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写到南方朱雀篇,茉量就不得不提到商周时期楚国最盛行的巫文化;这类东西流传至今,在湘西地区保存的一些传统民俗中可以看到,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蛊毒、赶尸和落花洞女。

茉量从小喜欢这些神秘的民俗文化,今天不续写‘赶尸女’那章,请追文的妹纸们和茉量一起了解一下传统文化中偏于常规的那部分。

我们中国传统的道教和巫教是很接近的,有时候我们看到巫里面有很多道的故事,一些说法,有人就认为巫学道教的一些东西,这种说法是反过来了,事实上是‘道’学了‘巫’的很多东西,假如一定要把两个区分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巫和道本身都产生在南方,都是以楚国这个地盘为核心的,《庄子》里面有很多东西的话就记载了当时它的文化,包括巫文化。

(庄子的师傅叫长桑君,茉量在本文把长桑君和鲁庄公姬同合为一人;反正都是同一时期的人物,长桑君又是被史料记载神化了的人物……)

说到巫术,多数人都知道白巫术和黑巫术;白巫术当然是可以被统治者们允许公开使用的一种巫术,比如说老百姓们请巫师祈雨、驱鬼、除邪、杀虫、寻宝、招魂等等,甚至是生子,或者让本无感情的男女相爱,都是巫师们能为世人实施的法术。

白巫术一般有下面几种:

一、禁咒。在施行一些巫术前,要配合以某种怪异的、常人听不懂的咒语,禁咒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对鼓舞病人的勇气、增长信心可能有一定作用,越是相信巫术的人,念咒对他起的作用就更好。

二、祝由。它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并辅以一些仪式的祛除病邪的巫术,《黄帝内经》的‘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说:“余闻古之治病者,唯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也。”

可想而知,以祝由之术治病的巫术从黄帝时期就有,它也具有心理治疗的某种成分,茉量提到大周各国王室供养的女祝们,多半出自昆仑冥国的圣女门下,她们主修的就是祝由之术。

三、祓除、傩舞及桃茢。这些是属于行为巫术了,《周礼-女巫》一篇中写到:‘掌岁时拔除衅浴。’

祓除——它所说的这种洗浴、清洁身体,在巫道的观念里,认为是可以除灾灭病的,特别是利用春天的桃花水洗涤妇女身上的不洁,主要目的是为了驱鬼和求子嗣。

傩舞——在周代极为盛行,‘大傩’是在腊月前后驱逐疫鬼的一种巫术活动,用以驱除疫鬼,故名打傩,或驱傩。

茉量在第134章‘巫歌傩舞’中,有提到巫师们在楚王城举行这一仪式的盛况;现在传承在中国各地的傩舞分成了许多种流派,给人的印象就是戴了面具的地方戏种,已没有原来那种像征意义和实用性了。

桃茢——是用苕(芦苇花)作加桃木柄做成的扫帚,古人认为用它在固定的节气扫身、有驱赶魔鬼邪气及疫病的作用。

四、卜筮测疾病。卜辞中诊断最灵的莫过于对妊娠和产期的推断(当然含有推算生男生女的那部分)。

《易经》当中的一些卦词提到这一点:‘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意想不到的病,不服药就而愈。)

‘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赶快减损自己,使喜庆马上到来,如此就没问题了。)

再简单说下与白巫术相对的黑巫术啊;顾名思义,黑巫术就是邪恶的巫术。一般是用来对付仇人和报复别人才能用到的(比如诅咒人的巫蛊娃娃、扎上针的小木偶人、写上毒咒的纸片人等等,茉量记得在几个宫斗电视剧中常看到这种东西)。

和白巫术一样,使黑巫术的巫师也分为两种,一种为历代相传,由老巫师传授;另一种是所谓神灵在梦中传授的巫师,称为梦巫。

黑巫术在历朝历代是被禁用的,茉在这里不能做过多描述。

下面重点说下本文中提到的楚西巫文化中常见的蛊毒、赶尸和落花洞女。

一、蛊毒。用现在的科学理念来说,蛊毒就是指用一些神秘方式配制的巫化了的毒物;说白了,就是用一些微生物和寄生虫释放的有毒致病物质去害人。

其实这在古代是了不得的一种发现;不知道看文的妹纸们看没看过何马先生写的《藏地密码》那部书,那里面把藏地的蛊毒文化写到了极至,基至说那就是古代人最早研发出来的生化武器!

茉量很赞同这一观点;用微生物的毒性害人,的确杀伤性很大,而且害人于无形,(日苯人在侵华战争中就曾经培育了大量伤寒菌害死许多中国人!日苯人常常拿从中国传承来的知识和文化对付中国人……可恨之极!)

我们现在医疗条件所能对抗那些可怕有毒性微生物的,就只有常见的那些抗生素,抗生素杀不死的病毒就是人类的大敌了。(所以说,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吃安全放心的食物。嘿嘿。)

又说远了——‘蛊’,在苗族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

有苗族学者调查后指出:苗族人(就是文中所说的九黎族的后人)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他们认为除上述一些突发症外,一些较难治的长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体消瘦等,以及内脏不适、肠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着了蛊。

属于突发性的,他们一般用喊寨的方式让所谓放蛊的人自行将蛊收回就好了;属于慢性患者,就要请巫师作法驱毒了。

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可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病。被施了蛊的人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乱。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提到的蛊虫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虫。长期的毒蛊迷信又发展出造蛊害人的观念和做法。据学者考证,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已有人使用和传授造蛊害人的方法。

传说中制造毒蛊的方法,一般是将多种带有剧毒的毒虫如蛇蝎、蜥蜴等放进同一器物内,使其互相啮食、残杀,最后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虫便是蛊。蛊的种类极多,影响较大的有蛇蛊、犬蛊、猫鬼蛊、蝎蛊、蛤蟆蛊、虫蛊、飞蛊等。

虽然蛊表面上看是有形之物,但自古以来,蛊就被认为是能飞游、变幻、发光,来去无踪的神秘物事;育蛊者甚至可以用法术遥控蛊虫给施蛊对象带来各种疾病甚至将其害死。

本文中提到的蛊毒都是轻量级的,标准是:不能让看文的朋友感到恶心……比如一开始就出现的,青鸟女王为部族首领海伦夫妇解的‘鬼面蛊’,那不过是一种能引起面部皮肤感染的微生物而已,冥王为了探知云夕公主感情动向的‘问心蛊’,还有后面就快写到的令人失忆的‘忘忧蛊’……都不会造成文中人物体内寄生虫泛滥生殖等种种恐惧的变异体态。

对于毒蛊致病的法术,古人深信不疑,宋仁宗于庆历八年(1048年)曾颁行介绍治蛊方法的《庆历善治方》一书,就连《诸病而侯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医书中都有对中蛊症状的细致分析和治疗的医方。

二、落花洞女。

介绍完‘落花女’这种奇异民俗再细说赶尸术,(晚上看文的妹纸,后面介绍赶尸巫术的部分就不要看了。)

落花洞女是指湘西部落中有一些未婚女子,突然间就言行失常,时而幸福微笑,时而哀哀哭泣,哭得那个惨呀,能把好好新鲜树叶、初放的花儿也能从枝头哭落下来。

她们会躲到山洞里不吃不喝,几天也不会饿死,回家以后也不饮不食,几天后就死去。部族里的人们认为她去和树神或是山神结婚了,因为这些女孩生前没有结婚,她人死后,也不会给她办丧礼,反而要办婚事,以示婚礼之喜。

据说这种患病的女孩子面色灿若桃花,眼睛亮如星辰,声音如丝竹般悦耳,身体里发出一种馨人的清香。她每天不停地抹桌擦椅洒扫厅堂,把一个原本破败的家收拾得纤尘不染。进入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

按照当地的说法,这个女孩子已经把自己许给了神,她整天生活在幸福的幻想里面。她的心上人是不食人间烟火却救人于水火的神,因此她不再为世俗的任何男子动心,只需小心地保护好自己的美丽娴静,等着她的神选好了吉祥的日子来迎娶她……

当那个日子到来的时候,幸福中的女孩含笑而逝,虽然许久不吃不喝,但她始终能保持自己姣好的容颜。

死时女子必觉得洞神已派人前来迎接她,或觉得洞神亲自换了新衣、骑了白马来接她,耳中有箫鼓齐鸣、眼睛发光、脸色发红,还在肉体上放散一种奇异香味,含笑死去。

现在人对湘西‘落花洞女’现象比较官方的解释是:是说部落里某些未婚的女子,在适婚的年龄没有找到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就得了一种类似忧郁症的病,进入了一种痴迷的状态。

因落花女死的时候显得更加神气清明、美艳照人,家人只以为女儿被神所眷爱致死。料不到女儿因在人间无可爱悦,却爱上了神,在人神恋与自我恋情形中消耗其如花生命,终于衰弱死去。

女子落洞致死的年龄,迟早不等,大致在十六到二十四五左右。病的久暂也不一,大致由两年到五年。落洞女子最正当的治疗是结婚,一种正常美满的婚姻,必然可以把女子从这种可怜的生活中救出。可是照传统观念:这种为神眷顾的女子,是无人愿意接回家中作媳妇的。家中亲人更想不到结婚是治疗这种心理病最好的法术和药物。因此落花洞女末了终是一死。

茉量不太赞同这种牵强的解释:患抑郁症的人茉是见过的,因为吃不好睡不好,面色不会红润到哪里去,更懒得打扫卫生……

所以,在后续的章节里,茉量会给落花洞女写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理由,纯属个人杜撰,呵呵!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楚西的赶尸巫术,胆小的妹纸就不要看下去了。

三、赶尸

这是巫术中可以驱动尸体行走的法术,属于苗族蛊术的一种,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前面说了,蛊有黑巫术和白巫术两种,赶尸属于白巫术。

古人认为,死在外面的人都会变成厉鬼,但这样赶回来安葬以后,他就会变成善鬼;茉量也在一些鬼怪传说中看到,做祟害人的一般都是孤魂野鬼……

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语中阿公的意思)蚩尤率带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厮杀,直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对身边的阿普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阿普军师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

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对着那些尸体大声呼喊:“死难之弟兄们,此处非尔安身毙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悼。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魄尔魂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

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居然听到咒语似的,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

说起来赶尸术的可以施行的活动范围其实很小,赶尸的地域范围往北只到朗州(常德)不能过洞庭湖,向东只到靖州,向西只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云南和贵州。传说,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国辖地,再远就出了界,即使是老司也赶不动那些僵尸了。据说赶尸是以沅陵,泸溪,辰溪及叙浦这四个地方最为盛行。

湘西的沅江流域,大多是崇山峻岭,其间道路崎岖,人行已是甚为不便,倘若要抬着棺材运尸回乡,那更是十分麻烦。很多在此工作谋生的人,在临终前大多委托亲友,务求把尸骸运回故乡安葬,以免葬身在这荒凉的山野间。

为了避免抬着棺材在山野间的崎岖道路颠簸行走,所以“赶尸”,这种独特的运尸方法便应运而生了。

走回来的死人,身穿白衣,头戴斗笠,双手下垂,到家后赶尸匠取下他的斗笠,他就倒下了,家人就给他洗澡、穿上新衣服、放进棺材,把他埋葬了。

至于赶尸的方法,据说是这样:当有外乡人在楚西去世后,他的亲友便前往聘请法师来赶尸回乡。当法师来到停尸的地方,首先查看死者的生辰及死忌,看看是否有冲克,然后便在尸旁念咒,口中喃喃念咒好一会,突然,把手中的桃木剑,用力插入停放尸体的木板上,倘若桃木剑应手而入,即表示这尸体愿意接受法师的号令指引,法师便肯接下这赶尸的聘约。

但倘若桃木剑屡插不入或是突然折断,那位法师便立即掉头不顾而去,因为,这表示尸体不肯听从他的号令,途中很可能会因此而发生变故的,所以即使再出更高的价钱,法师也不会答应赶尸的。

法师将辰砂(最好的朱砂)置于死者的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窝、左右手板心、脚掌心等七处,每处以一道神符压住,再用五色布条绑紧。相传,此七处是七窍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

之后,还要将一些朱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堵紧。相传,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这样做可将其留在死者体内。

最后,还要在死者颈项上敷满辰砂并贴上神符,用五色布条扎紧;再给死者戴上粽叶斗笠(封面而戴)。诸事办妥,法师念毕咒语,大喝一声“起!”,要归乡的死尸便会应声站起……

因赶尸需要在晚间进行,不可让太阳照射到死尸身上,所以一到鸡啼,天将破晓前,法师便带领死尸们到专门的‘死尸客店’投宿,到了晚上,法师逐一检视尸体额上的黄符,没问题的话就继续赶尸行程。

以上的“赶尸”方法,对许多人来说,却是半信半疑,因为死尸竟会走动,这未免令人难以置信!但在术数的立场来看,‘赶尸’并非绝无可能的事,因这是属于五术——山、医、卜、命、相,中‘山术’范围内,‘山术’注重画符念咒,研习超自然的力量。

然而撇开符咒不谈,单从死尸是否能够活动而言,这是真的有此可能,在中国历代资料当中,常有尸变的记载,所谓尸变是指,死尸受了某些外间因素而突然复活,但这复活的死尸已失了人性,只是一具没意识的行尸而已。

尸变这种诡异的事情通常发生在雷电交加的时候,这可能因雷电刺激起死尸体内,还未完全散去的静电所致,于是那死尸便像通了电一样,在毫无意识下活动起来。

而驱尸的法师们是否掌握了这窍妙,所以懂得控制这短暂复活的方法呢?

随着“赶尸”这行业的没落,这些事情将会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

注:茉量无意宣传封建迷信活动,朋友们就把上述资料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随意浏览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