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远路来投的李善长说道:“先生来投,但不知有何赐教呢?”李善长听了之后默不作声的,仔仔细细的注视了朱元璋好一会儿,突然之间兴奋的大声说道:“总算天有日民有主了!”朱元璋看到李善长这副奇怪的举动,不仅奇怪的问道:“先生此话作何解释呢?”李善长说道:“主公家居在濠州,跟汉高祖的家乡沛县并不远,山川王气,应该全应在主公的身上。”朱元璋心中不由得狂喜,难以掩饰的一种喜悦之情微微的脸上显露出来,但他并没有被喜悦冲昏了头,而是问道:“那以先生之见,这四方的战乱当在何时可以结束呢?”李善长说道:“当年汉高祖虽然出身于布衣,然而豁达而大度,知人而善任,不贪图眼前的富贵与享乐,不烧杀抢掠,所以只有五年的时间就成了霸业,以今天的局势来看,与秦末时分确有些相似,如果主公效法汉高祖的话,那天下就很快会被平定。”听了李善长的这一席长谈,朱元璋是如梦方醒,就这样,两人你问我答,整整谈了一整天。在晚饭之后,秉烛而谈,谈兴更浓,蜡烛是换了一支又一支,一直谈到了东方发白。在谈话结束的时候,李善长提醒朱元璋,如果他以汉高祖为榜样的话,那以后肯定会有大作为的。而朱元璋则认为李善长的到来,很有可能就是萧合的转世,来辅佐他这真命天子,于是他当即任命李善长为记室,一切机密谋议都认真的听取李善长的意见和建议。从那以后,李善长就成了朱元璋的臂膀和心腹,担负起军师和大总管的重任。

朱元璋在控制了定远之后,挥师南下,取了滁州。在略取滁州之后,濠州彭大已经死去,郭子兴斗不过赵均用一帮,率部来滁,朱元璋见到郭子兴来到,遂交出了兵权。在公元1354年,元兵围攻六合。六合在滁

州的东面,是滁州的屏障,六合如果一失的话,那滁州就会很危险。主帅郭子兴因为和六合的守将有嫌隙,所以不准备派兵去援救,朱元璋就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苦劝,终于劝说服了郭子兴。郭子兴手下众将不敢与元军交锋,互相推诿不去,朱元璋看到这种情况,自告奋勇率军赴援。六合这时已经坚持不住了,赵义军正向滁州的方向撤逃,元军在后面尾随而至。朱元璋会合六合义军之后,在中途设伏击败了元军。又考虑到元军有卷土重来的可能,便送回了所斩获得的马匹,引得元军他去,滁就这样滁州得以保全,也解了六合的围。这一仗,显露出了朱元璋的出奇制胜,富有远见的军事才能。仗虽然打胜了,人马也壮大了,但问题又出来了。滁州城内缺粮,军心也不稳,局限于滁州,迟早会出乱子的。朱元璋分兵去取和州,以求解得粮危之局。在公元1355年,和州攻克,朱元璋升为总兵官,成为统领和州的主将。在和州,朱元璋发现进城的官兵随意掳人妻女,弄得很多家庭妻离子散,于是马上颁布了禁令:严禁官兵抢占妇女。自此以后,军纪大改,而和州的百姓们也就认为朱元璋的军队军纪严明,民心也就归附了。

不久之后,孙德崖因为濠州缺粮,也率部来到了和州。一时间郭孙两派之间纷争又起,郭子兴一气之下一病身亡在滁州。在这一年,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在亳州拥立韩林儿为帝,号称为小明王。打出了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在郭子兴死去之后,小明王封郭子仪的弟弟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郭张二人皆非统领之才,所以朱元璋成了这支红巾军的实际掌权者。朱元璋手握实权之后,对如何牢牢控制军权,支配将士和谋士,琢磨

出了自己的一套思路。他严防文武勾结,不准自己的将领自己选用谋士,所有的文臣都由他自己选派。他规定:所克城池,令将官守之,勿令儒者在左右议论古今。长袖独舞,杜绝其他将领独立成长的机会。对战将统兵,他是极为不放心,派义子监督。另外规定将士的家属必须留驻后方,以为牵制。统治者的威权在这个时候已经稍稍显露了一点点。

和州的军队不断的壮大,攻退了好几次元军的围攻之后,部队很快又缺粮了。隔江而望的太平,地冲要建,东北通集庆,南邻芜湖,周围是盛产大米的粮仓。从军需上和战略两个角度考虑,都是该争取的地方。只是长江天险实在是难以穿越,这一计划还只能作纸上谈兵。刚好朱元璋了解到彭莹玉手下有一支巢湖的水军,便利用他们与邻近的义军仇杀的机会,说服他们来到了和州。朱元璋有了水军以后,便誓师渡江,首战常遇春就攻下了采石,又效仿项羽破釜沉舟之计,将所有的船只斩断了缆绳,任其顺流而下,鼓励所有的士兵不要满足暂的饱食,应该奋勇当先,直取太平,取得更大的胜利。朱军势如破竹般攻下了太平。朱元璋进入了太平,又颁布了禁约:不许虏掠,违令者按军法处置。军纪为之严明。太平失去之后,元军派兵水陆两路首攻集庆,朱元璋派徐达绕到敌军的背后,前后夹击,败走元军,俘虏了元军陆路的指挥义兵元帅陈野先,便劝其归降。在七月,张佑先领军首攻集庆,陈野先和红巾军貌合神离,暗中牵制,张天佑被元将福寿击退。九月,郭天叙和张天佑、陈野先再攻集庆,陈野先与元军事先勾结,出卖了郭、张二人,红巾军大败。陈野先也在混乱中被忠于元朝的民兵所错杀,唉!这真是何苦来由!第二年三月,朱元璋亲率大军进逼集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