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割八刀,清朝同宋朝一样,还有割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几类。

当然还有切更多刀的,端看「审判者」裁定的刀数。像是开头所述郑鄤的三千六百刀、明将袁崇焕的三千五百四十三刀与明朝宦官刘瑾的三千三百五十七刀。

另一种「凌迟」割法就是俗称的「鱼鳞割」,割法就是用小钩把皮肉勾起,每刀只割下一片指甲大小的肉片。

「鱼鳞割」还有其特殊割具,一般来说,会有徒孙为刽子手端托盘,盘中放着一组组工具,每一组由一把小刀和一只钩子组成,分别对应不同的人体肌肉组织。

之后发展成刽子手会用渔网勒住死囚的四肢、身体,再用利刀削去突出来的皮肉,这割法名为「渔网抄」。

五、凌迟十六名宫女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也有女性惨遭「凌迟」之刑!骇人的是,一天之内,总共「凌迟」了十六位,全都是皇宫内年幼的宫女。

这几位宫女分别为杨金英、邢翠莲、苏川药、杨莲香、姚淑翠、关梅香、刘妙莲、陈**、王槐香、黄秀莲、黄玉莲、尹翠香、张金莲、徐秋花、张春景、邓金香。

嘉靖年间(1507年~1566年),一直想成仙的明世宗朱厚璁选进一千多位年龄八岁至十四岁的宫女。并命令方士利用她们的处女月经来炼丹。

为保持宫女的洁净,这些宫女不能进食,而只能吃桑葚、饮露水,违者就以乱棍跟拳头伺候,有二百多名宫女因此被打死!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六名宫女,因不满明世宗为了炼丹而苦毒她们,于是趁他入眠时,悄悄来到龙床,想用黄缎丝勒死他,但未能将明世宗当场勒死,只将他勒昏而已。

弒君过程中,有一宫女慌了,居然跑去向皇后报告她们正打算勒死皇帝。皇后于是火速带着身边宫女一探究竟,一进皇帝寝宫,两派宫女立即打成一团。

激烈的扭打与嘶叫声引来值班太监们,之后杨金英等一伙人全部就逮。

结果可想而知。据《万历野获编》记载,被太医救醒的明世宗后来下了道圣旨,旨意为「这群逆婢,凶恶悖乱,罪及当死,不分首从,都依律凌迟处死。」

判决一出,以杨金英为首谋的十六名宫女,皆被押至北京皇城西市受刑,再枭首示众。

刽子手们磨刀霍霍,开始将皇帝口中的逆婢给「千刀万剐」。女子「凌迟」先要割除****,然后高高举起,引来万众喝彩。接着再把身上的肉,割成了首尾相连的长串肉花瓣条,一条一条包好扔在旁边的筐篓里。

行刑中,总有人递上馒头,用于擦干血渍。

刑毕,监官验证了所割的刀数后,扬长而去。这时围观百姓会涌上前争购那些被割下的人肉与血馒头。

会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百姓相信吃血馒头能够治痨病或哮喘。而人肉则是拿来当药引。

另一位遭「凌迟」的女性就是清朝的邱二娘。清咸丰年间,邱二娘随同太平天国起义,成了福建的起义军首领。咸丰五年五月,邱二娘遭起义军叛徒出卖,被捕入狱。

同年六月十四日,邱二娘被押往刑场执行「凌迟之刑」。行刑前,刽子手先将她的衣服全部脱掉,然后将一丝不挂的她绑在凌迟架上。

将女性扒光衣服处刑又被称为「裸刑」,除了贬低其身份之外,还另外起了一个羞辱的作用。

邱二娘当时不禁仰天长叹:「天意啊!」然后便闭上双眼,咬紧牙关,忍受着自己身躯上的皮肉被刽子手一片片地割下来。

数个时辰后,邱二娘便香销玉殒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

之后百姓为表忠烈,塑其像供奉于祠堂。称邱二娘为「仙姑妈」或「庄脚妈」。

六、锉尸枭首

明朝遭受「凌迟」之刑的名人一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郑鄤,二是明正德年间的宦官刘瑾,以及明朝名将袁崇焕。

刘瑾是陕西兴平人,六岁时便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皇帝信任。

1505年,明孝宗驾崩,太子朱厚照即位,即为明武宗。刘瑾引诱明武宗沉溺于骄奢**逸中,自己趁机专权乱政,权力之大,当时便有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

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以讨伐刘瑾为名,在宁夏起兵叛乱,明武宗于是任命大将杨一清平乱。杨一清为了拢络另一名太监张永,于是密奏大太监刘瑾准备谋反。

明武宗立即派禁军搜查刘瑾的家。清《二十二史札记》记载,刘瑾被抄出黄金二百五十万两,白银五千余万两,其余金银财宝多到无法立刻清算,还私藏大批盔甲和弓弩。

明武宗原本还不欲置刘瑾于死地,一听说抄出了这么多财宝,还私藏刀械,明武宗顿时咆哮如雷大喊:「奴才果然反了!」于是断然决定将刘瑾诛杀。

刘瑾最后判处「凌迟」三日,相传得凌迟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才能死,再「锉尸枭首」。这「锉尸枭首」指的是受刑者的尸体要用棍子打,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

当时还有行刑笔录记载了刘瑾「凌迟」过程,笔录记载,剐他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还得歇一次,生怕刘瑾昏死而不知疼痛,得把他叫醒。

恐怖的是,刘瑾被割下三百五十七片指甲大小的肉片后,浑身是血的他,还有气力喝下两碗粥。

野史记载,刘瑾被割下的肉以一文钱一两贱卖,坊间亦大肆抢购,足以证明当时黎民百姓对刘瑾的怨恨。

而明朝名将袁崇焕,则是因为明思宗朱由检怀疑他有谋反之心,叛国通敌,而将他「凌迟」,必须剐三千五百四十三刀。

不过世传以及部分史料记载,袁崇焕是被清太宗皇太极用计诬陷,才会落得如此下场,死时四十七岁。

行刑那天,袁崇焕毫无惧色,他被五花大绑,押赴刑场。

叛国之罪是何其重!袁崇焕遭诬陷落罪后,当时不明就里的明朝百姓因此非常憎恨他。所以刽子手落刀割肉后,他的每一块肉,就会有百姓付钱买下,然后取之生食,以泄心头之恨!

顷刻间,袁崇焕被割下的肉已被买光。刽子手再开膛出五脏,截成寸段待价而沽。有百姓买得,和烧酒一起生吞入肚,血还因此溢出口腔,流得满嘴都是,最后还将拾得的袁崇焕遗骨用刀斧剁碎!百姓之恨,可想而知。

(明《石匮书后集》记载:「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

袁崇焕死的壮烈,却是含冤而死!

据史料载,在行刑过程中,袁崇焕长叹不已,虽然皮骨已尽,但「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这「叫声」从何而来,极为吊诡。

正所谓「亲痛仇快」,明思宗的昏庸加速明朝的灭亡。袁崇焕死后,明朝边关无谋将,清军虎视眈眈,之后果然入关灭明。

七、凌迟割法:渔网抄

明朝被清军终结之后,大清王朝的「凌迟」用刑范围更广。只要打骂直系亲人或师父也得「凌迟」,另外杀人、太太杀丈夫、逼人致死、劫囚、越狱、掘坟,几乎都可「凌迟」。

一时间风声鹤唳,清朝朝野开始有人反对再用「凌迟」之刑。

之后有「太平天国」作乱,为了弥平南方****,「凌迟」之刑没废,反而大量用此刑。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凡是被俘获的天国将领,几乎都依大清律,处以凌迟之刑,当时有官方记载的「凌迟」之刑就达五千多例。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为保三军性命,他带着部下曾仕和和黄再忠独入清营,向四川总督骆秉章投降。清廷之后传旨石达开不必押送北京,在四川就地处决。

结果骆秉章判处石达开等三人「凌迟」处死。

1863年(同治二年)六月二十七日,石达开与曾仕和各自被绑在十字木桩上,两人面对面互看,一同遭「凌迟」。

有野史记载,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每割一刀,伤口就用烙铁烫一次,这是用来防止受刑人失血过多死去而无法受刑。「凌迟」过程中,石达开从始至终默然无声,死时只有三十二岁。

太平天国的沃王张乐行则是遭叛徒出卖后被俘,他于1863年2月在安徽周家营被「凌迟」,同时被杀的还有他的儿子张喜以及义子王琬儿。

清书《耕余琐闻》记载,杀张乐行时,清兵先从其肛门抽肠数尺,又以木桩钉入肛门,再行「凌迟」!

刽子手每割一片肉就抛向空中,身体被割出一大片犹如鱼鳞状的伤痕,仅留脸颊不割,好传首级示众。

太平天国的北伐将领林凤祥,受伤被俘后,就被押送到北京菜市口法场处死。临刑当天因为多年未行此刑,于是刽子手就找来细渔网紧勒其身,就网眼大小再块块割之。换了几个刽子手之后,才「凌迟」完毕。

这割法就是前面说过的「渔网抄」。

另一位北伐将领李开芳行刑时,是被刽子手一刀一刀慢慢的细割,足足割了三、四个时辰。

为了不让李开芳昏死过去,每割一次,刽子手就用醋盐水淋其全身,让他不断承受「凌迟」之痛楚,割毕才让李开芳死去。

忠王李秀成天京失陷后被俘,1864年八月七日,同样遭「凌迟」处死。

戊戌变法后,1905年四月,清朝两位修律大臣联合署名,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提交《移除律例内重法折》,请求从《大清刑律》中永远移除「凌迟」。

出人意料的是,慈禧没做异议,下旨准行,以「斩首」替代。

从1905年四月开始,中国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凌迟酷刑走入历史,永远消失!

八、日本磔刑

在日本,原意为凌迟的「磔刑」却变了个样子。这刑是将受刑人绑在木柱上,再以日本特有的长枪刺之。

日本磔刑用的柱分为「キ」字型的「男柱」和「十」字型的「女柱」。男柱的股间位置和女柱的足间位置有木条支撑。

被处以「磔刑」的犯人,一般来说都是犯了极恶重罪,譬如弑主、弑亲、破关(偷偷绕过或硬闯过幕府箱根的关卡)等等。

受刑时,犯人不分男、女均半裸上身,一般皆从腹部开始刺起,最后一枪在喉部结束。对女犯人而言,胸部也是「下枪」的主要部位。

日本执行这种死刑前,死囚要先要游街示众,他们一般是反绑双手,骑在马上,由围在身旁的衙役押管。最前列的衙役则举着一面由纸做成的大旗,旗上写着死囚的姓名、籍贯、职业、住址、犯了什么罪、要受什么刑。

被处以游街的死囚几乎都是罪刑重大的受刑人,游街时他们要是提出吃喝要求,为了避免麻烦,一般来说押送的衙役都会答应。据说有个死囚看见一个妇女正在喂奶,他提出要喝人奶,随行的衙役只好向妇女要了一碗人奶给他喝。

来到刑场后,监刑官就令人将死囚绑上「磔柱」,成大字形。这时两个行刑的「非人」(日本社会最低的社会阶层)会将两把长枪交叉,摆在死囚面前大声吆喝,喊出「啊嘞……啊勒……」的声响。

吆喝完,两个「非人」就开始用长枪从死囚的腰部,朝上用力捅,两个人轮流不停的捅,一般来说,很多死囚被长枪捅了两三下就死了,但「非人」可管不了这些,总要捅上二十到三十下才住手。

有时没消化完的食物,还会从被捅穿的胃里流出来。

监刑官看差不多了,就要人拿着有点像钉耙的「熊手」,把死囚的头拽起来,再用长枪在死囚的喉咙部分扎上一枪,这还有个正式名称叫「止枪」,这样整个行刑过程才算结束。

死尸会在「磔柱」上摆上个三天两夜,才会撤下,然后挖个坑草草埋葬。

死刑执行完毕,大旗就会烧掉,尸体旁还会有人举着一块木牌,写的内容和大旗上一样。

之后,木牌要插在刑场一段时间,让经过的人了解死囚因何罪而死,同时还起到警惕、威吓的作用。就如同中国的犯人被砍头之后,还要悬挂在城门的道理一样,这刑名为「枭首」。

「磔刑」在日本的刑罚里应该算比较残忍的,所以对执行上的日期选择比较慎重,如果碰上历代将军的忌日一律不执行。

死囚要是在执行前病死,死囚的尸体就会用盐淹渍,等到执行日日期,再执行「磔刑」。

日本被处以「磔刑」的名人则有鸟居强右卫门,他死后被人祭祀于祠,表彰其忠烈。

日本战国时期,长筱合战前,武田军包围长筱城,鸟居强右卫门想尽办法突破重围与德川家康取得联系并求得援军,结果在返回长筱城时被武田军抓住!

武田军要他在城下大喊,「援军不会来了」的话,好动摇城内士气,说了之后便会放他一条生路。

没想到鸟居强右卫门却大喊:「援军马上就到了,大家再撑着点!」脑羞成怒的武田军因此将他处以磔刑。

行刑前,武田军的落合左平次被其坚毅精神所感动,所以将鸟居强右卫门绑在「磔柱」上的景象描绘成图,作为自家之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