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请倪老先生。”

一个锦衣华服的老人昂首而人,看着宋忆念时,眼睛里充满怨毒和仇恨。

无论什么样的人,若是看见杀了自己儿女的人就站在自已面前,还能一声不响。

倪宝蜂已坐了下去,坐在泪流满面的陈大老板身旁,眼睛还是在蹬着宋忆念。

独孤羽道“倪老先生是武林前辈,不但识宝,而且识人。”

宋忆念道“我知道。”

独孤羽道:“能够请到倪老先生来做我们的见证,实在是我们的荣幸。”

宋忆念道“是。”

独孤羽道:“我请来这三位见证你都不反对?”

宋忆念摇摇头。

独孤羽道“高手相争,正如国手对奔,一着之失满盘皆输所以连心情都受不得半点影响。”

宋忆念道:“我知道。”

独孤羽道“他们都没有影响你?”

宋忆念道“没有。”

公于羽看着他,眼睛里居然还没有露出丝毫失望之色。

宋忆念脸上完全没有表情。这三人是他的仇人也好,是他的情人也好,是哭也好,是笑也好,他全不放在心上,因为他根本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这次决斗是公平也好,不公乎也好,他也全不在乎。

卓夫人远远地看着他,倪宝蜂和陈大老板也看着他,每个人的神色都很奇怪,也不知是惊奇?是畏惧?还是佩服?

独孤羽却仍然神色不动,道“第四位是九华山的如意大师。”

门外当然有人高呼。

“请如意大师。”

看见这个人慢慢地走进来,宋忆念的脸就变了,就好像一直不败的提防,突然崩溃。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接缘水,秀出九芙蓉。

我做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李白九华山在安徽青阳西南四十里膨即汉时径县,陵阳二地。

三国时孙吴分置临城县境至隋废,唐置青阳县,以在青山之阳为名,属池州府,青山在县北五里,逾梅家岭,与贵池接壤。

九华山南望陵阳,西朝秋浦,北接五溪大通,东际双陷龙口,昔名九子山。

唐李白游九子山,见其山峰并时,如莲开九朵,改之为九华山。

书籍上有记载“旧名九子山唐李白以九峰如莲花削成,改之为九华山。

青阳县志上也记载“山近县西四十里,蜂之得名者四十八,岩十四,洞五,岭十一,系十八,源二,其余台石池涧溪撵之属以奇胜名者“知行金二”的王阳明曾读书于此山中,与李白书堂并名千古。

诗仙李白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有序。

太史公南游,路面不书,事绝放老之口,复缺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面赋咏笔间,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时访遁江汉,憩于夏侯回之堂,开檐岸绩坐眺松雪,因与二三子联句,传之将来。”

他们的诗是这样的“妙右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留。高雾。

积雪暇睡邀,飞流欲阳崖。韦极舆。

青荧玉树色,漂渺羽人家。李白。”

九华山不但是诗人吟咏之地,也是佛家的地藏王道场。

地藏十轮经:“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尽藏。”取名地藏。

大乘佛经上记载的是“地藏受释尊付嘱,令救度六道众生,决不成佛,常现身地狱中,以救众生之苦难,世称幽宾教主。”

地藏本愿经)二卷,唐实义难陀译,经中记载“佛升切利天为母说法,后召地藏大士永为幽买教主,使世上有亲者皆得报本荐亲。威登极乐。”

这本书多说地狱相及迫荐功德,为佛门的孝经。

经中又说地藏苍萨救渡众生,不空誓,不成风之弘愿,故名“地藏本愿。”

所以“九华剑派”不但剑术精绝,同时也有待人的浪漫,和佛家的玄秘。

武林中有七大剑源,九华山并不在其内,因为九华山门下的弟予本就极少,行踪更少出现在江湖。

多年前江湖中就已盛传九华派已与幽另教合并,同时供奉的两位祖师,一位是地藏王菩萨,另一位就是待洒风流,高绝千古的李白。

据说这位青莲居士不但是诗仙,也是剑仙,九华的剑法,就是他一脉相传,直到千百中后,江湖中又出现位奇侠李慕白,也是九华派的嫡系。

这些传说使得九华派在江湖人心目中变得更神秘。九华门下弟予,行踪也更诡秘,近年来几乎已绝迹于江湖。

但这些却还都不是让宋忆念吃惊的原因,令他吃谅的,是如意大师这个人。

如意大师着白袍,登芒鞋,赤尼,摩顶,神情严肃,眸子有光,看来无疑是位修为极深的出家人,一位出家的女人。

她看来仿佛已近中中。

身材适中,容貌端正,举止规矩有礼,一张表情严肃的脸上,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更没有足以令人吃惊之处,无论任何人眼中看来,她只不过是个修为严谨的中年尼姑,和佛门中其他千千万万个谨守清规的尼姑并没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