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大齐傀儡(1/3)

“先别用蛮力,观察一下,有没有什么机关。说不定找到机关就会很容易打开它。”三叔在一旁提醒。

我和邵老三围着棺椁转了好几圈,脸几乎贴着棺椁,但还是没有发现哪里有什么机关。

最后,我的目光落在了那只昂首欲飞的盘龙的龙头上。只见这只金龙龙首,仰天长啸,嘴巴长得老大。我心念一动:难道这龙嘴里有机关?

我正想着,便想伸手去那探那龙嘴。哪知一旁的邵老三也早就看出龙嘴里可能有机关,还没有等我伸手,他的手已经伸进了龙嘴。不过,就象被什么尖锐的东西扎了一下,他快速地又缩回了手。他见只是指头被扎了个极小的一个伤口,便再次伸手进去,这一次十分小心,过了一小会儿,好象摸着了什么,只见他表情夸张,似乎用了很大的力气。

我们只听到“咔哒”一声,声音不大,但听着十分悦耳,就象盒子炮扣下扳机,没有子弹而发出的声音。

响声过后,并不见棺椁有什么异常,不过,先前偶尔发出声音的棺盖好象一下子也平息了下来。

几个正自琢磨,这棺椁上的龙头是不是机关所在。

突然,棺椁发生了变化。只见那棺盖开始缓慢地向一侧移动,移动的速度十分的均匀,象是沿着滑道在动。

我低头细看,原来棺身的两侧果然有细微的接口,一条极细的难以察觉的倾斜向下的线条就是棺盖滑动的滑道。我感觉这棺盖由于触动机关,自己的重量便成了由上而下的重力,而黄金的质地和巧夺天工的技艺让滑道数百年后依然还能保持原有的顺畅,这样,棺盖便沿着滑道自然滑开。看到这里,我不禁为制造这副棺椁的匠人产生十分的敬佩:牛呀,换做现在,怕是也只有精密制造的设置才可以做到这一点,而在数百年前,仅靠着自己的肉身双手就制造,不,应该说是创造出这种如此精细的技艺,除了唏嘘感叹,就只有庆幸自己有机缘见到此物。

随着棺盖缓缓向一侧滑动,我和邵老三,一个

握刀,一个执索,神情专注地死盯着一点点扩张的棺缝,生怕突然跳出一个难对付的怪物,让几人的小命瞬间交待在这里。

几个人都感觉全身上下比刚才冷了几分。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乌灵刀握得更紧,随时准备揉身而上和可能出现的怪物以死相搏。

那边三叔也从腰间摸出一把枪来。

整个氛围承着棺盖的移动变得越来越凝重。

终于,棺盖完全滑到了一侧,棺椁被整个打开了。

并没有什么难闻的气味从棺中传出。

我和邵老三见没有什么异状,都保持戒备,万分小心地凑近棺椁,探头往里观瞧。这一瞧不要紧,两人都仿佛被施了魔法,定定地站在那里不动了。

三叔和白叔见状,问了一声,见我和邵老三都一动不动,索性举着火把,也凑近了棺椁。

当三叔和白叔看到棺中之物时,也是呆在原地,眼睛发直,好象也被施了定身法。

只见棺中底部好象是铺了一层流动的白色烟雾,烟雾中现出一张微闭双眼的人脸。

只是那人脸并不是盗墓人经常见到的乌骨枯容,而是一张,一张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似乎正在酣睡中的活人的脸!

但见此人生的鹤发童颜,虽然看岁数得上六十了,但脸上却不见什么褶子,历经数百年,血骨不见分毫枯竭,浮动的烟雾的缭绕下,这不是成仙得道的仙家又能是何人呢?

“看他头发戴的,这分明是哪朝的皇帝。”

只见缭绕的白气中,此人头上戴着虽然戴的不是冕冠,但冠高一头,似流动向后翻涌,尾端镶有一排大小一致的莹光宝珠。

“此冠名为通天冠,又名卷云冠。看到帽子正中的图案没有,这叫金博山。看这边缘处,这叫蝉纹,共十二处。这是地地道道的宋时皇帝戴的帽子。”三叔一边摇头感叹,一边把这帽冠的来历细细道来。

“宋朝?宋朝的皇帝可是有数的,棺中这位究竟是哪一位皇帝?”我穷尽脑力,也想不出这一位是历史中的

哪一位,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呀。

“他就是遗臭万年,当年被金人扶持的大齐傀儡皇帝刘豫。”

听到三叔这一说,那个历史中遭人唾弃的大齐皇帝的故事就浮现在我脑海中。

刘豫(1073年-1143年或1146年),字彦游,永静军阜城(今属河北)人,元符时进士及第。北宋末任河北西路提点刑狱,金兵南下即弃职逃走。建炎二年(1128年),任知济南府,他见北方大乱,金兵围城,又受金军所赐金银和高官承诺,遂杀守将关胜而降。建炎四年(1130年),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建都大名(今河北大名)。不久,奉金朝的命令,改元阜昌。

且不说当时是形势所迫苛且偷生才杀帅献城,这叛国的罪似乎离我们百姓还遥远了点,毕竟一个刘豫是左右不了改朝换代的。单说此贼认贼作父后,当了儿皇帝,却对所辖之地的汉人酷吏恶政,成了见人就咬的一条疯狗,以至金人对此贼越发地看重。

不过,刘豫天生狡猾多诈,深知自己一直暗中受金人辖制,不可能永远逍遥下去。于是早早就开始就开始为自己敛财,就如同今日位高权重的那些贪官一样,希望万一时局变换或者自己的地位不保,单靠自己横征暴敛来的金钱,也可以保自己和家人以后衣食无忧。

一次,刘豫一名手下购买了一只玉碗献给皇上,希望能借此升迁。刘豫见此碗晶莹剔透,亮可见人,实属百年不遇的国宝,拿在手中欢喜万分。他问手下此碗的来历,手下只说是从一名军士那里拍得,并不知详情。于是,那名拍卖此物的军士被找了出来。原来,此名军士出身倒斗一脉,伙同三五弟兄,盗挖了一座北宋皇陵,在墓中盗得此碗。这只碗后世称玉注碗,是与和氏璧齐名的宝贝。刘豫见盗墓盗得如此至宝,哪里肯就此了事。于是,这位刘同志突发奇想,效仿当年的曹公,在治下设立了中原两地的淘沙官,专门负责盗取各地的皇陵大墓,掘取重器宝物供自己把玩占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