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 曾经沧海难为水

薛涛:曾经沧海难为水

在四川省达州市(唐时称通州)凤凰山有一处景点名为元稹纪念馆,此为地方政府为纪念大唐著名诗人、宰相元稹所修。然而当游人在馆内缅怀这位大文豪时,许多人都会想起与之相关的一位传奇女诗人,她就是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的薛涛。那么,薛涛与元稹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的爱恨情仇又是如何展开,如何结束?1200余年过去,今人又是如何看她?请随笔者一同走进那个文风兴盛的大唐王朝。

八岁就能写好诗,可惜父亲却早逝

自秦汉以来,能写诗词的女人一般情况下家境都不会太过寒酸,像李清照、花蕊夫人等,均是出生于官宦世家,薛涛也并不例外。在大唐时期,薛涛属于典型的“帝都”人,大约768年她生于大唐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换句话说,薛涛是京城的大小姐。薛涛的父亲名叫薛郧,在京城当了一个小官,官阶虽不高,但中产生活是能保障的。因此,薛涛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自然有条件读书习字。由于天生聪明,讨人喜欢,薛郧对女儿是万般疼爱,格外呵护,专门请了最好的老师教其功课,薛涛也不负众望,学习进步很快,八九岁就能作诗了。

据史料记载,有一年夏天中午,薛郧正在庭院的梧桐树下歇凉,微风吹拂着梧桐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时,薛郧似乎有了写诗的兴致,便随口吟咏了这么一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接着,他也学习当年李白父母考察小李白一样,对身边玩耍的女儿薛涛说:“幺儿,老汉考考你,你能续上这首诗吗?”薛涛不假思索就随口应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此句实为妙句,令文人薛郧甚是感慨,女儿才八九岁,却能吟出如此绝妙诗句来,怎能不令人佩服呢,但他心中又多了一丝隐忧,女儿吟出的诗句太过悲凉,“迎送”二字似乎预示着风月场所,这难道是一个不祥之兆吗?

果不其然,由于薛郧文人清高,不喜与贪官为伍,又正直敢言,因此得罪了不少同僚,很快他就被当朝权贵贬到了四川偏境为官。离家千里,路途遥远,薛郧带着十多岁的女儿薛涛背井离乡,从繁华的首都长安,到了遥远偏僻的四川成都,其中的艰苦怎能言说殆尽。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没过几年,薛郧因出使南诏沾染了瘴疠,当时的医疗条件差,很快就命丧黄泉。父亲薛郧死的那年,薛涛才是14岁的孩子。此时,薛涛的生活遭遇困境,她从天堂被打入地狱。失去家庭的顶梁柱,薛涛和母亲只能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落魄。

母女相依生活苦,无奈走上营妓路

对于一个正常的富裕家庭,谁也不会愿意将自己女儿送进娱乐圈成为营妓。因为,营妓就是专在官员们饮酒聚会时,侍酒赋诗、弹唱娱客的工具而已。但是,薛涛虽不情愿,却毫无办法。16岁的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主动加入了营妓行业。

在唐朝,营妓由国家财政供养,属于正式编制,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为了这份工资,为了生活,薛涛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主动加入乐籍,成了一名供人娱乐的营妓。

虽然当上营妓是一种无奈,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唐朝的营妓可没当前的娱乐圈好混,只要长得漂亮、随便唱首歌、弄个舞姿、经娱乐公司包装一下就能成偶像,当时的官员大多是科举出身,都是饱读诗书过来的,文化素质可不低,要想让这些官员喝高兴耍舒服听清爽,对于营妓来说不仅仅需要美貌,更需要才艺、辞令和见识。

不过,这些素质薛涛刚好都具备,而且还属上流。史书记载她“诗酒之外,尤见才辩”,在酒席场上游刃有余,令人回味。北宋宰相吕大防的女婿,著名文人王谠撰写的文言轶事小说《唐语林》里就记载了薛涛一件逸事。大意是这样:有一次,黎州刺史举办宴会,提议行《千字文》令。这个酒令的令格是取《千字文》一句,句中须带有禽鱼鸟兽之名。随后,刺史就率先做了示范,他行令说:“有虞陶唐。”估计这位大人小时候背《千字文》不求甚解,误把“虞”当成了“鱼”。众宾客都听出了谬误,但因为是主人所为,只好掩面而笑,谁也没好意思站出来说该罚酒。不一会儿,酒令转到了薛涛这儿,她应声说:“佐时阿衡。”这位刺史一下听出了问题,激动地站起身:“你这四个字里没有鱼鸟,该罚该罚!”薛涛笑着回答说:“不管怎么样,我这句里‘衡’字中间还有一条小鱼,刺史大人的‘有虞陶唐’中,连条小鱼都没有呢。”众人再也忍不住,哄然而笑,弄得刺史大人甚是尴尬。从该史料中就能看出薛涛绝非等闲之辈,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学功底。但是,笔者则认为,大唐的刺史如果是进士出身,这点小常识应该是知道的。这可能是王谠为讽刺当官的而故意为之。

据《新唐史》记载,女才子薛涛最擅长的还是作诗。在娱乐圈混,薛涛有机会接触高层人物,特别是那些既能写诗又身处官场的才子们。就像当前个别戏子一样,接触上层名流如家常便饭。薛涛自然也与当时的名流颇有交往。这些名流,笔者根据史料可以列出部分来,他们是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诗坛领袖。当时,薛涛与这些大诗人一同喝酒作诗,常常通宵达旦,好不畅快。酒后,她便会即兴作诗,供人玩乐。据记载,薛涛共写有500多首诗,至今还流传有90多首,可想这个女才子在当时的娱乐圈是多么红火,多么流行,非邓丽君不能比也。

作诗传情遇知音,韦皋聘为校书郎

与上面的这些名流应和,薛涛或许只是逢场作戏,在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多少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因为韦皋的出现,薛涛的爱情开始起了波澜。

这个韦皋是什么人呢?他其实是薛涛的老乡,都是京城西安人。不过,韦皋的家世很好,不仅是韦元礼的七世孙,还是当时的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延赏的女婿。后因助德宗皇帝有功,韦皋在贞元初年(公元785年)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成为封疆大吏。在《历史大咖的另一张脸》中我们介绍过,大诗人高适也担任过剑南西川节度使,当时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还写信向其要过建筑材料和粮食。这个韦皋与高适一样,不仅担任了地方的最高军事领导(军区司令),并且还是一个极为儒雅的诗人,“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这样的妙句,就是韦皋写的。一个是军功卓著的官员诗人,一个是娱乐圈中的耀眼明星,两人的交集自然点燃了爱的火花。

据史料记载,韦皋有一次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娱乐明星”薛涛也在被邀之列。酒到酣处,韦皋即兴让大才女薛涛当场为大家赋诗,希望众人都见一见薛涛的才华。薛涛并不紧张,从容地拿过纸笔,沉思一会,便提笔迅速写下了流传后世的《谒巫山庙》,诗中这么写道:“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当时,现场的观众看到此诗,纷纷赞不绝口,被这位美貌的营妓所折服。韦皋看后,更是拍腿而起,暗自叫绝。这首诗虽写巫山云雨,却没半点粗俗,而是借凭山眺望,惆怅怀古的视觉,道出人生别离的哲学意义。也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写成,让韦皋彻底被薛涛征服了。韦皋这个“军区司令”遗憾地认为薛涛简直是大材小用,根本不应该在娱乐圈混,而应该走向仕途当官为国家做贡献。因为,在酒席场上无论多么风光,但终究她只能当个“花瓶”。于是,韦皋专门将薛涛带进了自己府中,让其帮助处理一些案牍工作。用通俗一点的话说,韦皋聘请薛涛当自己的女秘书(没有编制,临时聘用)。薛涛不是当前提包包陪吃陪睡的生活秘书,而是处理材料的公事秘书。接受写公文这个任务后,薛涛一点也没马虎,她细致认真,勤勤恳恳,所写的材料很少出错,大受韦皋欣赏。

从薛涛写材料后,韦皋对薛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韦皋觉得薛涛当秘书写材料仍旧屈才,应该推荐薛涛去当官。于是,韦皋突发奇想,向朝廷打报告,要为薛涛申请任“校书郎”。校书郎隶属于秘书省,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仅为九品,但好歹是一个科级干部。另外,这项工作的门槛很高,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大诗人白居易、王昌龄、杜牧等都是从这个职位上做起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未参加科举就担任校书郎。所以,薛涛这个女才子直接当校书郎是破天荒的大事、奇事。

并不出乎大家的意料,韦皋为薛涛申请校书郎的事很快遭到了幕僚们的一致反对。其中有与韦皋关系比较好的,便劝他:“军务倥偬之际,奏请以一妓女为官,倘若朝廷认为有失体统,岂不连累帅使清誉?即使侥幸获准,红裙入衙,不免有损官府尊严,易给不服者留下话柄,望帅使三思!”通俗一点的话就是,韦皋兄,你请示上面让一个妓女当官,并且还是进士才能做的校书郎,不是开国际玩笑么?另外,自古以来穿裙子的姑娘(风月女子)就不能进衙门做官,薛涛要是真成了,不是全没有体统了吗?这对于老哥的声誉也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啊!

总之,韦皋的创新之举并没有得到上面的认可,这事也就只能搁浅了。不过,薛涛的才华自此得到了当时文人的普遍认可,其“女校书”的名声也更是不胫而走,名扬四方了。

据史料记载:“韦皋镇蜀之初(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南越献孔雀一只,皋依涛意,于使宅开池设笼以栖之。”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公元785年,南越给韦皋进献了一只孔雀,韦皋非常喜爱,薛涛建议在府衙内开池设笼养了起来,象征大唐王朝昌隆的国运和韦帅显赫的治迹。薛涛这么建议,韦皋听后十分赞同并欣然采纳,这件事因有美人佐政的风韵而被当时文人极力渲染,遂成为一段佳话。

薛涛受到韦皋的宠爱,时人纷纷得知,有些想托韦皋办事的人,便借此通过薛涛为中介代为转达,其效果十分明显。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些商人想得到什么项目,很多都是求助官员的老婆或情人,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当时也不例外,五代时期何光远撰的《鉴戒录》就说得很清楚:“应衔命使者每届蜀,求见涛者甚众,而涛性亦狂逸,不顾嫌疑,所遗金帛,往往上纳。”翻译过来大意就是,到四川来的官员为了求见韦皋,多走薛涛的后门,纷纷给她送礼行贿,而薛涛“性亦狂逸”,你敢送我就敢收。不过她并不爱钱,收下之后一文不留,全部上交。

虽然薛涛将财物上交,但终究影响了韦皋的名声。韦皋本是文人出身,对钱财视作粪土,从不想贪污受贿,当他得知薛涛收钱的事后,十分不满,一怒之下,就下令将薛涛发配到了松州(今四川省松潘县),以示惩罚。

松潘县现属阿坝州境内,2008年地震还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唐朝,松潘县人烟稀少,兵荒马乱,属于文人被贬谪之地。薛涛走在去往松潘县的路上,内心非常恐惧,也格外悲伤。途中,她感慨万千,触景生情,遂写了一首诗歌:“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于自己的张扬和受贿,薛涛感到十分后悔,于是接着又写下了动人的《十离诗》。原文如下:

其一:犬离主

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

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其二:笔离手

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

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其三:马离厩

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其四:鹦鹉离笼

陇西独处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裀。

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更换人。

其五:燕离巢

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

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其六:珠离掌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

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其七:鱼离池

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

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其八:鹰离鞲

爪利如锋眼似铃,平原捉兔称高情。

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

其九:竹离亭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其十:镜离台

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

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

这十首著名的离别诗,薛涛差人送给了韦皋。诗虽然有谄媚的味道,她却把身边寻常事写得曲折动人,让人感觉是如泣如诉。薛涛精心设置了种种比喻来向韦皋请罪,韦皋堂堂节度使,自然也不便与一个取悦于他的弱女子计较,转念又想起她的种种好处,不觉地转怒为喜,很快就将她召回成都身边,对其宠爱如初。薛涛也在回成都后,写下了感慨自己遭遇的诗:“但得放儿归舍去,山水屏风永不看。”

自那之后,薛涛在韦皋的帮助下,辞去了营妓的职务,没有了编制束缚,成为一个自由身,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院子里种满了枇杷花,每天薛涛饮酒作诗,回味过去的美好时光,日子过得惬意而舒坦。

才子遇上俏佳人,姐弟相恋不惧论

后来,韦皋死了。接替韦皋节度使职位的官员来了一拨又一拨,但都没有引起薛涛的兴趣。直到大才子元稹的出现,薛涛的情感世界瞬间成为汪洋大海,汹涌澎湃。

这一年,薛涛42岁。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三月,31岁的年轻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纪检干部)的身份,奉命出使东川(今云南省昆明市)。他早就听说成都有美女薛涛,不仅能写诗,其书法更是自成一派。于是,到了地方后,元稹立即托人约薛涛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相见。对薛涛而言,这本是一场再平常不过的应酬,但当她与元稹见面之后,立即就被其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内心里激起了沉默多年如同少女般萌动的涟漪和波澜。

据史料介绍,元稹“仪形美丈夫”,典型的“高富帅”。不仅有美貌,才学更是格外出众,25岁进士及第,两次策问考试都名列第一。当时,元稹和白居易是大唐文坛的“双子星”,并称为“元白”。“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他的诗歌仅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赚足了世人的眼泪,迷倒了后世多少英雄佳丽。

自己虽已42岁,但谁说姐弟就不能相恋呢。遇到元稹,就是薛涛的宿命,哪怕是飞蛾扑火,她也义无反顾。初次约会,薛涛在梓州一待就是三个月,如此长的时间有多少故事发生,不用笔者点穿读者也能猜到一二。两人约会期间,薛涛首先就写了一首《池上双鸟》,无限向往地说:“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柔情万种的小女子形象跃然纸上,真是令人万般遐想。

接着,薛涛又写了《四友赞》:“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四友,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薛涛各以一句诗描摹它们各自的特点,笔、墨、纸、砚这四个家伙,在薛涛诗中显得庄敬肃穆,很有震慑力,不像出自女人笔下。最开始元稹并不太佩服薛涛的诗句,毕竟自视甚高的大才子哪里会轻易被一个女人的才情折服呢。当他看到薛涛写的《四友赞》之后,其真功夫彻底震撼了元稹,遂将薛涛真真切切比作了才女卓文君。后来,元稹在《使东川》诗集中,就有一首《好时节》表扬过薛涛:“身骑骢马峨眉下,面带霜威卓氏前。虚度东川好时节,酒楼元被蜀儿眠。”“卓氏”即卓文君,元稹将薛涛比为卓文君,可见薛涛在元稹的心中不仅仅只是一位妓女,更多的却是女诗人吧。

那三个月,薛涛和元稹可能流连在锦江边上,相伴于青川山前,同时泛舟于湖水中央,饮酒作诗好不幸福。但是,幸福总是来得太快,去得也太快。当年7月,元稹就调离东川,任职洛阳了。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千古绝唱《送友人》一诗:“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然而,元稹这一去就将薛涛忘了。元稹是一个为了事业可以不考虑爱情的男人。他的情商天分很高,当初为了求取功名就将初恋情人崔莺莺给抛弃了,为此他还写下了《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这就是著名的《西厢记》的原本。妻子韦丛去世后,他又先后纳妾安仙嫔,续娶裴淑,此后也都亡故。不过,这些在唐代来说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毕竟在那个年代男人是可以娶三妻四妾的。这不,大诗人白居易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在家里养了不少歌姬供其娱乐。

公元821年,元稹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相当于中国作协主席)。仕途顺利,春风得意,元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薛涛,便写了一首诗歌寄给了她。读到元稹赠诗,薛涛五味杂陈,其中心酸难以言说。曾经那个俊朗的才子,曾经那个多情的美男,如今却经历了多少沧桑,又爱过多少女人。“微之……”手握元稹写来的书信,薛涛泣不成声。然而,这却是她们最后的一封信。自此之后,两人便再无书信联系。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元稹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宰相。可是仅仅才过三个月,他便在一场排挤政敌的阴谋中,反遭敌人暗算,长庆二年六月就被罢相,出为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刺史。次年,他再次奉诏为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这离与薛涛最后一次书信往来,刚好过去两年时间。

想起曾经的种种浪漫,元稹心中有了对薛涛的热情和思念,他计划着要专程入蜀去看望薛涛,或者干脆娶这位多情的女子为妻。但是,没想到中途又出现了一个叫刘采春的漂亮女人,彻底打乱了元稹当初的计划。此人年轻貌美,身材窈窕,婀娜多姿,多有几分妩媚,在当时的娱乐圈风头正劲,是中唐“妓女诗”一派的代表人物,相当于当前最著名的流行歌星,比章子怡还红火的明星。于是,元稹将本要娶薛涛的打算抛在了脑后,深深地被明星刘采春所吸引,与她又有了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相关史料记载,元稹曾夸奖说:“她(指刘采春)诗才虽不如涛,但容貌美丽,非涛所能比也。”意思就是说,刘采春虽然写诗赶不上薛涛,但是要比容貌和身材,薛涛是不能和采春相提并论的。

这时,身为元稹好友的白居易实在看不下去了,便给远在成都的薛涛写了一封私信,并附上一首诗:“峨眉山势接云霓,欲逐刘郎此路迷。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大意就是劝薛涛还是死了那份心吧,好男人多的是,又何止元稹一个人呢?因为无论如何,她和元稹都是没指望的了。看来,白居易这位大咖,也不是省油的灯,对薛涛怕是早就爱慕有加吧,看到元稹不要了,自己也想乘虚而入去插足一把。

收到白居易的信,薛涛并没有回应。她依旧坚决而痴情地等着元稹。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或许就是薛涛对元稹痴情的最好诠释和对白居易的回应吧。

青春早逝,人到暮年,薛涛逐渐厌倦了俗世的虚荣与喧嚣。她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了碧鸡坊(今成都市金丝街附近),并筑起一座吟诗楼,悲伤孤独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夏,一代才女薛涛安详地闭上了双眼。第二年,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墓碑上写着“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各位读者如有兴趣去凭吊这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那么一定要去四川成都。薛涛墓就位于成都望江楼公园西北角的竹林深处,其墓的布局,根据我国儒家思想和道家学说,以墙界为方,以墓为圆,寓意女诗人在天地中安息,永为世人凭吊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