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吕布一败进关来,底下军校赶紧过来把他扶下马,几个人一起给架到军医帐,军医过来调治,给服下活血药,擦净铠甲战袍上的血迹;血乃人身之本源精髓,再有能耐的英雄好汉,也架不住三口血那!这是吕布吐的第一口血,将来还有两口血,都是无敌将以少打多、力战努血而至,这叫树大了招风,叶大了招虫,谁让你是天下第一呢!有多大能为就得背负多大的压力,咱们常说“盛名之下无虚士”,特别对疆场名帅骁将来说,这可都是真刀实枪、立马饮血搏来的功名,绝无半点掺假!

吕布这一败,可把董卓给愁坏了!尚武温候啥时候吃过这个亏啊?当晚摆下夜宴,众人与无敌将把盏压惊,席间董太师是愁眉苦脸,本来长得就三分吓人七分像鬼,这一下更难看了!

武决疆场、文谋帷幄,这会儿该着文臣谋士出来献策啦!这会儿董卓的女婿,“狗头大军师”李儒,这个人虽然六科皆通、精于谋略,但是心术不正,善用毒计诡道,他一见老丈人这儿憋屈呢,心疼啦!想了一想,头一个出来说话,“啊!丞相国帅!这胜败乃兵家常事,还望您以大汉社稷、尊躯贵体为重啊,无须太过挂怀!眼下紧要之事,依我看那,咱们还是赶紧撤出虎牢关为妙!”

“哦?”董卓听李儒这么一说,肥躯一晃不由得问了“贤婿!此话怎讲?这虎牢关可是京师的依仗,天赐的雄险,虎牢一失,唇亡齿寒,关东群贼可直抵京畿重地,则国家东都不复有矣!如何能弃哇?”

李儒听完了是嘿嘿一脸奸笑,把身子往跟前凑凑“国帅!您想那,如今这关东联军五、六十万兵临关下,离城五里下寨,如澎滚洪流,泛天满地;任虎牢小坝,怎能挡钱塘巨潮?我看守是肯定守不住了,咱还是撤吧!”嘿!这就开始心思着跑路啦!李儒说完一瞧董卓低头没言语,又补了一句“您别忘啦!东都虽丢,咱不是还有个西都呢么?这叫丢车保帅,万全之策那!”

嚯!这一句有点儿点醒董卓了,西京长安,关中宝地,离我老家西凉又近,老贼翻楞着金鱼眼,在那儿琢磨开了,李儒又说“泰山国帅,您没听说么?最近街头坊间流传着一首童谣,叫: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董卓没听明白“啊?额……那……这个是什么意思啊?”李儒心里嘀咕感情我前头白说了!赶紧说“您想啊!自打高祖斩蛇起义以来,在西京长安传了十二代天子,被王莽篡了皇位。光武帝走南阳,立都洛阳,到现在又传了十二代了,这童谣的意思,依我看就是洛阳城气数已尽,咱不如迁都到长安去,这就叫做一个天运合回!”“吆!好一个天运合回!说得董卓可真有点儿动心了,他这要是一拍板儿,接下来可就是“火焚洛阳,劫掳王驾,屠戮八百万,血溅一千里”的历史惨剧上演啦!

“虎牢关”这段儿书算咱这部书的分水岭,接下来的内容就是贴合咱这书名儿,是该着群龙纷现争霸神州了。因此在咱这部书里头没有魔王董卓挟帝迁都这出戏,怎么了?有人给阻止了!

这会儿就听又有人出来说话“咳!国师且慢!微臣有禀!”董卓一听怎么有饼?有饼好啊,好几顿没吃饼了,那你来块儿饼吧!到这会儿还惦记着吃那!

那么出来这位是谁呢?正是奇谋百出,算无遗策的“无双毒士”贾诩贾文和!前文书说到“美阳城之战”的时候,贾诩曾经巧献“连环反间计”,董卓这才得以统领汉军,一战大破铁羌盟,剪除了边庭祸患,董卓很赏识贾诩的才干,班师回朝后汉灵帝论功行赏,董卓便奏请贾诩升为讨虏校尉,留于中军智囊,专门儿为他出谋划策。

今儿贾诩为什么出来呢?其实他早就料着董卓将来有这么一天肯定得往西走,毕竟中原不是蛮王暴寇长久立足之地,西北才是他的老家那!董卓一走能干什么啊?肯定是烧杀抢掠,倒霉还是京城的老百姓啊!贾诩也算董卓手底下少有的几个还具有几分侠义良知的将官,因此贾诩早就想好了,决不能让老贼得逞!今儿李儒一说西迁之事,他这才赶紧出来!董卓这时一抬头“嚄,文和啊!老夫意欲迁都,不知你有何高见那?”

贾诩不慌不忙,双手作揖道“大王!岂不闻帅不离位、王不离国,方才李侍中给您讲了一个童谣典故,听觉巧妙!我这儿呢也有一段儿,不过我不念,我唱!这歌叫‘消灾去病延寿长生歌’不知您爱听不爱听呢?”

吆!董卓一听怎么着?这位要唱一段儿?那感情好啊!今儿真不错哎!说书的唱戏的全免费,“啊!贾爱卿,我就爱听你讲故事,说典故,这歌听着名字就好!但唱无妨啊!”

贾诩点点头,朝殿下一挥手,早有随行的家仆,从殿外台阶下搬上一个渔鼓,一个简板来。这也是贾诩提前备好的,这会儿他怀抱渔鼓,左手持剑板,右手拍打渔鼓筒底儿,和着节拍,还真就唱上了“天有一人,隔壁摇铃,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啊……”贾诩边唱边跳,唱辞就是这一段儿,反反复复唱了三遍,这才一收势,作揖道“嗬嗬!丞相、列位大人见笑了!”

别说董卓还真挺喜欢听,整天的鼓乐笙箫、歌儿舞女的,他早就腻歪了,赶紧一摆手“咦!文和不必过谦,此曲着实妙绝!但不知你所吟唱词曲,其中韵意若何啊?”

贾诩心说就等着你问这句那!他唱的这段儿叫“道情歌”,属于道观内老道所唱的一种经韵,到这儿咱简短说一下,贾诩的老师是谁呢?正是“燕山帝师剑圣”的王越王老道长,王越俩徒弟,一个是“圣手白云侠”徐庶徐元直,一个就是“毒士双面侠”贾诩贾文和,徐庶这个人一生光明磊落,铮铮侠义情肠,颇有恩师王越的几分道侠风骨;贾诩就不同了,为人心绪深沉、城府叵测,你很难知道他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他在三国里属于亦正亦邪、自身较为复杂的一个人物,因此也是几次在代表善、恶的几大势力团体之间徘徊不定。

几句带过,这会儿董卓一发问,说你这歌里唱的什么意思呀?贾诩就说了“大王!这段儿唱辞说的是前朝的一个典故,当初楚汉争雄天下,楚霸王项羽盖世无敌,三载灭秦,入主咸阳,七分天下已占其五,把咱们老高祖皇帝困守在了南郑,形势非常的不利,当时高祖手下有一个谋臣,名叫张良,就是后来咱大汉朝开国的神相啊!他定下了三条贤计,要灭楚兴刘,为使战火早息,天下太平,百姓免遭屠戮,方才我唱的这首童谣,可就跟他这第一条计策有关!”

“噢?”这会儿不光董卓,帅府中的文武群臣也都让贾诩给吊起胃口来了,都想知道张良献的什么计呢?董卓一拍巴掌“嗯好!太好啦!文和那,你真乃博学多闻的奇才,快来说说!这个张良献得第一计叫什么计啊?”

“回丞相!张良这第一计,就叫儿歌造谣计!”

“什么?儿歌造谣计!?嗨!这算什么妙计啊?”

“您想啊!这童谣里的每句歌词儿,可都有一层深意那!”

“哦?怎么个深意法呢?”

贾诩不紧不慢就说啦“丞相,今儿我给您唱的这首歌谣,就是当年张良编出来诓楚霸王迁都的唱辞儿,张良立志灭楚兴汉,摆下了三条定贤计,第一条,让霸王迁都;二,给刘邦找一个的兴国大元帅,三,说服天下诸侯,叫他们弃楚归汉!后来他这三条计谋可都实现喽,天下形势是自此逆转,高祖也终于得以打败了项羽,遂开创大汉朝千秋的基业。”

说到这儿贾诩停顿了一会儿,一瞧大伙儿都听入迷啦!这才接茬儿往下说,下面儿这话可就带到正题上来了“丞相!当年张良乔装改扮、夜入咸阳、散下儿歌谣言,为的就是让楚霸王迁都啊!咸阳乃帝王之所,龙虎宝地,项羽一日不离开咸阳,把咱高祖皇帝困在南郑,高祖就难有伸张逞志之时,那么项羽怎么就上了当非要迁都呢?还得说张良,他这段词儿编得可太好啦!说‘天有一人’,‘一’再加个‘人’字念大,天下最大的人是谁啊?当然是富有四海,无敌天下的项羽啦!‘隔壁摇铃’,是指名声在外,天下谁人不知道西楚霸王呢,‘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也是说天下人都知道西楚霸王,但是谁都没见过,这叫‘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富贵了就得回家,不回家就如同穿着华美的衣服在夜晚走路,谁看得见呢?这也是暗示项羽迁都呢!楚霸王是让这首童谣给蛊惑住了,加上他自个也有迁都的想法,天降童谣正应了天意!于是不顾群臣反对,逼迫傀儡皇帝义帝迁都彭城,为此还烹杀了苦苦相谏的老忠臣韩生,致使诸将愤懑,忠良离心。可说从迁都这儿开始就是楚霸王逐渐走向破败的第一步!项羽前脚刚一走,张良假卖宝剑请出了天下奇才韩信,第二条访贤计得以实现,高祖遂拜韩信为大帅,兵出西蜀,不久便占领了关中宝地,与项羽分庭抗衡,渐渐羽翼丰满,后来张良又用第三条“连环离间计”,诸侯倒戈,齐伐楚霸王,终使霸王别姬,乌江旁自刎身亡,一代英雄帝星,自此殒灭。”

说到这儿贾诩叹了口气,又道“所说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伤邦!大王您想想,眼下这形势,咱们这洛阳,不就是当年楚霸王的咸阳么?帅不轻离其位,王不轻离其国,童谣佞言,不可深信!迁都之事干系重大,还望大王三思那!”

好么!这一顿摆唬,说得董卓“嗌……”得长舒了一口闷气,真如同天眼顿开,拨云见日一般!连连称快“好!好哇!若非文和,岂不误了老夫的大事!”

这贾诩可真会说话,看人更是入骨三分,知道什么样的人喜欢听什么话儿,贾诩言下之意就是把董卓捧成当年的项羽啦!董卓当然爱意听这个,又听贾诩对实事分析的句句在理,这才放弃了迁都的想法,并且重赏贾诩,心说既然文和把我比作楚霸王,我就得有个楚霸王的样儿啊!即刻号令三军,严守虎牢日夜不得懈怠,誓同关东诸侯决一雌雄!

岂不知你董卓别说跟楚霸王比,跟楚王八比你还差着一大截呢!什么差一大截呢?年龄啊!人家王八能活千年,你董卓呢?别看一时叱咤风云,终究不得善终,这正是包藏祸心遭天毙,作恶多端命不长!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