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司令部。

上午八点钟,石原莞尔少将准时踏入位于新京(长春)大同大街(现在的人民大街)的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司令部是日本在东北三省的最高权力机构,所以它是长春当时最重要的建筑。由于关东军司令同时兼任驻伪满洲国“大使”,所以这里同时又是日本“大使馆”。

作为关东军的心脏,这座办公楼占地面积为76500平方米,设半地下室1层,地上3层,两翼局部4层,中间塔楼为5层。总建筑面积13424平方米。工程造价170万元。用时两年,工程作业人数达30万人次,由关东军经理部负责设计。

石原莞尔非常喜欢这座旨在张扬日本传统文化的建筑。整个建筑呈“卅”字型,在中部及两翼设有塔楼,中部塔楼为重檐歇山顶,其形式同日本传统形式的城门样式相近。屋顶用黑色铜瓦铺盖,檐部出挑很大,与白色的墙面形成鲜明的对比,颇屋面及两翼的檐部都采用檐沟排水的方法,黑色的方形排水管同黑色的屋顶及檐沟相映形成一体,整个建筑都在表现及张扬日本的传统建筑文化。为照顾大同大街一侧的景观,建筑两侧又增设了次入口。该建筑被称作“近世式东洋风”,与日本国内的“帝冠式”建筑有着相似的形式。

石原莞尔最近心情不错。与自己矛盾日深的参谋长东条英机奉调回国。由于中国华北战局的意外“受阻”,形势极为严重,“不扩大派的势力”有所抬头。他这位不扩大派的鼓吹者,在近卫首相、老朋友板垣征四郎以及卸任的杉山元的极力推荐下,他得以重返中国东北担任关东军参谋长。从而避免了历史上调任舞鹤要塞司令官的结局。不过石原莞尔不知道的是,他之所以能够返回东北,与“狸猫”土肥原贤二同志还有莫大的关系。

原来,土肥原贤二回国之后,立刻受到近卫文麽首相的召见。土肥原同志出色的完成了特区交付的使命。在召见过程中土肥原把周扒皮准备好的资料全盘向首相托出。并且把华北战局的“受阻”归咎于华北方面军高层长期忽视情报工作。从而导致如此被动局面。

“土肥原君真不愧东方劳伦斯的称号啊!”近卫文麽首相听完之后赞叹道。“这么说这支神秘诡异的军队与他们的中央政府貌合神离?”

“是的!”土肥原硕大的头颅僵硬的点了点。

“他们真的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近卫还是有点不相信。

“他们的军事实力之所以强大,不限于目前来源还未查明的武器,更多来自于他们敏锐的洞察力、灵活诡异的战法和胆大妄为的计谋。他们与一般支那军队不同,他们比我们更喜欢冒险和突袭,更喜欢剑走偏锋。而且给我感觉他们情报工作非常出色。似乎对我们以及他们国内的各种政治势力的动向把握的非常准确,这个,没有有效地情报工作是难以想象的。”

“他们有什么弱点吗?”

“以前我认为他们的弱点主要集中在后勤补给方面,但是现在随着平汉铁路的畅通,我想这个弱点,即使有也变得不那么迫切了。现在他们的弱点主要是如何在支那土地上生存下去。”

“哦?这话怎么讲?”仅为首相非常感兴趣。

接下来,首相又和土肥原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彼此关心的有关中国事务交换了看法。土肥原力主华北方面军进行兵力收缩,放弃山西,全力经营满蒙。以待武汉会战结束后再全力解决华北问题。并且“大胆”预测了不这样做的结局。

“总之,”土肥原同志继续说道:“当这支面目可疑的所谓华侨部队有了自己的地盘之后,以支那人的特点和他们国内复杂的政治局势,他们必定成为众矢之的。他们的传统就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因此我们以退为进,反而有可能收获更多。”看到近卫首相频频点头,土肥原同志更有信心了。

“因此,卑职认为,满蒙地区尤其是满洲的稳定和巩固关乎帝国命运的根本。经营满洲仅靠暴力、威吓和高压是不够的。必须采取怀柔政策,从文化上、心理上、精神上的征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征服……”土肥原痛陈厉害,情之深意之切令首相感动。

“以土肥原君之见,谁能担当此重任呢?”近卫文麽首相眉头紧锁。他知道从军事角度来说土肥原贤二和板垣征四郎的建议或许有道理。但是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不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贵族出身的近卫公爵现在真是左右为难。在日本人的心目中,陆军大臣就是爷。明治宪法使决策权分属内阁和统帅部,但是不了解政治和外交事务的军方首脑们,几乎总是可以在内阁中支配文官,他们一辞职,政府就非倒台不可,军方垄断一切已成为某种传统。在日本,实际上是,具有狭隘武士道精神、言辞动听却没有真才实学的陆海军将领进行统治。特别是3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逐渐法西斯化,形成“陆军中心主义”,军人掌握政权,陆军大臣的态度直接左右着总理大臣的政治命运,首相越来越像陆军大臣的傀儡。

近卫首相再次召见板垣征四郎,把土肥原的意思向他通报。板垣征四郎知道石原莞尔和自己的次长东条英机之间的矛盾。他非常欣赏石原莞尔的才华和能力,但是他实在不愿意因此而和东条发生摩擦。板垣征四郎总有种预感,自己的位置早晚要被东条英机所取代。也许自己将会将会成为担任陆相职务最短的陆军将军吧!毕竟东条英机的父亲东条英教陆军中将,是被称为日本陆军之父的德国人麦克尔将军的高徒,一个由下级军官爬上来的大军阀,在日本军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他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名声大振,被誉为日本陆军的“天才”。后来又在日俄战争中,为日本打败沙皇俄国并取代其在中国东北的霸主地位立下“赫赫战功”。他还是陆军中屈指可数的战术家,所著《战术麓之尘》一书,被日本奉为“陆军之宝典”。出身于这样显赫家庭的东条英机取代自己的地位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再说,东条英机本身也并不像石原莞尔讥笑的那样是个“愚蠢的上等兵”。东条英机在担任关东军参谋长期间,尤其是在77事变之后,率领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进展神速,引起裕仁天皇和军部的惊叹和称赞,被成为关东军的“闪电式作战”。就连石原莞尔,也不得不对东条表示钦佩。因为,当时,陆军中一般都认为只有沿京绥线进军才是正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东条能把那么多的部队带到大行山脉的山地中,而且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东条英机在日本军界顿时声名鹊起。

石原莞尔与东条英机发生的矛盾,在同为二人好朋友的板垣征四郎看来,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不过是一个出身寒门清高的才子看不起出身豪门的富家公子之间,关于征服中国的方式不同而产生的摩擦。其实石原莞尔真的完全没有必要得罪东条。在日本这个讲究出身门第的社会里,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东条英机通过板垣征四郎婉转的话语,得知他准备让石原莞尔出任新一任的关东军参谋长职务的打算。东条内心其实非常不愿意让这个时常在背地里讥笑自己的家伙担当此重任。令他奇怪的是就连同样讨厌石原,刚刚卸任的杉山元也通过其他渠道想自己表明这个意愿,在此情形下,他也不能过于一意孤行。说实话,石原莞尔这个家伙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关于石原背后嘲笑他,那也只是私人之间小小过节。他还没下作到挟嫌报复的地步。最让他不能接受的就是,石原的关于对中国征服的方针和方式自己。对于那个贫弱不堪、一碰即倒的支那,有必要照他说得那样徐图之吗?如果真的那样,哪辈子才能征服这个如此贫弱的中国呢!那堂堂大日本帝国,岂不是成为全世界的笑柄?东条英机怎么也想不通,当年杀伐果断的石原怎么从东北回来之后就变了一个人呢?

石原的怀柔政策以及徐图支那的主张,对与从小就崇拜“圣将”乃木西典大将的东条英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早在他十六岁那年,也就是1900年就选择了军队和战争,进入东京陆军地方幼年学校。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天皇政府以“强兵”为最高国策,强调封建忠君思想为军人精神之根本,对国民强制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希望把全国变成一座大兵营,把国民都变成“肉弹”。甚至企望每个将士在战场上都能高喊“天皇万岁”之后死去。

日俄战争,日本陆军第三军司令官乃木希典在指挥攻占旅顺口时,强迫士兵实行“肉弹”攻击,为此,乃木希典被明治天皇封为“圣将”。乃木西典踏着成千上万士兵的尸骨,从中将爬到大将的高位。乃木希典成了东条英机心中的偶像。他渴望成为乃木式的将军,像他那样指挥干军万马,东征西杀,不断为日本天皇建立功勋,希望向父亲一样光耀门庭。

面对现在帝国全面侵华这个大好时机,他岂肯坐视。石原的主张他又怎么可能接受呢?再有就是关于对支那统驭方法的问题,是他和石原爆发冲突的直接导火索。原来,在伪满洲国,东条英机非常自得的一大创造就是建立“集团帮落”、“无人区”,为了强迫中国人民变为天皇的臣民。他们驱赶小村庄的居民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家园,迁到指定的“部落”,对原来的村庄则一律实行“三光”政策,形成由一片片无人区隔离开的“集团部落”。这就是所谓的“人圈”。东条认为:这样一方面可以隔离开抗日武装与当地居民的接触,从而从未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自然就会枯萎干涸;另一方面可以集中管理,总之好处是大大的。可是石原一到任,就对这种他引以为豪地方法横加指责,双方最后发生激烈的冲突。

现在,石原就要上任了,接替他原来的位置,他怎么能够放心呢?可是,按照现在的情势自己如果横加阻拦,恐怕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再加上自己喜欢的原定参谋长步兵第十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在支那战场上糟糕的表现,无奈之下,东条英机只得让同意这个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家伙上任。不过他在心底里已经开始暗暗咬牙。

石原莞尔一上任,他就发现自己当年的担心正在变成现实。满洲国内的抗日武装并没有因为集团部落而销声匿迹,反而大有蓬勃发展的趋势。华北战场的被动也与帝国即将崩断的漫长战线不无关系。有关东军抽调到华北战场的几个旅团,也向撒到水池中的胡椒面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由于寺内寿一频繁指挥失误,导致华北本就不多的兵力疲于奔命。现在他最为担心的就是山西的梅津美智郎。面对如此危局,大本营居然还不能痛下决心进行战略收缩,还企图在短时间内从政治上解决中国事变。每每想到这里,他都会痛苦万状。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状态。

石原刚一进办公室,参谋部第一课课长安倍克巳就急匆匆的进来。

“参谋长阁下,”安倍克巳对于这位学长、前辈兼上司恭敬有加,“我们与登陆华北渤海湾西岸的关东军独立混成25、26旅团完全失去联系。今晨我们又与旅顺、大连方面的守军失去联系。”

“什么?”石原莞尔感觉自己的头突然大了起来。

第十六章呼吸(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