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回归(一)

“兵贵速不贵久!”世界上所有的军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总结出这个理论的中国人,更是视之如圭臬。当东北方面军第2、第4军从南、东两个方向扑入蒙古东部边境的的时候,驻防海拉尔的第6军由1个坦克师2个摩步师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越过乌尔逊河从贝尔湖西侧突入蒙古边境,和南方的第2军快速纵队夺取扎尔嘉兰图,切断乔巴山、西乌尔特与塔木察格布拉提之间的联系,协助第2军合歼哈拉哈河西岸诺门罕地区至塔木察格布拉提之间12万苏蒙联军。面对来自东线的闪击战,苏蒙联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来自空中的轰炸,再给苏蒙联军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有效迟滞了他们的集结调动。

在哈拉哈河前线,没有参加远程轰炸的空5师,集中轰炸了苏蒙联军构筑的永久性国防工事。一枚枚重磅激光制导炸弹呼啸而下,自认为坚固异常的碉堡、暗堡,几乎顷刻间化为齑粉。对于深入地下用优质钢铁和水泥构筑的补给库、驻兵库、核心碉堡要塞,特区空军动用了重磅钻地炸弹。巨大的钻地炸弹携带者骇人的巨大势能,轻易楔入柔软的地面,穿透厚达数米的防护层,当空气燃料随着烟尘弥漫开来的时候,延时引信瞬间引爆。电光火石之间,与空气充分混合的空气燃料发生云雾爆轰。云雾爆轰引发的超压、温度场效应充斥地下空间。爆轰波在墙壁之间反复叠加,超压值成倍增加。高温高压缺氧立即使得地下设施成为人间地狱。空中轰炸刚刚结束,地面炮火骤然而至。紧接着数百辆42式坦克在百余架黄蜂II型攻击直升机的指引掩护下,越过哈拉哈河。刚刚遭受空中地面双重攻击的苏蒙联军,还没能从惨烈的损失完全缓过劲儿来,攻击直升机就开始协助装甲部队清除轰炸机和火炮遗漏的火力点。装甲部队则如虎入羊群,轻易撕裂了苏蒙联军早已凌乱破碎的防线,狠狠地插入他们的纵深地带。

那么,苏蒙联军的装甲部队在哪里呢?部署在诺门罕地区的苏军两个坦克师,幸运的躲过第一次空袭,于战役发起后5个多小时,才从驻地集结向前线进发。然而,他们很不幸被第二攻击波发现,冰雹般的炸弹骤然打乱了装甲师的队形。苏制坦克脆弱的顶装甲根本无法抵御航空炸弹的**。虽然固定翼飞机投弹准确性差强人意,但是坦克部队相对密集的队形和躲避空袭时的混乱帮了特区空军大忙。一辆辆坦克燃烧变形与散落的尸体以其诉说着战斗的惨烈。当苏联的坦克部队已经听到听到前线炮声的时候,声似雷鸣状若虎啸势如排山倒海的122毫米火箭弹,铺天盖地般倾泻下来。无人侦察飞机早已经将苏蒙联军装甲部队的行进路线、推进速度报告给后方。蓄势待发的火箭炮营,在设定好射击诸元之后,发起猛烈地炮击。齐射的火箭炮如火山喷发,不仅消灭苏蒙联军大量有生力量和军事设备,而且给他们精神上造成巨大的震撼。

特区的火箭炮“风神”40火箭炮源于81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虽然该炮仿制前苏联的bm-21火箭炮,但是经过特区改进后性能有了进一步提高。主要是降低火箭炮重量,增加射程,加装简易火控系统以提高射击精度和缩短再装填时间。由于采用机械化装填,该火箭炮再装填时间为30分钟,大大提高了连续打击能力。40枚火箭弹全部击发只需20秒。15辆风神40齐射,其瞬间的打击密度和速度,对集群坦克和人员的打击效果可想而知。当陆航旅搜寻地方残余坦克部队准备机遇毁灭性打击的时候,才发现英雄已无用武之地。只得将怒火发泄到那些“笨”目标上,也就是不能移动或者移动速度慢的目标。

面对华侨军蓄谋已久突如其来的进攻,整个苏蒙联军的指挥系统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对于中国人“挑起”的对边境冲突,苏蒙方面本来想一方面以武力相威胁,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事态扩大。然而,在所有苏蒙联军高级指挥官中,没有人会料到中国人的反应如此“过度”。中国人一上来就实施的远东地区规模空前的空中打击,令苏联人始料未及,完全打乱了苏联人的预案和对远东地区的作战预想。尤其是对其指挥系统的打击,更是给原本就在指挥调度机制上严重僵化的苏联军队雪上加霜。战役发起24小时之后,苏蒙联军还没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自己的损失情况和前线的战况更是不得而知。当来自蒙古方面的情报一级一级抵达苏联统帅部,战役已经进行了近36个小时,使得急火攻心伟大的人民父亲当场就下令要枪毙苏蒙联军的最高指挥官。他眼前似乎又看到了1941年6月那个悲惨的夏天。等到苏联人反应过来这是一次真正的战争的时候,十余万中队已经从陆地和空中大举进入蒙古境内。在他们身后还会有多少军队即将进入蒙古,恐怕只有天知道。

苏联人的迟缓,更加映衬出中国人的迅猛。进攻发起后40个小时,第6军的快速反应部队,与第2军抽调的1个坦克师加1个摩步师组成的快速纵队,会合于扎尔嘉兰图,彻底切断了乔巴山、西乌尔特与塔木察格布拉提之间的联系,哈拉哈河西岸诺门罕地区至塔木察格布拉提之间12万苏蒙联军已成瓮中之鳖。快速突破哈拉哈河防线的第4军第10、第11坦克师,迅速向纵深直插。越过苏蒙联军第二道防线之后,迅速向左右两翼展开,与正面进攻的第12坦克师一道,分割合围苏蒙联军防守部队。苏蒙联军的斗志迅速被钢铁和火焰消弭殆尽。要么投降,要么溃逃、要么战死。生或死的选择权往往只在一念之间,然而在血与火交织的战场之上,选择权并不完全有自己掌握。苏军从塔木察格布拉提赶来的两个坦克师的覆灭最终奏响了苏蒙联军的挽歌。后路被断,部队被分割成数块,苏蒙联军的抵抗在凶猛的进攻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当第10坦克师第20坦克旅加入阻击从乔巴山赶来的苏军的行列时,诺门坎以西地区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第10坦克师全部抵达加尔加蓝图之后,第6军和第2军的快反部队不待休整,立即向分左右两路,展开对乔巴山驰援之敌的合围。指挥不畅,信息之后的苏蒙援军,根本没想到中队的进展如此迅速。在广袤荒凉的荒漠草原地区作战,是发挥装甲作战优势的最佳场所。虽然有较为先进的装甲作战理论支撑,然而严重缺乏实战经验历练的苏蒙装甲部队(经验丰富的部队大部分已经抽调到欧洲战场)根本无法适应特区这种大范围的迂回包抄作战。在这种地形作战,地面装甲部队应当充分借鉴海军战术,这是隆美尔在北非作战中得到的最为深切的体会。广阔的空间为装甲部队的运动提供了充分的回旋区域。正面进攻的任务完全可以交给源源不断赶来的后续部队,或者只需用少量兵力牵制敌人,机械化装甲部队则需要充分利用机动优势,大胆的大范围长距离迂回为克敌制胜赢得了先机。在特区装甲部队实施迂回和包抄的时候,第4军的机械化、摩托化部队已经赶至,填充了装甲部队留下的空隙。

实施迂回的装甲部队,在战役发起后第76个小时,顺利完成对从乔巴山出发增援诺门罕地区5个师7万余人的包抄。与正面进攻部队一起将其包围在克鲁伦河以南至加尔加蓝图之间。这时从温都尔汗方向来的苏蒙联军的援兵也逼近了战场。空5师此时开始加大对包围圈中敌人的轰炸。包围部队则不断缩紧包围圈。由于,空地之间密切的配合,给包围圈中的苏蒙联军以极大的杀伤。其实最令包围圈中敌人头疼的还不是空中轰炸和重炮的轰击,而是不知什么时间就突入其来的火箭弹雨。因为不论是空袭还是重炮轰击,即便准备时间短,但是毕竟还有那么一点时间让你躲避,幸存的几率还比较大。

然而,火箭炮的攻击,事先没有任何征兆,总是突兀而至,拖着尾焰的巨大弹体仿佛倾盆大雨般瞬间覆盖。当听到火箭弹恐怖的啸声时,如果不幸处于攻击范围内,那么最好的静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因为所有逃跑躲避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火箭弹炸起的硝烟火海仿佛具有吞噬一切的巨大魔力,令人胆寒令人绝望。苏联红军对这种自己发明的杀人利器的威力在此刻有了切肤之痛。当青涩的“喀秋莎”在别人的努力下变身为成熟妇人的时候,创造它的主人岂是一个酸楚所能涵盖的呢?战争往往就是这样,当你发明一种新型武器的之后,如果你总沉浸在这种武器所带来的胜利喜悦之中而不思进取,那么一定要记得总有一天自己会亲自领教这种武器所带来的痛苦。

与此同时,东北方面军第1集团军第2军在攻占西乌尔特之后,昼夜兼程向乌兰巴托与乔巴山之间的温都尔汗进攻。已经攻占赛音山达的第3集团军则兵分两路,一路由第9军和第10军组成,沿乌兰巴托至二连浩特铁路快速向乌兰巴托推进,另一路是第8军的主力,沿公路向温都尔汗进发,协同第2军作战。集结于第二线的西北方面军第10集团军和北方方面军第5集团军,主力分别从呼和浩特、张家口、多伦、承德、赤峰一线沿公路和铁路向中蒙边境推进。

与中蒙边境风起云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北和朝鲜战场,这里显得却格外的“平静”。华侨军依然按照原计划向朝鲜边境以及境内源源不断地输送军队。在汉江边和日军对峙的中队依然在持续不断地对日军阵地发动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发生在中国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事情,让所有西方人都有一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中国人想要干什么?这几乎成了所有国家智囊机构绞尽脑汁想要探寻答案的问题。他们太想知道中国人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