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准备(七)

解放军的进军速度和****的崩溃速度,不仅出乎了委座的预料,同时也超出了华侨军的预计。在从上海到宁波,****的物资刚刚装船,人员登船还不足百分之六十,解放军的前锋就已经抵达。无心恋战的****,纷纷选择了投降或者起义。当然上海滩的要员巨贾,尤其是那些在特区拥有巨额投资的人,早已优先乘坐特区的飞机现行抵达东北。宁沪杭地区的失守以及****败退时的不测,加速了****溃退的进程。这一切使得在福建两广地区的****,顿时陷入加倍的恐慌。各级军政人员富商大贾投奔华侨军的速度同时也在增加。局面很快就失去控制,各种谣言的蛊惑下混乱的情况日甚一日。一张开往东北地区船票、机票或者通行证已经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

前方的混乱必然加剧后方的恐慌。广州已经变成一座沸腾的海洋。机场上的飞机、码头上的轮船成为人们寻求未来的巨大精神寄托和支撑。特区在国民政府的非正式请求下,加派了运输机的数量。每天有多达近千架次的运输机往返于福建两广和中国北方之间。为这个崩塌的政权提供了一条安全的空中通道。华侨军接送****的唯一条件就是,不能对撤离地区的工业企业以及城市公用设施进行破坏。随着海空的运输大潮涌动的同时,陆路通路上涌动的逃难大军,塞满了通往边境的各条道路。这场被历史学家评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迁徙,在中国大地上接近了。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委座在万般无奈之下没接受了华侨军的“邀请”携夫人公子和大批要员抵达沈阳。刘远洋主持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发表书面讲话。讲话中对委座、国民政府、国民党和中国国民革命军,在八年抗战中的英勇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紧接着,华侨军方面和委座方面就党政军民等相关问题展开数论谈判。这种谈判,没有任何悬念,不过是出于形式的需要,说白了就是不让委座及其集团面子上太难看。寄人篱下还谈什么条件?很快双方就达成有关协议。

按照委座与华侨军达成的协议:1、委座辞去党政军一切职务,只保留国民党名誉总裁和华侨军顾问团首席顾问的虚职。2、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三代以内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不能从政,其他不限。3、解散中华民国政府;4、解散国民党和三民主义青年团;5、解散中国国民革命军。6、前党、政、军官员按照德、能、勤、绩、廉,重新安置。7、华侨军保证辖区内所有前国民政府党政军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8、华侨军辖区内的前国民政府党政军人员,除另有规定的特定范围人员(指四大家族成员)拥有完全的政治、人身、迁徙的自由和权力。9、放弃针对国内的破坏活动,撤回所有潜伏人员,华侨军方面给予应有的待遇。

在谈判过程中,华侨军的相关机构开始“对口单位”展开接触和接管。这其中最有意思应该属韩龙成和戴笠的会面。这两个堪称中国最大的军事情报头子,也算是神交已久。只不过久闻其名未见其人罢了。

“戴老板,久仰!”韩龙成还是那副平淡的样子。他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位堪称中国特工界的先驱,有特工王之称的戴老板。他因为时局的变化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岂敢!韩将军的大名雨农如雷灌耳啊!”这位老于世故深谙世事的特工天才,自然明白自己的处境。也知道自己对于华侨军方面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无非是看中军统庞大的情报网。号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军统”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也相差无几。

“我们需要带老板的鼎力相助!”韩龙成认为和聪明人打交道的好处就是你不用转弯抹角。

“雨农,承蒙贵军眷顾才得以苟全性命,自当甘效犬马之劳。”委座连同自己所倚重的国民政府都烟消云散了,那么服务于这个领袖和政府的情报机关又能怎么样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一个人对于一个政权的用处,往往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你所掌握的资源。所谓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不过是句屁话。对于一个人来说,往往不如一门手艺来得更为实在。你拥有一门手艺,不论什么人来了哪怕是日本人来了,也能保证你安身立命。古人说,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如果帝王家不用你,你连狗屎也不如。一个韩信,如果没人赏识他又算什么呢?再说了,芸芸众生中,像韩信这样的人又何止一人呢?韩龙成一番话,让特工王真是感慨良多。

带老板的无奈和感伤很快就被震惊所替代。韩龙成和黄建军(原基地警卫督察处副处长,人国家安全厅厅长)分别接受了军统和中统以及其他情报机关和系统之后,几乎同时将潜伏在这些机关中以及其他地方多年的前辈们,一一礼送出境。与前辈们交换****方面潜伏的情报人员,也算对“不能对撤离地区的工业企业以及城市公用设施进行破坏。”回报,同时也给了国g双方一个交代。国府已经不存在了,这种间谍游戏就没有在玩儿下去的必要了。同时,华侨军也向前辈方面发出警示的信号:“这种游戏我们不想和你们玩儿!”

这场隐蔽战线上的行动,让以戴笠为首的情治官员颇有些不寒而栗的感觉。一方面震撼于华侨军方面情报能力的强大,另一方面震惊于前辈的渗透功底。情报都做到了参谋部,这仗还打个什么劲儿啊!

完成对前国民政府人员的安置甄别等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完的。在这期间,华侨军还做了一件领前辈们不知该高兴还是该难过的事,华侨军将“被俘”的抗联战士交与前辈。原来,在苏联原远东境内,活跃着一支特殊部队——苏联远东红军步兵独立第88国际旅。对外番号8461旅。这支部队是由1940年初撤退到苏联远东境内的东北抗日联军余部组成。苏联为了利用这支部队展开对东北地区的侦察情报工作,对指战员进行了系统的现代化军事训练,包括滑雪、空降、通讯等特殊技能训练,战斗力非常强。华侨军志定远东战役的时候,曾经专门为了这支部队制定了作战计划。

对于这些曾经与日本鬼子进行了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艰苦卓绝斗争的前辈们,华侨军岂能伤他们一丝一毫呢?为了能够“俘获”这支部队,在劝降无效的情况下,华侨军动用了包扩特种部队在内一切先进的装备和人员。成功夜袭前辈驻地,利用麻醉剂等非杀伤性武器,于乱军之中开辟空中走廊,带这些仁人志士们回国。回到祖国之后,华侨军对前辈们好吃好喝好招待,既不策反也不招降。出了运送给养几乎不与之接触。现在时机成熟了,自然要让他们回归了。不过在所有的抗联将士中,华侨军强留了所有朝鲜族和朝鲜籍军人。不论前辈们如何交涉,华侨军就是不让步。最后,前辈们只得作罢。

“还是让这帮人少给中国找些麻烦吧!”李华雄和军委的绝大多数人对“j太阳”以及他的家人没有任何好感。“一个把自己国家搞得民不聊生的家族,一个把党政军看做是自己私产的人,一个给中国带来无尽麻烦的营长,还是让他永远地留在中国比较好。”

华侨军收留国民政府遗老遗少的行为,成为前辈们指责的最理想借口。前辈们的报纸电台长篇累牍的历数反动派的罪行,强烈要求华侨军交出破坏国家和平的战犯们。对于前辈们的指责也开动了宣传机器予以还击。双方的嘴仗打得不可开交,成了当年除收复故土、前辈取得内战胜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

国内各民主党派纷纷担心双方之间再次爆发内战,使得千疮百孔的国家再次陷入战火之中,而纷纷奔走呼号,恳请双方保持克制。然而,双方的既定战略岂是这些民主党派三言两语就能左右的呢?双方纷纷调兵遣将,向各自控制区边界集结。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这个时候,苏联人来了。

苏联人当然希望前辈们对华侨军予以痛击,从而重新夺回“失去的国土”,重建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因此,为了说服前辈尽快予以进攻,他们不惜长途跋涉转道印度,通过中印之间的空中走廊前来。并承诺将通过这条空中走廊为前辈提供军事技术和武器援助。前辈们当然乐于接受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然而,前辈们在发起向华侨军“进攻作战”之前,却提前展开了解放西藏的历史进程。由于西方国家忙于二战,对这片神秘的雪域高原暂时还顾及不到,因此,和平解放西藏的进程要比历史上顺利得多。1945年10月,解放军兵分三路分别西康和青海向西藏地区开进。川藏和青藏公路的建设也同时展开。华侨军“滞留”在西北玉门油田、长庆油田等大型工矿企业的重型机械,给修筑公路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由于西北二马的突然选择投奔华侨军,使得华侨军与前辈们只得临时修改“回归路线图计划”将原本在1946年6月30日以前移交的除新疆地区以外的西北地区提前移交给前辈。那些不愿跟随华侨军前往远东地区和中亚的人员,以起义或者投诚的方式留了下来。这也成为,日后移交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兰州至乌鲁木齐的铁路“中断”,因此,华侨军加快了修建从蒙古西部至新疆东北部公路和铁路的进程。华侨军打着加强战备的旗号,强化了蒙古地区的基础工程建设的力度,以便为新中国建设和开发西北积累更丰厚的物质基础。

前辈与华侨军之间的争吵,最终导致了“中国内战”再次爆发。令美国和苏联颇为不解的是,以往几乎战无不胜的华侨军在突然爆发的战争中却屡尝败绩。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完成了长城以南地区的交割和迁移工作。同时,在前辈和华侨军通过各自的宣传机器,从正反两个方面向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在前辈们“结束内战、共建祖国”的感召下,国内支持和平的力量已经成为主流。大量华侨军军队弃暗投明,回到人民怀中。

对于起义投诚有切肤之痛的国府遗老遗少,自然深以为然。他们的反应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到美国人那里。加之中统和军统利用在海外华人中情报力量的渲染,使得美国和西方人对此不由得不信。美国人又想扮演带翅膀的天使的角色,准备调停中国内战,使得华侨军与前辈们捐弃前嫌,共同对抗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