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扬帆出海!

“这是怎么回事?”

老夫人当先问出了众人的疑惑。

看着担忧的母亲、以及诸位夫人,青豚笑道:“出了点小问题,这便假装受伤,来等待看一场表演!“

他的衣袖里装着一张纸条,却是那天早上牛姬离开时,塞在他手里的。

纸条上写着:王欲渭水刺杀君,君当小心。

青豚出了一身冷汗,若不是当晚他心肠一软,答应了牛姬,怕是就惨了。

好在御撵是早就布置好了防护手段的,座椅下面乃是精铁打造的暗室,莫说是弩箭了,工匠们特意试过,同等规格的暗室,两枚手榴弹也只能让它轻微变形。

青豚当即在暗卫里面找了一个与自己有几分相似之人,穿上了三层厚甲,提前藏在了暗格中。

待青豚当着众人的面上了御撵之后,便与那暗卫换了位置。

因此,当渭水歹徒暴起之后,护卫们打开御撵,故意将中箭的“青豚”展示给秦人看的时候,实际上,他早已被掉了包。

听闻青豚的讲述,唐佳依旧是吓得脸色苍白。

“陛下,以后不可如此冒险了!”

青豚哈哈大笑,一手拉着母亲,一手拉着唐佳,却是对虎道:“先让御医进来,然后大肆传唤京都的医者,之后再唤朝中国尉以上者,进宫密意,然后汝亲自带人开始戒严都城,汝懂吗?”

虎嘿嘿一笑,道:“陛下放心,臣知道该做什么!”

“嗯!去吧!”青豚点头让虎离去。

虎行了礼,带着侍卫出了宫。

华王在渭水边受了重伤,待返回王宫之后,便召集御医进宫,甚至军士们在都城内大肆征集医者,送往王宫。

这还不算,身在南阳的一众国尉职位以上的重臣,纷纷赶往华国王宫。

而从来不曾戒严的华国都城南阳,也第一次进行了戒严。

……

华王被刺,身受重伤,几乎垂死的消息,当即便传遍了列国。

一时间,各国朝堂讨论最多的就是华王若是重伤不治,那么列国将要何去何从。

甚至,有些野心家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

胶州。

后世的青岛胶州湾。

一艘艘大船,装载了足够的清水、食物,甚至按照君上的要求,还搭载了很多晒干的蔬菜。

虽然不知道君上这是出于预防败血病的目的,才携带的这些干蔬菜的。

但是,因为青豚在华国的声威,却是让负责的周义,下意识的便选择了遵守。

这等小事,用不着周义再去验证。

华国虽然成立不过四五年,但是而今的天下,当属华国最为富庶。

官府有着列国没有的诸多新物品,与诸国进行贸易,是以官府的收入,却是一年比一年高。

而百姓,因为陛下坚持筑造房屋,免费发给参与官府工程的民夫们。

所有官吏都知道,衣食住行,乃是百姓的四样大事,其中一次性支出最大的这就是“住”了。

华国虽然因为国家已经走上了正规,是以不再像初期那样,无差别的就给百姓分发房屋,但是只要完成官府定制的目标,只要在官府工程做事两年以上的民夫,不但能够拿到工钱,还能获得一套三层楼的围屋。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被分配到房子,但是那些被分配了房子的百姓,自然是因为新家太远,需要出售旧房子的。

又因为需要出售的旧房屋太多,因此,民众自己修建的房屋根本就不值钱。

这样一来,纵然是一些固执己见,不肯参与官府劳动的百姓,也能以最低的价钱,得到别人售卖的住所。

百姓们解决了“住”这个头等大事,手中的钱财自然是越积攒越多。

渐渐的,华国的百姓自发的便形成了新型以做工为生的城镇住民,以及死守旧规的耕种农业人口。

甚至,去岁,华国研究的四轮马车开始对百姓售卖,各地官府预售的马车当即就被一抢而空。

马车的售价自然比手推车高了太多,能够买得起的马车的家庭,需要一个成年男子在官府做两年工的所有报酬,才能买到。

这样一来,胆子大的或者家中本就富裕家庭,却是又有了运输货物的载体。

不过是几个手段下去,华国的百姓,就形成了三个层次。

靠运输为生的资产所有者,靠做工为生的手工阶层,靠种地为生的农民阶层。

华国大地上,地少人多的困境,暂时被这样给解决了。

周义看着正最后一次检查船只的工匠,以及正跪在地上嚎啕大哭的船员,却是微微的叹息一声。

故土难离啊!

一年半之前,陛下就开始下令,将各地官府关押的犯人,送往胶州,着周义训练成船员。

经过一年的训练,船员们早已摸索出了一套行船的办法。

虽然此时的华夏并无行驶大帆船的经验,但是,素来有一句话,叫做饭桶在“关”关,高手在民间。

更何况,陛下塞给周义的都是什么人啊,一竿子的囚徒。

这可都是作奸犯科的祖宗!

这样一群“精英”,放在了周义身边,然后被投入了毫无经验的海航之上。

不过是几个月时间,这一群头脑发达,肢体也不简单的罪犯,就摸索出了一套行船的办法。

就在他们第一次驾着船,沿着海岸赶到燕国之后,在大喜之中,带上燕国的官府证明文书,返回胶州的途中,却是遇上了风暴!

此时出海的人们,还没有总结出台风的规律,那一场风暴,当即就折损了三艘船只。

这还是领队的船员见到不妙,立刻下令砍断桅杆,依靠风力,将船队推向岸边搁浅。

若不是这样,怕是当时的十五只船都要完蛋。

得到消息之后,周义这才明白,为何陛下一定要他们练习一年之后,才能出发了。

周义命人四下拜访沿海的老农,询问往年这等风暴的来临日期。

这番一询问,方才得知,唯有每年的十月到次年四月之间,才是风暴最少的时候。

周义一边感慨君上又一次未卜先知,一面却是安抚船员,尽量总结应对风暴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