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②,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

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同“跂”,踮起脚跟。司马光说:“心有所属,故不能两存。”意思是,脚在这里,心却飞到那里,而不是心与脚在同一处,肯定走不远。俗话说,没学会走就跑,一定摔得鼻青脸肿。

②余食赘行:余食,为人所弃的剩饭;赘行,即赘形,赘瘤的意思。

译文

跷脚想站高的人会因为站不稳而摔跤,跨大步急于走快的人会因体力消耗累倒;处处表现自己有见识的人,其见识肯定不高。自以为是的人,其所谓的“是”可能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会有功劳;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以上之人的行为对道而言,好比是剩饭、赘瘤一类的东西,人们会厌恶它,所以有道之人都避免有这样的行为或成为这样的人。

度阴山曰

小孩并不是因为跑才摔跤,而是因为没学会走就跑。

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主角是个农夫。他种了很多庄稼,每天都去察看。有一天,他看到邻家的庄稼长势喜人,而自己的庄稼又矮又小。于是,他参悟到了一个绝佳的办法。当夜,他跑到自家田中,把禾苗全部拔高。天明后,他看见自己的禾苗和邻家的一样高,心花怒放。中午,他叫了许多朋友喝酒庆祝。下午,醉醺醺的他跑到庄稼地发现,禾苗全蔫了。

第二天,庄稼统统死掉。他大惑不解地对死掉的庄稼说:“我好心好意帮你长高,你怎么如此不识好歹地死掉了呢!”

这个故事就是揠苗助长,通行的意义是,告诫我们不可违反自然规律。直白而言就是,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顺其自然。比如走路,肯定要脚踏实地,脚跟完全着地才是顺应我们人类走路这种自然行为的,如果你踮起脚来走路,那就是反自然。比如想走得更远,只需顺应我们的身体状况,持之以恒地慢走就能做到。如果大踏步快走,会提前耗尽力量。

人有能力、有水准,这是自然的事;过度炫耀,就是反自然。因为凡是自然的行为都是省力的,凡是不自然的行为都是费力的。人有本事在身,技不压身;但炫耀本事,唾沫横飞,这就需要很大的力气。

所以,自见者(过度表现自己有见识)、自是者(自以为是)、自伐者(自我夸耀)、自矜者(自满自大)这些反自然的人,即使前期取得一定成功,但很快会失败。

那么,什么是自然的行为呢?给禾苗除草灌溉后,等着它成长就是自然行为;走路脚踏实地、不紧不慢就是自然行为;才华横溢而不张扬,不自以为是,品德高尚而不吹嘘就是自然行为。

从以上的几个比方中我们可以得出自然行为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就是,所有的自然行为都是不用力的、省力的。反之,所有的反自然行为,都必须用力,绝不省力。

脚踏实地地走路,就是不用力的,它是我们自然而然的行为之一。好比吃饭,正常吃饭其实是省力的,可当你玩命吃的时候,就必须用力。正常呼吸是省力的,深呼吸(腹部)则费力;让禾苗自然生长不必用力,拔苗才要用力。自身本领硬是省力的,只有当你不停吹嘘,希望让所有人知道你很硬时,才最耗力气。

所以,老子告诉我们,顺其自然的行为不需要用力,不需要用力就是无为,无为最省力。

我们来看看宋太宗赵光义是如何用最省力的无为解决麻烦事的。他即位不久,首都开封城图书市场就流行一本名为《推背图》的预言书,众所周知,人们对预言总是莫名热衷,大家都热衷后,预言就会变成谣言。不久,开封城中就有谣言说,按照《推背图》所记,宋朝只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开国皇帝赵匡胤,另一个就是现在的赵光义了。

赵光义听说后,大发雷霆,严禁《推背图》流通,把妖言惑众的人全部斩杀。

这种方法是正面解决问题,它当然有效果。一个月后,市场上的《推背图》被全部焚烧,谣言少了很多。但是,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能吸引人的兴趣,很快,《推背图》又卷土重来。

赵光义出奇制胜,宣布不再禁,反而大批量出版。不过,他在出版中加入了许多胡说八道的话,而且推出了各种版本。

大家开始还很兴奋,后来发现新书内容不但牵强附会,而且每本书的内容都不一样,顿时没了猎奇心理。渐渐地,《推背图》风波冷下来,开封城恢复了平静。

赵光义禁书,是正面解决问题,这必须用力;后来自己出版图书,则是顺应问题本身,是顺其自然,不用力。

这种谋略的玄机在于,不用力,只是不用自己的力量,而是借了问题的力量来反击问题。这正是老子“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无为思想的完美运用,非常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