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俺家有店(1/3)

第二天我起了个早,没有想到妈妈早就买了北京人爱吃的早点回来。这里我已经开始称呼对方为妈妈,这预示着我开始全盘接受现在的身份。

吃了一个烧饼夹糖油饼,喝了碗豆浆,我就心满意得地出了门。

出门前我已经问清楚了去古玩店自家店铺的路线,可自己一上街,这现代城市的气息就一下子让我精神一振。满眼高楼林立,满街的车海人潮,这可比当初自认为已经很繁华的西安城还要热闹百倍。

我今天换上了年轻人的一套宽松干净的运动装,心也一下子回到十来岁时的青春烂漫。我放开步子,大口地呼吸这城市的味道,哪里还顾得上脚下要去的地方。

很快,我就迷失了方向,因为一路上到处都能看到许多新鲜玩意儿,尤其是人们身上穿着的各色衣裳。基本上每个人身上的衣服都不一样,有的男人在脑后梳个女人样的小辫儿,有的女的只穿一条刚刚遮羞的裤叉,甚至还看到一个男人擦脂抹粉穿着女人的裙子当街走过。看来世界变化太快,只能愿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我看到一家百货商场,便饶有兴趣地走了进去,里面的空间大得让人咋舌。我几乎在每一处柜台前都驻足好长时间,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让我惊叹不已。

手机、手表、电视机、电动车、照相摄像机等等,这些被称为电器和电子的产品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层与层之间有电动的上下台阶,我学着别人的样子也很快上到二楼,三楼。

在商场五楼,我看到了和家中一样的器械,原来都是锻炼身体时用的,有人在上面演示如何使用。原来我身上的肌肉就是这样炼出来的。这个年轻人看来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这身肌肉比我的真身要强上很多。

我一口气走马观花逛完了整个商场,记住了大多数我记忆中空白的商品的名称和用途。等我从商场出来,东西南北都摸不着了。索性我出门时已经把路线在脑

子里画了一张图,一路问询又回到了松榆南路,再按图索骥,很快我就找到了位于华威北路的北京古玩城。

在古玩城A座二楼,我找到了我自家的店子。看店的伙计叫刚子,一见我进来,就忙迎上来,笑着说:“哟,少公子。怎么今个儿有空来店里溜达呀?”

我一看他那样子,就知道和我以前应该是很熟络的。装作漫不经心地说:“我妈让我从今儿起过来看店了。”

刚子一听,坏笑着说:“阿姨终于看出你不是块学习的料儿了?我就说么,龙生龙,凤生凤,你们文家干了一辈子古玩生意,怎么非要让你去考大学呢!这大把的好时光,怎么能浪费在无用的书本上呢?要是公子早点出山,那满地的漏儿还能让别人捡了去?”

“那是。”我顺着他的话说,“你先忙你的,我今天只是过来看看。”

“得咧。”刚子边说边迎向刚走进来的两位顾客。

店子不大,也就二十几平米,货品全部收在玻璃柜里,这样摆放倒是十分方便客人观看。店里最大的几个物件看着十分的漂亮,不过我一眼就认出都是看新的摆设货,估计是哄老外的。

仔细看了一圈,东西虽不少,但实在没有一件能和当年爷爷屋中博古架上摆的物件相媲美的,更别说用作镇店之宝了,心中不免一凉,靠这些玩意儿想翻本怕是猴年马月的事了。也就是妈妈口中所说的勉强维持。

那边刚子已经送走了客人,估计卖出个小玉件,乐呵呵地过来冲我说:“我说什么来着,少爷出马,一个顶俩。我都一周没有开张了,今儿您一来,往这店里一站,这不,卖出一个玉葫芦,这月的开销起码能打住了。”

我苦笑着摇了摇头,直接了当问他:“你就给我句实话,就咱店里这些货,怎么折腾才能发达喽。”

刚子把我往店里拉了拉,这才低声说:“咱家店里没有招客的物件呀。你看,就对面那家,天天都人来人往,基

本就没有断过,那是因为人家店里有一件镇店之宝—大清乾隆年制的8英寸御用玉盘。他是店主家在国外某拍卖行匿名拍来的,据说当时现场和以电话连线的抢拍人数达20多位,还都是一色的国内藏家,最后以近三百万元的价格被这店主家所得。就这个价格,听说都是拣了个大漏,物件的来由传承听说极具传奇色彩,”说到这儿,刚子嘿嘿一笑,“不过具体怎么回事,我还没有打听清楚。”

“你的意思是,咱们店里目前就缺这么一件镇店的宝贝?”

“那可不,如果店里有了镇店的法宝,人气立马就来了,有了人气,自然出货就快。出了货有了进货的余钱,店里的物件就都活了,这一出一进,生意自然就好了。到时不发财都难。别看周围这几家店呆的地儿都差不多,装修也差不多,可有的赚了老鼻子钱都去琉璃场买门面去了,有的,”说到这儿,他语气一转,“就象我们这样,不死不活,勉强维持着。”

顿了顿,刚子又说:“其实咱们店以前人气旺得很,要不我也不会在这儿一呆就是几年。那时候,文叔手里可真是有几件好东西。单是其中那一方清代七童牵牛的墨云端砚,就是找遍全北京的古玩店也找不出极品端砚。有几位出了天价想把这端砚拿走的客人,文叔只是风清云淡地对人家说:“这是非卖品,多高的价都不卖,这是我们店里的镇店之宝。”

“噢?那后来这物件怎么着就舍得卖了?”我有点纳闷地问刚子。

刚子顾左右而言他,假装注意过往的客人。

我不得已又催问道:“你倒是说呀,这么好的镇店物件怎么着就没有了呢?”

刚子见我有点急,叹了口气,小声地嘟囔:“唉,这不是文叔摊上事儿了吗,阿姨一着急,就找人脱手了呗。”

我一听,还是那位未曾见面的老爸惹的事儿,不免心里多了几分报怨,这儿子不争气,原来是他老子是个败家子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