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逊苦苦等待的客人终于到了。

在中国多年的沙逊一看对方就感觉对方不是中国人。他冷冷的看着对方,没有说话。

“我是大日本皇军驻上海宪兵队中佐井上靖雄,请多关照!”

“不知阁下光临寒舍有何见教?”沙逊倨傲的看着眼前这位不速之客。

“我想您已经看到我给您留下的讯息。如果您同意的话我将会帮助你和更多的人离开上海。”

饶是与人无数的沙逊也被眼前的这个中佐的话弄蒙了。

看到沙逊的疑惑,井上靖雄露出“迷人”的微笑。“请不要怀疑我的真实目的。我相信现在的局势您非常了解。离开上海,换一个环境或许对您来说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知道你想把我安排到什么地方呢?”沙逊怒极反笑。看来真象中国人所说的那样,来者不善啊!

“我建议您去天津。”

“为什么不是东京或者神户呢?”沙逊冷笑了一声。

“那里有许多您的同胞,您或许愿意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当然,在那里您也会有很多的商业机会。据我所知,自从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事后,您看到形势对自己的发展不利,开始陆续将资本转移国外,大量抛售各附属企业和投资关系公司的股票。这一次撤退转移的资金超过1,000万美元。”

听到这里沙逊的内心不由一惊。自己抛售股票的动作非常隐蔽,看来眼前这个人绝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中佐。

“这说明您早有离开上海的意图。”井上靖雄继续保持他那迷人的微笑“我们之所以不建议您去香港,因为很快那里也会成为日本帝国的占领地。因此,我建议您去天津。我这里还有一封信。”说罢,井上靖雄拿出魏斯的亲笔信交给沙逊。

“我对您的身份并不感兴趣,”沙逊看完信,沉默的很久之后才说话:“但是我想知道,我到天津能做什么?我和我的朋友如何才能安全的离开上海?”

“我先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井上靖雄”暗暗长出了一口气:“您或许知道,在天津所在中国华北地区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我想您一定可以从那里找到很多发展的机会。您也可以咨询一下您在天津的朋友,他们在天津生活的情况再做决定。至于如何离开上海,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为您安排好了,绝对可以保证你们安全离去。当然,我们只能保证你们安全的到达天津。具体计划是这样的…”

林省身也就是井上靖雄带着沙逊的承诺,满意的离开沙逊大厦。来到自己的车上他不禁再次审视这座上海滩最高的建筑。这里是维克多。沙逊的新沙逊洋行起家的地方,也是维克多沙逊在上海事业的起点。他在1925年起开始兴建高楼大厦。首先兴建的就是沙逊大厦,沙逊大厦面临南京路和黄浦江,三面沿马路,一向被认为是上海最好的一块土地。沙逊大厦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4617平方米,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1926年开工,1929年竣工。大厦高10层,局部13层,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顶端的高度为7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

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在腰线和檐口处有雕刻的花纹。大厦东立面顶上建有形似金字塔呈墨绿色的瓦楞紫铜皮屋顶,坡度很陡,高约10米。大厦2至4层为写字间,5至7层为华懋饭店的客房,其设计颇有特色:5层有德国式、印度式、日本式、西班牙式客房;6层为美国式、法国式、意大利式客房;7层是中国式、英国式客房。8层设大酒吧、舞厅、中式餐厅;9层有夜总汇、小餐厅;10层是维克多·沙逊英国式的住宅,精美豪华;金字塔房内还有大餐厅。沙逊大厦落成之后新沙逊洋行的“声誉”也随之大为提高。随后沙逊又陆续建造了河滨大厦、都市饭店、汉弥尔登大厦、华懋公寓、格林文纳公寓。使其在解放前的上海28幢十层以上高层建筑中占了6座。

特区如此下大力气不惜动用林省身“策反”沙逊,原因就是沙逊在上海滩实在是太重要了。沙逊不仅凭借其富厚的家底,成为上海犹商财团盟主。而且和曾为沙逊洋行职员的哈同哈同、嘉道理等家族拥有良好的关系,是上海犹太人中最有影响的人物。能否说服沙逊,直接关系着上海犹太人能否顺利移居天津的计划。由于,王文文的提前介入加之日本侵华后逃离上海犹太人,此时,在上海的犹太人不足万人要比历史上少许多。

沙逊接受了林省身的建议之后,立即行动起来。他一方面联络了上海有影响的犹太上层人士达成共识之后,开始一方面向日军施压,一方面召集更多中下层人士。沙逊向上海日军提出:上海犹太社团经过商议之后,认为满洲比上海更适合犹太人建立“自治区域”,因此在上海的犹太人希望能够前往满洲国发展,为帝国的开发满洲的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本来,日本国内有两种“帮助犹太人建国”方案,一个是在满洲、另一个是在上海。前者是陆军的主张,后者是海军的主张。犹太人这份“声明”自然得到了陆军的强烈支持,海军自然反对。不过,在上海的犹太人人数要比东北少许多,而且,在日本国内更多人倾向于大规模开发满洲,因此,经过几轮博弈之后。陆军得到了天皇的支持。

几乎生下来就不断流浪的犹太人,对于迁徙早就习以为常,只要有一块安全的地方可以存身,他们可以为之抛弃任何东西。何况这次的情形要好许多。上海的犹太财团提供了极大的资金支持。那些早就觊觎犹太人财产的各方人士,以一位低廉的价格从犹太人手中得到那些曾经令他们眼红心跳的东西。沙逊果断“慷慨”的把自己名下的大部分地产以非常“合理“的价格卖给了日本商团。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敢在上海购房置地的恐怕也只有日本商人了。

经过近三个月的准备,上海的犹太人终于有些恋恋不舍的踏上“日出丸”的甲板,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含泪离开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日出丸”驶离上海之后向釜山出发了。后来的事情变得简单了。“日出丸”自然是“失踪”了。刚刚完成训练两艘德国造潜艇完成了他们的处女战。在所有犹太人登上恰巧经过此海域的一艘美国货轮之后,顺利的把“日出丸”送入海底。按照潜艇战队副司令晨练的话来说就是,老子就是从海盗起家的,这门手艺可不能轻易丢掉。不过日出丸倒是可惜了了。没办法,中国自己的海岸线现在并不完全属于我们自己。日出丸目标太大了。

随着日出丸的失踪,东北的犹太人遭殃了。终于醒过味儿的日本人,震怒了。一腔怒火怎么办?只能向他们身上发泄。对于日本人的善变,生活在哈尔滨的考夫曼医生的体会或许最为深刻。

日本在想和犹太人建立关系之初,为了挽回由于日军在刚占领哈尔滨使得野蛮行径的野蛮行径,造成逼走了差不多七成的犹太人的糟糕局面。安江仙弘明白:要顺利实施计划,必须重新将哈尔滨乃至“满洲”变为犹太人的天堂。他具体负责此事之后,就多次拜访哈尔滨犹太社区,与考夫曼建立友谊。他表现的态度极为真诚,又不过分殷勤:绝不主动帮助犹太人解决问题,但当犹太人提出请求时,便义无反顾全力解决。如此一来二去,很多犹太人便相信了日本人是真的改变了,而另一些心存疑惑的,也乐得顺水推舟——谁会跟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过不去呢?

生活终于回归平静,然而想起远在欧洲正遭受磨难的同胞,考夫曼并未满足。他面对日本人的殷勤是何般心境,是真心感激,还是加以利用,拟或兼而有之?恐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有一点是他必须做的,那就是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与日本人合作,给那些陷于生死关头的与他同根同源的锡安山下的子民们一条生存的路。至于同样在日本人铁蹄下生死挣扎的另一个苦难的民族,脚下这片乐土已经浸透那个苦难民族的血泪,就不是他考虑的问题了。历史与人性的复杂性在此交汇,道德判断其实从来都是脆弱不堪的。

现在考夫曼彻底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日本人翻脸了,自己的同胞投向他的目光中不再有感激,而是换作怨恨。雨来越多的犹太人选择离开这里,哪怕再回苏联也绝不在这个地方生活下去。

特区的动作更快。他们早就和苏联人达成一项秘密协议,就是暂时收留从东北逃出去的犹太人,对于那些愿意离开苏联的犹太人可以转交给特区。当然这不会是免费的。苏联政府自然愿意达成这项协议。比从东北逃出的犹太人数多得多的犹太人“自愿”离开苏联境内,来到特区。

在远东,在神秘的中国北部,有一片土地愿意收留遭受迫害的犹太人。这个消息通过各种途径传到那些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犹太人耳中。自然这个消息也会传到那些为了犹太复国而努力奋斗的大卫子孙们那里。于是,摩西、达扬作为本古里安和“哈加拿”组织(后来来改编为以色列国防军)的特使来了,伊扎克、拉宾来了,梅纳赫、贝京作为“伊尔贡”(一个支持犹太复国运动的地下组织)的领导人也来了。他们的到来自然不仅仅是为了犹太人的安置问题,他们更关心的是军队建设问题。

在他们抵达天津之后,立即受到李华雄的秘密会见。“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批次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李华雄履行了特区的诺言:

一是帮助犹太人建立一支坦克旅编制暂时定为五千人。至于以后的规模要视犹太人参军的人数而定。二是特区帮助犹太人训练士兵,培训士官和中、高级指挥官。三是特区帮助犹太人建立军事情报机构,并负责相关人员的培训。四是犹太军队指挥权完全归犹太人自己所有。在发生战争时特区不主动谋求犹太军队的支持。是否加入战争由犹太人自行决定。所有军事人员都是半脱产,以民兵的形式存在。特区不限制利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军事训练的犹太人数量。五是,所有费用可以由犹太人自行筹集,也可以向特区政府申请无息贷款;六是所有在特区辖区的犹太人不得从事针对特区和中国的敌对行为,否则将自动丧失特区的保护其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七是在特区生活的犹太人自动获得国民待遇。特区尊重犹太人的宗教、文化和习俗,但是限制向犹太人以外的人群传播犹太教。八是犹太人要帮助特区发展金融、工业、农业、卫生、教育,全力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帮助。框架协定签署之后,协议的具体条款再行协商。

犹太人的办事效率极高,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双方签订了最后协议和相关附件。自此,特区内凡是可以公开厂矿企业、工地农场都开始出现犹太人的身影。精明能干的犹太人很快就在特区这片热土上发现了成功的机会。随着大批犹太人的涌入,各种特区急需人才伴随着英镑美元一同来到这里。那些狂热的复国主义者开始在犹太人群众招募士兵。很快摩西达扬就招募到特区规定的数字。特区那些专事训练新兵蛋子的“大爷们”开始**这些坚强的犹太新兵。一批被选拔和犹太人自行推荐的优秀分子开始接受军事学院的相关培训。总之,犹太人在这里不仅找到了他们渴望已久的安全安宁和安定,而且获得了施展自己才华迈向新的成功的机会。更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自由和尊严。他们可以建立自己的学校、医院、教堂。他们根据自己的财力和能力分别在天津、张家口和大同获得了三块居住地。特区里没有什么是免费的,房地产自然也不例外。特区向生活困难的犹太人提供低息贷款,为他们建造各种经济适用房,虽然简陋,但是便宜。就这样,犹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中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日后,很多年许多以色列的开国元勋们都为自己当初的这个选择而感到庆幸。

第十四章绸缪(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