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杀戮(七)

1942年12月12日,寒冷的东北太平洋燃气熊熊战火。苏联远东最重要的两个军港——海参崴港和苏维埃港,遭到建港以来最为惨烈的空中打击。日本联合舰队几乎出动了“在家”所有的航母。陆基航空兵也纷纷从日本本土、满洲和朝鲜起飞,对苏联红海军基地、附属军事设施、周边机场实施空中打击。尽管苏联方面也做了一定准备,但是,他们根本没有预料到,性情狭隘的日本人仅仅为了报复或者面子,几乎动用了全国百分之五十最精锐的空中打击力量。更令人难以置信在于日本方面的行动迅速和果决。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从决策、计划、部署到实施,仅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

全面负责此次军事行动山本五将,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的行动,他首先要感谢一个人——井上靖雄少将。正是井上靖雄以及他领导的部门“卓越”的工作,向山本五十六提供了一份堪称完美的情报。目标地区的兵力部署、军舰在港情况,机场雷达站甚至周边的高炮阵位都被精准得一一标明。因此,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几乎是按图索骥实施轰炸。此外,井上靖雄少将还向山本五十六提出“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首先,应该优先考虑,袭击苏联伯里至海参崴所有的雷达站和机场,彻底瘫痪其空中反击力量。”

井上靖雄的建议,得到了对空中打击的重要性具有清醒认识的山本五十六的充分认可。因此,于当日凌晨4时,发起的首轮进攻主要针对这些目标。第一攻击波共280架各型飞机,编为为三个空中编队,分别从停泊在日本海上的四艘航母以及本州岛中北部和北海道腾空而起。为了尽可能保证同时对苏联远东各个目标发起袭击,在战役发起之前,山本就抽调了部分海军航空兵投放到北海道和本州的机场。担任这次攻击任务的飞行员,不是参加过偷袭珍珠港的战斗,就是在中途岛海战中屡建奇功的老兵油子。山本完全有理由对这些帝国海军精英寄予厚望。由380架陆基轰炸机组成的第二攻击波在120余架战斗机的护航下,于第一攻击波起飞20分钟后纷纷升空。

第一攻击波在预定区域(苏联雷达探索区域外)迅速降低飞行高度,采取低空飞行的方式,从各个预定进攻路线突入苏联境内。百谷次郎上尉,率领46架轰炸机,在18架战斗机的护航下杀向自己的目标。他此次担负的任务是轰炸海参崴北200公里,一座最新修建启用雷达站及其附近的一座机场。对雷达技术有一定了解的百谷次郎,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他寄希望通过自己娴熟的技术能够躲过敌人的雷达。这些称得起身经百战的鬼子飞行员们,一点也不敢大意,调动起全部的精气神,凭借他们优秀的飞行技术,成功躲过苏军雷达的搜索扑向目标。当地一枚炸弹在目标上空投下的时候,百谷一直提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些。飞机的轰鸣和炸弹巨大的爆炸声,惊醒了几乎毫无防备沉浸在睡梦中的北极熊。

幸存者们嘟噜着舌头,嗷嗷叫唤着冲出房间,试图逃生或者做力所能及的反抗。然而,现代战争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反应速度。炸弹呼啸着在苏军的雷达站、机场、高炮阵地纷纷炸响。坚硬的冻土岩石更增加了炸弹的威力。耸立的雷达天线、崭新的机房纷纷坍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伴随着坍塌,永远的离开了。那些整齐停放在机场的战机,在一枚枚炸弹的摧残下顿时分崩离析支离破碎。残骸散落化作一支支或大或小的火炬,点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护卫机场的高炮阵地,几乎在第一时间就丧失了护卫功能。那些还未褪去炮衣的高射炮,在一次次爆炸中成为四散纷飞的零件和废铁。油库、弹药库被击中后产生的巨大爆炸声,犹如惊雷一般震撼着每一名幸存逃生的士兵。巨大的火焰烧红了半边天空,一张张肮脏、恐惧、凄惶的脸,在火光中忽明忽暗、若隐若现。

混乱,到处都是糅杂着巨大恐惧的混乱。从伯里到海参崴,从中苏边界到海岸线。机场、港口、桥梁、铁路、军火库、粮库、油库,都遭到了持续猛烈毁灭性的轰炸。轰炸行动之顺利,效果之良好令人难以置信。不仅远远好过百谷次郎他们的预期,更超过山本等高级将领的预料。尤其是对海参崴、苏维埃港的轰炸,虽然仅从战果上来说远逊于偷袭珍珠港,但是从达成战役目的有效性上来比较,绝对要比珍珠港更为成功。苏联远东海军力量在不到6个小时的时间内,基本被摧毁。至此,在浩瀚的太平洋上,唯一能够给大日本帝国海军“制造”麻烦的就只剩下中国北方海军了。两次黄海海战失利的仇,一定要报。之所以出现两次黄海海战失利,在他看来除了前线指挥将领思想因循守旧、不注重空中打击力量之外,最主要是因为帝国海军的主力用在美国人身上而无暇顾及。一旦自己的联合舰队驶入中国海域,小小的中国海军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

雄心勃勃的山本和他的属下,在此时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能够在远东取得重大战果,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偷袭战术运用得当、帝国勇士的英勇善战和天照大神的护佑。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贵人”暗中“相扶”,这“贵人”就是他们最难缠的对手最精锐的部队。不错,就是毒狼和毒刺。毒狼特战队全部以及三分之一毒刺特战队,早已潜入苏联远东地区。前期主要是搜集情报并通过井上靖雄,有选择的与日本鬼子实现“共享”,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日本鬼子攻击开始之前,特战队员们分组进入预定地点。按照计划屏蔽干扰重点地区的雷达信号,否则,日本的飞机不可能如此顺利的突入苏联领空。

空袭来临后,特战队员们立即趁乱开始各自行动。破坏,是特战队员们的基本功和必修课。那些炸弹没有光顾或者轰炸效果不理想的雷达站、桥梁总得帮一把吧!那些分散在后方的粮库、军火库、油库也得趁乱搞一下吧!像战区、集团军指挥部这么有意义的目标,不弄一下,这些个精力旺盛的主儿能答应吗?鬼子指望不上,那就呼唤自己的空中力量嘛!以喷气式飞机研制成功为代表的航空技术的突飞猛进,让徐鹏雄以下的空军大爷们,终于有机会释放一下压抑已久的恶气。空地导弹的日臻成熟,也让这些大爷们有机会享受一下久违了的超视距打击的快感。就这样,出没在苏联人腹内的特战队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和想象力,为皇军增砖添瓦、煽风点火

持续了五天的轰炸,基本瘫痪了苏联远东军队的指挥系统和后勤补给能力。外贝加尔军区以及蒙古地区的军队也只能处于鞭长莫及的哀叹之中。人员、技术、性能和作战能力都处于下风的苏联空军,即便拼了命从更加遥远的地区飞临战场上空,在日本空军的打击下也只落个顺势惨重铩羽而归的结局。

胜利,对于军人来说永远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力。这种**力,不论板垣征四郎还是山本五十六都无法抗拒。集结在东部防线的二十余万关东军军队和从国内增援而来5万军队,在空军的大力支持下,向“侵入”“满洲国”边境的苏联红军发起****。日本人没有苏军大纵深理论的熏陶,更没有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传统。他们更愿意冒险,更愿意沉浸在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强烈快感之中。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发起了夺取海参崴战役。山本的理由很简单,在苏联远东海军覆灭之后,占领该港口绝对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仅可以利用这座优良港口向远东地区大规模增兵,而且在未来与苏联人的谈判中会占据绝对有利的位置,可以向俄国人索取更多的利益。板垣征四郎的理由似乎更加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歼灭侵入满洲国境的苏联军队,不仅可以一血前耻,更可以震慑俄国人,以极大缓解关东军两面受敌的现实威胁。

山本和板垣上报军部的“请示”更像“命令”。东条英机明白自己不论是否批准这份“请示”,这两个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实施自己的计划。已经深深烙上关东军烙印的东条英机太明白统领关东军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这支军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了。对俄国人的憎恨或恐惧,对远东地区的觊觎和垂涎,东条一点也不比自己的属下差。张骨峰和诺门罕耻辱或许是到了该清算的时候了。东条英机抖擞精神请求觐见天皇。他知道,或许这个时候那两名在外的“将”恐怕已经行动了。

东条英机没有估计错,山本和板垣进攻的命令几乎是和“请示”一起发出的。两个身经百战的帝国高级将领都明白什么叫做机不可失,他们更明白帝国政治、军事的潜规则。下克上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有一个可以说的过去的结果那就不同了。

12月17日,200余架飞机率先飞离航空母舰的甲板,扑向海参崴。这座饱受**的港口再次陷于炮火连天之中。日本鬼子的进攻开始了。由于远东方面军司令员阿帕纳先科大将和太平洋舰队司令员尤马斯赫夫以及司令部众多高级军官,在第一次轰炸中就阵亡(死于华侨军队的空地导弹攻击),所以,远东地区的苏联军队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地。轰炸带来的混乱再加上指挥系统失灵的双重打击,使得苏联红军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参战部队也只能各自为战。失去统一指挥调度的军队,即便自身战斗力再强大,也无法有效将其释放出来。就像划一艘船,所有的船员都身强力壮技艺高超,但是在没有统一的协调指挥下,即便所有人都非常努力,由于节奏和方向混乱,因此无法将力量集中起来。反而,会因为力量的相互抵消变成徒劳无功。远东地区的苏联红军就是这样。面对日本鬼子空中、海上和地面的进攻,各支部队虽然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最终难逃土崩瓦解的命运。

12月21日中午,侵入“满洲国”境苏联红军在关东军猛烈的进攻下不敌撤退。在当天早些时候,日本帝国联合和舰队海军陆战队,在强有力的海空军支持下占领海参崴。关东军作战意志的顽强程度,远远超过了苏联红军的想象。占据空中优势的关东军,对败退中的苏联红军展开持续不断、高强度的追击、分割、包围和歼灭作战。久违的胜利,使得关东军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几乎是不知疲倦的作战。

来自列尔芒托夫卡、列索扎沃茨克、斯帕斯克达利尼等地的苏联援军,一方面受制于对面关东军集结的威胁,一方面受制于猛烈的空中打击和遭到严重破坏的运输线,不仅无法全力以赴增援,而且动作非常迟缓。撤退的苏军渐成溃散之势,拼命想乌苏里斯克(双城子)狂奔。敌人已成这种态势,再笨的军队也知道该怎么做,更何况是关东军。从边境到双城子这段并不遥远的路,突然变得那样的漫长。更令这股溃军崩溃的消息来自海参崴。日本约两个师团的陆军正在那里陆续登陆。先期登陆的海军陆战队,正向双城子杀来。陆战队的人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代表着一种死亡的讯息,成为压垮骆驼的随后一根稻草。失败的阴影,死亡的恐惧,清洗的噩梦,让败退的苏联红军感觉这个冬天格外寒冷。失去斗志的红军选择了投降。

胜利终于来临了。

在寒冷的远东,在一系列失败的纠结中,关东军终于迎来了一场巨大的胜利,成为献给天皇最好的或许也是最烫手的新年礼物。

人民父亲的怒火几乎要把克里姆林宫烧光,但是形势更加糟糕的欧洲战场,已经迫使他无暇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远东。他要不惜一切代价迅速结束东线的战争。

李华雄已经做好准备。现在他手中有更多的牌,什么时候进攻东北他有完全的主动权。看着修整完毕的军队,他知道解决东北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委座太希望占领东北了。这不仅会减轻华南那只全国战场的压力,更会增加胜利的筹码,以及他在国内外日隆的声誉。

前辈们的心情非常不轻松,远东的变故以及李华雄毫无商量余地的拒绝人民军队出兵东北,虽然以经济补偿为代价,但是一名军阀的承诺谁会放心呢?所有的一切使得他们必须提前谋划日后的战略。

1942年在各方的斟酌谋划中过去了,没人知道43年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谁都希望能够变成自己需要或者希望的样子,但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