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回归(七)

“联合声明”已经发表了13天的时间,在这些日子里苏联人一次一次做着努力,从空中到地面,从外围到被包围的援军,都倾尽全力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一个是全力调兵解围,一个是勉力试图突围。而华侨军的做派还是老样子,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利用强大的空中优势,迟滞苏军的进展,粉碎苏军救援的企图,给苏军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为地面部队的部署争取时间。

整个空中打击行动包括蒙古战役基本成为华侨军各种新式武器的演兵场,新研发的鹰击I型空地导弹率先投入实战,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实战数据。实验型中远程地对地导弹烈火I和烈火II鱼目混珠于火箭弹雨之中,对苏军高价值目标实施打击。其他特区自行研制生产的新型云爆弹、航空炸弹、高爆弹、燃烧弹也竞相投入使用。由于对苏作战的需要,千呼万唤始出来的Ak系列枪族全部配备一线作战部队。对于这个系列有着悠久生产历史的特区兵工厂,早就看腻了日式武器,厌倦了仿制美式武器,现在终于可以看到老朋友隆重登场,也算了了一块心病。而“风神”火箭炮的应用使得穿越官兵们的心情好了许多。在对日本鬼子的历次大战中,使用火箭炮的呼声都极为高涨,尤其是在东北战役时期更是到了峰值。直至此次蒙古战役进行准备的时候,博南才恩准“风神”全面配发一线作战部队。对于迟迟不列装风神,他的解释简短而有力:“第一、前期我们的补给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火箭炮的弹药的供应;第二,对日作战是在人口稠密地区进行,由于火箭炮的准确性限制,极易造成误伤;第三,对苏作战突然性的需要。”

至于对包围圈中苏军,华侨军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围而不打,以断然措施歼灭企图突围之敌,彻底断绝其突围的梦想。对待苏军突围,典型的做法就是向突围苏军投送狂风暴雨般的火箭弹。所谓的围而不打,并非全无作为。只要苏军实施炮火准备,特区最新研制并列装的PJ-900型炮兵侦校定位雷达能够在15秒钟之内对敌方炮位实施准确的定位,该系统还能对己方火炮射击进行校射。定位之后的工作就简单了,或者用火箭炮实施火力覆盖或者用地对地导弹实施精确打击。所以,在几番较量之后,被包围的苏军中大口径火炮几乎损失殆尽。即便没有被摧毁的也不敢轻易使用。不仅如此,特区最新装备的电子战飞机投入战场,对苏联的通讯进行干扰。

跑不掉、守不住。虚耗下去的结果就是饥饿成为苏军现时最大的敌人。任何一支现代军队也无法在断绝后勤补给的情况下自持两周的时间。更何况战斗一开始,中队就对其后勤补给进行予以重点打击。在包围过程中,特区电子侦察部队,通过破译苏军密码以及传统战场侦察手段(抓舌头)不断了解包围中苏联军队的补给情况,对已经明晰的补给地点实施精确打击。这样被包围中的苏军补给情况持续恶化。华侨军再次娴熟地运用饥饿战术,持续打击苏军的抵抗意志。前线官兵在阵地上的上风方向,架起烤架,在蒙古族同胞的帮助下制作传统美食烤全羊。

烧烤的香味儿不要说对饥肠辘辘的苏联红军,即便是对正常人也足以使之馋涎欲滴,食指大动。除了饿还有渴。华侨军早已经用炮火和狙击手截断苏联红军的水源,苏军要想获得饮用水必须要冒极大的牺牲。中人非常高兴的看到上甘岭的一幕在苏军身上重现。为了使苏军不至于渴死,每天都会故意放跑一定的取水苏军。然而可以想见,如此少的水,起到的作用无非是让苏军在绝望和希望之间反复徘徊。这样的日子对于人类来说可能是最为痛苦的。如果彻底绝望了,人们也就甘心了,或者自杀或者拼死一搏。可是每当苏军绝望之际,生存的希望似乎又开始召唤,而人类求生的本能又促使他们堕入下一个轮回。真正的煎熬,才能彻底磨灭人的意志。

苏联红军很快就开始出现逃兵,尤其是一周之后,每过一天投奔中国阵地的苏军的人数都会增加。他们企图向中队投降。但是中国人依然是对付小日本儿的老办法,喂饱了再哄回去。当然,只许吃不许打包。这个世界上又能有几个人在饥饿面前维持尊严呢?一支在已经彻底丧失做人基本尊严的军队,还能叫军队吗?

这个时候,包围中苏军断绝数日的通讯神奇的畅通了。苏军前线指挥官第36集团军司令福缅科中将,将自己的困境如实向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科罗廖夫上将汇报。“如果再不想办法改善前线情况,那么部队随时都会面临崩溃的危险。福缅科中将的遣词还算客气,其实他自己知道自己已经很难驾驭这支军队了。然而,他从上司那里得到的命令依然是坚守待援。福缅科中将看到电文之后,只能苦笑着拿起手枪对准自己的脑袋勾动扳机。他能够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下场,被俘或者被清洗。早已经失去斗志的指挥官,在部队最需要他的时候选择了放弃。

苏联统帅部的命令没有下达。人民父亲对这支苏军的死活其实并不关心,他需要和他的部下们评估事态。新疆的乱局给迷乱中的苏联人提供了一丝机会。要谈判就是需要筹码,这是常识问题。然而,苏联现在手中却没有一副好牌。自己的粮食原油中的百分之三十五和百分之十五全部来自中国北方军阀。鬼才相信进攻蒙古的军队仅仅是处于对子虚乌有的大清皇室的忠诚。在这个时候要撕破脸,苏联还下不了这个决心。苏联从华侨军“谨慎克制的”军事行动中,发现华侨军并不想和苏联全面对抗。石油、粮食依然从满洲里口岸运往苏联,进攻蒙古的军队采取的军事行动严格控制在蒙古范围之内。这些迹象都表明对方希望以“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式”结束这次冲突。在这个时候除了以国际反法西斯事业为要挟,要求美国予以斡旋之外,自己手中也必须要握有筹码才可以坐下来谈,否则不成了城下之盟了吗?这样人民父亲的面子和里子就都有不保的危险。于是,才有了猝然发动的新疆事件。其目的就是想以此为筹码,要求华侨军做出让步。

“并非苏联不想染指新疆,而是目前他的确有难言之隐。”李华雄在军委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时说道:“他们现在除了面临来自德国方面的巨大威胁以及来自我们可能存在的石油和粮食禁运危机之外,他的隐痛主要还有三点:第一、就苏联国内情况而言,由于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民族识别、组建独立的民族国家,然后再在社会主义旗帜下的旗帜下实现“重新联合”,建立苏维埃联邦。按人民父亲的话来说就是:“如果这些国家后来愿意加入苏联而作为它平等的一员,那么这只是说,布尔什维克找到东方人民群众深远意向的一把钥匙”在平息白卫军和巴斯马奇叛乱之后,苏联在中亚“识别”出乌兹别克、哈萨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塔吉克五个民族,并组建了五个民族国家。而这些“共和国”的主体民族与中国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文化、宗教、血缘上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如果苏联在这些“共和国”的边疆支持建立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将会给国内的少数民族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就会给这些分离倾向严重的国家树立一个榜样,那么要求独立和自主的呼声就会一浪高过一浪。第二、就苏联的国际形势而言,他在远东的宿敌日本依然有着相当强大的综合实力。而苏联在战争中经济和人员损失巨大,美国的相对实力更加日益增强,为了维护俄罗斯帝国在远东的传统利益,少了中国或者说我们的帮助是难以想象的。在他们看来,现在我们就与美国人打得火热,如果新疆事态日益扩大到难以控制的局势,只会使得我们与美国靠得更紧密,也为美国插手远东事务提供了充足接口。最后,如果以***为砝码,一方面可以有助于蒙古事态的解决,另一方面还可以树立苏联良好的国际形象(或许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吧!),免除对自己国内的潜在威胁,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苏联在新疆的控制和影响。”李华雄分析完苏联的窘境之后,开始布置下一步工作。

“人民父亲想得很好,不过也是他一厢情愿。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有三,一是继续引蛇出洞。让叛军的嘴脸暴露得更充分一些,让他们在纠集更多叛乱分子,以利于我们一网打尽。二是发动宣传机器,揭露叛乱分子的罪恶和暴行,可以让外国记者介入,以便增加公信度;三是在苏联人试图进行谈判时迅速平叛,让他们手中没有筹码可用。”

新疆的事态发展渐渐超出了苏联统帅部的预想。华侨军主动退却规避的行为,让苏联人闻到了一丝阴谋的气息。可是,在这个时候苏联人已经无法阻止那些已经被发动起来的狂热的少数民族民众越来越疯狂的暴行。而这些被华侨军的宣传机构在第一时间进行揭露,并以照片、亲历者口述、纪实报道等方式通过报纸和电台进行爆炸式的宣传。为了增加可信度,新疆地方政府还邀请外国驻华记者飞赴新疆进行实地采访。大量第三方的报道,更使得中国方面在新疆事态上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面对这样的局面,国府的喉舌如果不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太不正常了。采取了与华侨军几乎一致的口径。前辈们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选择了较为低调的处理,但是在发出和平呼吁的同时依然对发生的暴行进行了声讨。与此同时,华侨军的正式官方报纸才姗姗来迟地发表了一篇刘远洋的署名文章,他代表华侨军队新疆的局势表示深切关注,痛斥发生在新疆的暴力恐怖行为,对在叛乱中失去生命的各族同胞表示哀悼。警告外国势力不要执迷不悟,否则,华侨军不会坐视同胞的灾难而不理,将保留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予以打击和报复的权力。

什么样的武器是最有效的?不是离弦之箭,而是箭在弦上。就这样,苏联人苦心经营的局面在还未派上用场之时,其分量就已经打了折扣。苏联人的牌已经打完了,被证明是一手臭牌,而此时,中国人手中还有牌。箭既然已经在弦上迟早都是要发的,关键看什么时机发才最有效。在联合声明规定的期限来临的时候,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