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分治(二)

“史迪威将军,以您对所谓的狼之队的了解,您认为他们的要求是认真的吗?”在回返回驻地的路上,蒙巴顿不得不征询史迪威将军的意见。

“仅就我对狼之队的了解,我认为他们的要求应该是经过充分考虑的。因此,我提醒您和贵国政府认真地考虑他们的要求。我想我们都了解,在当前的情况之下,我们都需要这支令人讨厌,却又英勇善战的军队。”史迪威对于英国人的苦恼颇有些幸灾乐祸的感觉。就个人来说,他本人对英国人没有丝毫的好感,尽管他们都说英语。按照史迪威的理解,如果不是英国佬和法国佬在欧洲,对纳粹德国无休止的绥靖和纵容,美国也不会被拖进这场该死的战争之中。这种不满同样适用于美国国内的那些政客们对日本人的纵容。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美国年轻人,为了这帮人的错误,将自己的年轻的生命平白扔在世界的各个战场上。

听完史迪威的话,蒙巴顿没再说话,而是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印度的局势朝着越来越不利于英国的方向发展。如果不尽快把这近十万士兵从中国人手里要出来,那么印度局势就有失控的危险。因为,碍于欧洲战场的局势,在短时间内,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都难以再向印度派驻如此数量的军队或者在印度训练一支忠于英国的军队。失去这支军队,也就同时动摇了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根基。以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为首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呼声,随着二战的进程越来越高。他们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大,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投入其中。而作为非主流派的钱德拉所领导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在日本人的扶植之下,在东印度地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日本人走了,钱德拉以最快的速度和中国人达成协议,使其得以保留自己的巨大影响力。相信这就是林楚男口中所说的“民意”。

本来钱德拉就因为得不到国大党的支持,才铤而走险,走上了更为激进的道路。当初其投靠日本人,英国还可以以其投敌,作为约束印度国内政治势力的借口和理由。可是,现在不同了。如果钱德拉在同属于盟军一方的中国人的支持和鼓动下,在东印度率先正式走上独立的道路,那么对整个印度的影响将难以估量。中国人,狼之队,他们的底线到底是什么呢?猛然间,蒙巴顿感觉身上一紧一股悲凉从心底迅速涌起并向全身弥漫。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曾经独霸全世界的大英帝国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呢?是太多的财富使得英国丧失了进取心?还是日趋保守的政治和经济政策?他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是他知道,就在不久的过去,不要说东方的落后国家,即便是文明世界的强国谁又敢这么和英国对话呢?蒙巴顿此刻的心情不难理解,不过现在没人在意他的心情。即便坐在他身边的史迪威也不在乎。

印度人更不在意蒙巴顿的悲凉。就在蒙巴顿和林楚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进行着漫长的绅士般的交谈中,钱德拉同志在中国人的支持或者说胁迫下,与“穆斯林联盟”(不是历史上的那个,而是由中国人支持的另一个联盟)达成妥协,双方同意东印度地区将以宗教信仰为依据,在征得人民意愿的基础上,成立两个独立的国家。这个消息虽然还未对外借宣布,但是在中国人的努力之下,弄得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一来,最先坐不住的是国大党和真正的穆斯林联盟。他们一方面同时对外宣称钱德拉的“自由印度运动”和“穆斯林联盟”为非法,不能代表东印度人民的意愿;另一方面向他们的宗主国是加强大的压力。在此之外,双方都派出得力干员暗中联络钱德拉和穆斯林联盟领袖,希望能和他们达成某种默契和交易。开出的条件也绝对称得上优厚:只要他们奉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为正朔,那么他们都将毫无疑问的成为未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然而,事情已经渐渐超出了英国人、国大党以及穆斯林联盟的控制。尽管印度的宣传部门对东印度发生的事件实行了讯息封锁,但是广大的南亚次大陆上的精英阶层乃至普通民众都已经听到了风声。当一个消息人民无法从正当途径获取的时候,那么谣言就会把这个消息膨胀扭曲之后,以更快的速度向外传播。埋藏在被奴役了近二百年的人民心中那颗摆脱压迫、独立自主的信念,被放大的“振奋消息”瞬间点燃。再加上钱德拉拥趸们一番煽风点火之后,整个次大陆沸腾了。要求独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浪潮的席卷,这片土地上的痼疾也同时发作。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持不同政见者之间、不同种姓和族群之间的冲突,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整个次大陆。新仇旧恨,使得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为什么要争斗,似乎不把对方置于死地自己就不能生存。在这片诞生了伟大的文明的古老土地上,纷争似乎就从未中断过。倡导宽容慈悲的佛教,被发源地的人们抛弃之后,人群、阶层、民族之间的仇恨日积月累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只需要一点点火星,就能瞬间激活。否则,偌大的一个国家怎么会被一个遥远的岛国,几乎无忧无虑的统治了近200年呢?否则,怎么会有印巴分治以及分治后兄弟反目成仇呢?

很多时候必须承认某种文化或者宗教的确缺乏宽容性。当两种同样缺乏宽容性的宗教或者文化碰撞在一起,而又无法从精神和上消灭对方的时候,往往就无法和睦相处,随之而来的就是长期的仇恨和随时可能爆发的冲突。狭隘的文化只能造就狭隘的人民,而狭隘的人民,做出任何疯狂的事情都是非常正常的。在短短的不到两周内的时间,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印度次大陆上的超过千人以上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就发生了200余起。造成数万人伤亡,而且这种冲突不仅没有种植的迹象,反而还有扩大的趋势。

总要有人站出来,也总会有人站出来。甘地此时再次开始绝食,号召人们放下手中的刀枪棍棒。每个民族都会在危难时刻涌现出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而甘地的出现,绝对是印度和印度人的幸运。甘地绝食了,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不能袖手旁观。他们也同时向英国行政当局施加巨大的压力,并以实施更大规模的不合作运动为要挟,要求英国政府立即、刻不容缓地满足印度人民独立的迫切要求和愿望。

远在万里之遥大西洋岛上的死胖子,由于历史的改变依然在首相的宝座上。可是糟糕的局势让他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在他愤怒的将手中的哈瓦那手工雪茄抛在昂贵的地毯之上之后,除了愤怒更多的则是无奈。虎落平阳也好龙游浅滩也罢,总之要立即解决那颗宝石上发生的变故。真的不能再拖延了,因为在前线的印度军团已经有了发生骚乱的前兆。一旦他们也相应部合作运动,那么对于英国的军心士气的打击是难以承受的。为此,在丘吉尔的强烈要求之下,内阁召开了专门会议,商讨印度绝世的对策。经过两个不眠之夜,在激烈的争吵之后,内阁终于决定并经过英王和国会批准,决定在克里普斯提案的基础上,授权蒙巴顿勋爵作为大英帝国国王的全权代表,负责解决印度局势。

蒙巴顿在和狼之队的交锋中早已经筋疲力尽。林楚男倒是始终保持着优雅的绅士风度,不过在关键时刻那个可恶的郎朗总会跳出来,提出一些尖锐的刺耳的怪异的要求,把良好的谈判气氛破坏的一干二净。使得一切又得从头再来。就这样谈判似乎变得遥遥无期。而印度的紧张局势又使他无法浪费时间。更令蒙巴顿难以接受的就是,中国人对英国俘虏的审判,已经步入了程序。根据“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披露,如果审判开始,那么将有百分之八十的军官会以战争罪犯的名义,按照战争罪被判处绞刑。而其他战俘则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服劳役,以赔偿中国人的损失。这是蒙巴顿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事情。蒙巴顿接受不了,大英帝国同样接受不了,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促使丘吉尔和他的同伙们下定最后的决心。毕竟大英帝国的体面是真的伤不起。“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来自中国的成语,几乎成为每一个感觉内心受到极大伤害的英国绅士们的座右铭。

在蒙巴顿的努力以及史迪威的斡旋之下,狼之队确切的说是郎朗终于松口,暂缓对英军俘虏的审判工作。与此同时,经过英属印度当局、国大党、穆斯林联盟、自由印度运动和新穆斯林联盟之间,几乎无穷无尽的争吵、谩骂、殴斗之后,历时长达三个月之后,各方终于达成妥协。最新升级版《蒙巴顿方案》也最终出台并获得英国国会批准。第一、大英帝国放弃对英属印度近200年的统治。第二、印度分为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第三、分别成立印度制宪会议和巴基斯坦制宪会议,它们将分别决定两个国家的未来地位。第四、授予各土邦以自由选择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的权利。如果不愿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可以保持与英国的旧有关系,或者选择建立独立的政治实体。第五、孟加拉、旁遮普是否华为两个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归属问题以及西北边省的归属问题分别进行投票。

此外,还有两个补充协议:第一、如果孟加拉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则东孟加拉依据其人民的意愿,决定是否成为独立国家或者加入巴基斯坦。第二,阿萨姆地区根据其人民的意愿,自主决定是否加入印度自治领或者选择独立。第三,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由于处于日本人的控制之下,其地位待定。如果东孟加拉、阿萨姆选择独立,那么待解放之后,由新成立的政府和印度自治领协商其归属。如果东孟加拉和阿萨姆分别选择归巴基斯坦和印度,那么其归属印度。第四,无论英属印度各方最终达成何种协议,都必须保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根据英国在战争中的需要随时追加军队和军用物资的供应。

焦头烂额蒙巴顿忍受了三个月带有浓重咖喱味体臭的折磨之后,终于能够抽出时间继续与中国人进行未完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