育公共治理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这些教育服务机构、中介组织、协会学会等的健康运作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二)大力发展专业教育培训与咨询机构
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的社会,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一个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如果不及时学习“充电”,在工作竞争中个体就会失去竞争力,从而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学校已经不是人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唯一场所,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已经成为人们进行知识与技能更新,保持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学校教育所提供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科导向的,而学生未来所面临的工作问题则是综合性的。同时,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相比于科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学校正在学的知识本身可能已经落后于社会需要了。因此,无论是在读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还是进入工作岗位的职业人士,都需要不断接受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外语、计算机、人际沟通能力甚至是体育锻炼等多方面的培训,通过接受培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在教育培训成为人的职业生涯的重要一部分的同时,教育咨询也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咨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个人所面临的教育问题进行咨询,如高中、大学的分科和专业选择咨询、就业方向咨询、出国留学咨询、家庭教育咨询等;二是对教育咨询机构根据学校所遇到的发展问题提供专业性的咨询,如学校管理咨询、学校文化咨询、教学质量咨询、校本课程开设等。无论是个人发展面临的问题,实施学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个人和学校需要得到专业的指导,否则单凭自身力量往往难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机构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专业性的教育咨询机构,为个人和学校提供专业性的咨询和指导,以解决其面临的发展问题。
(三)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相关制度
教育中介组织一般是指介于政府与学校之间、个人与学校之间的第三方社会机构,主要职能在于为政府、学校和个人提供教育信息咨询、法律服务、教育督导评估、教育人事仲裁、质量认证等方面的服务。
1.教育信息咨询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我们都面临着海量的教育信息,如何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为举办学校、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为个人的教育选择提供信息支持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教育信息咨询就是通过教育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为个人和学校的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一种服务形式。
2.教育法律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立法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且与教育相关的法律体系也逐渐健全,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有序开展教育工作都必须依法进行,当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各种意外事故、学校与其他单位发生经济纠纷等事件时,都需要教育法律服务的支持。
3.教育督导评估
在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政府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主要的教育督导评估主体,很大一部分教育督导评估的职能已经转给了教育中介组织来承担,这样更能保证教育督导和评估的中立性,而且能够在督导评估学校工作的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当前,我国的教育督导评估主体基本上还是都由政府承担,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一部分可以由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学校评估和督导任务转移出去,政府主要的职责放在统筹规划和立法执法以及财政等手段上。
4.教育人事仲裁
在教师聘任制的情况下,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学校自主招聘和任用教师,在任职结束时,双方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续约。在整个教师聘用的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人事纠纷,这就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人事协调和仲裁。传统上,这一职能主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来承担的,而未来随着政府职能的精简,这部分职能将由中介机构来承担。
5.教育质量认证
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认证是未来学校评估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如ISO 9000族标准通过制定教学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等,使学校教学的整体工作得到改观,将学校教学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使学校的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对学校质量进行认证不仅可以评估学校办学水平,同时还可以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教育中介组织是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政府教育行政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中介组织需要通过专门的资格认定依法设立,并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四)积极发挥教育行业协会、教育专业学会、教育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要实现公共教育的良性治理,还必须积极发挥教育行业协会、各种学科的教育专业学会和教育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教育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学校之间,并为政府和学校提供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常见的教育行业协会主要有民办学校行业协会、教育培训行业协会、教育技术装备行业协会、职业教育行业协会等多种形式。教育行业协会是一种民间性组织,不属于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系列。行业协会居于政府和学校之间,代表本教育行业的共同利益,协调和监督各个学校的办学行为,并提供教育统计信息。同时,还可能接受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发挥办学资格审查、签发许可证、教育质量检验认证等方面的功能。
教育专业学会是指全国性的教育学会下设的各个学科的专业委员会,如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教学专业委员会以及学校管理专业委员会等,这些专业学会是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吸纳教育行业从业者个体会员和团体会员。主要职能是研究本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组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总结教学和研究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的教学理论、交流各地教学信息,组织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代表学会成员向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等。实践证明,教育专业学会在贯彻教育方针、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教育基金会可以由政府发起,也可以由民间发起,在民政部门注册,一般属于基金会法人。教育基金会的一般宗旨是面向学生个人和学校,开展助学、助教和改善办学条件的活动,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基金会的资金主要源自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资源捐赠,基金会持有的资金和财产收益、政府资助或委托管理的资金等。包括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在内的教育基金会为中国的青少年儿童教育援助、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薄弱学校改进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基金会基本上都是由官方背景的机构发起的,而民间的教育基金会还比较薄弱,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政府教育行政方式的转型,一方面厘清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责,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来。教育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同时还是社会各方面的事情。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立法、拨款、扶持等手段,培育专业性的教育培训和咨询机构,大力发展教育中介机构,并充分发挥教育行业协会、教育专业学会、教育基金会等各类组织的作用,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格审查、准入制度、监督管理制度、资金支持制度和行业自律制度等,调动全社会参与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建立良性的教育公共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