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惊艳大明宫

二人来到银光门下,大门紧闭,卫卒却逃去无踪。登临城楼,城外的帐篷依然还在,随从们还在喝茶闲聊,显然他们并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殷桐香让一个龙骑卫军校前去传话:球赛已经结束,圣上赐宴,一时半会儿还走不了。身上有事的可以先去忙,申时末再来等也不迟。随从们闻言便都心安,或留或去各随其便。

将近午时,银光门外的西禁苑内忽然尘土飞扬,一队骑兵骤然而至。杨昊见了不觉有些心惊。

殷桐香仔细看了看,笑道:“大郎莫慌,是仇士良的人马。他是来护驾的,走,咱们下去迎迎他。”

“仇士良。”杨昊觉得这个名字好熟悉,自己似乎在什么地方听过。

“大郎,你说什么?”殷桐香听杨昊嘴里嘀嘀咕咕的便问了声。

“啊,没什么,我只是觉得仇士良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听过。”杨昊拍了拍头还是没想起来。

“嗨,那有什么好奇怪的,堂堂的神策军中尉嘛。”殷桐香不以为然地笑道。

银光门打开,仇士良下马步行而来,他五十多岁年纪,身高六尺,脸色红润如初生婴儿,鬓角略有斑白。下巴光光的没有胡子。

“他是个太监!”杨昊浑身一震,“太监、仇士良、神策军、大明宫——甘露之变!

杨昊突然脸色煞白,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面前这个看似面善忠厚的老太监,竟是一手制造令人发指的“甘露之变”的罪魁祸首!“甘露之变”是大唐历史的悲剧,六百名朝廷大臣被神策军残杀,数万人因此受到牵连而丧命。此后皇帝形同木偶,宦官专擅朝政。不过数十年黄巢大起义爆发,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便被风雨飘摇中成为历史。

仇士良看到了杨昊的异样,惊问道:“小将军身体不适吗?”

殷桐香回头一看,也吓了一跳,忙问道:“大郎,你这是怎么啦。”

“哦,没事,下楼时扭了下腰。”杨昊赶忙遮掩道。

殷桐香信以为真,毕竟刚才他还跟杨昊有说有笑的。

仇士良从怀里取出一个青瓷小瓶递给杨昊道:“我这里有些活血丹,或许对你的伤势有用。”

仇士良伸出了手,但杨昊迟迟没有去接,气氛变得有些尴尬起来。

“末将代大郎谢谢仇公的美意。”殷桐香双手接过药瓶,化解了这份尴尬。

望着仇士良远去的背影,殷桐香回头望了望杨昊:“大郎,你也太沉不住气!对付这样的老狐狸,要懂得逢场作戏,虚与委蛇。那能像你这样子,冷个脸要把人噎死。”

杨昊送了一口气,说道:“原来你只是糊弄他呀,我还以为你真跟他好呢。”

“啊,呸!”殷桐香撇撇嘴,“亏你能说的出来,让我跟他好,还不如让我去猪圈里找头老母猪做朋友呢。”

杨昊心里好过了一点,看来他们对仇士良还是心怀警惕的。趁着惨剧还没发生,赶紧闪人!只是自己已经陷入了宫廷内斗中,还有机会脱身吗?杨昊看了看红光满面,踌躇满志的殷桐香:如果我告诉他,不久的某一天,大明宫里将会发生一场血腥宫变,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他会怎么想?相信我?还是认为我疯了?

杨昊心里忽然没了自信,在殷桐香等人的眼里,“呆霸王”就是头脑简单的代名词。这么诡异的事情从自己嘴里说出来,他们如何肯信?可是明知有险却不告诉他,自己又于心何忍?杨昊认为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殷桐香:

“玉郎,你看,今天的事吧,来的太突然,也太凶险。虽说咱们,哦不,是陛下赢了,可是呢,这个毕竟,还是太凶险了,我的意思是,咱们以后还是不要掺和这些事了,不然脑袋没了后悔都来不及了。”

杨昊心里紧张,说的话也磕磕巴巴,不过主要意思还是表达到了:珍惜生命,远离官场。

“大郎,你这都说些什么呀,怎么磕磕巴巴的,你以前不是这样的哟,哦,对了,你大病了一场,性情大变,不过也不必怕成这样吧?大丈夫行天下,生死何惧?脑袋掉了,碗口大的一个疤嘛。再说了,以后的事谁能说的准呢。就拿王守澄来说,四朝元老,他能想到有今天吗?人要是能知道将来的事,那活着还有什么劲?”

“不是,玉郎,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有一种预感,不久的将来大明宫里一定会有什么大事发生……咱们……”

杨昊的话没能说完,因为殷桐香已经捂上了耳朵。杨昊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现在自己说什么殷桐香都听不进去,罢了,该说的自己都说了,兄弟一场这也算仁至义尽了。

“好了,大郎。你的意思我明白,我以后小心点就是了。”看到杨昊失落的表情,殷桐香不痛不痒地安慰了几句。

一个小太监飞马而来,远远地就叫道:“圣上口谕,着杨昊、殷桐香速率龙骑卫进宫捕拿郭勤、庞怀二人到案。不得有误。”

“臣领旨谢恩。”殷桐香答道,满心的欢喜。王守澄已倒,郭勤、庞怀不过是丧家之犬,拿他们易如反掌,皇帝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去办,足见宠信。

太监见杨昊还在发愣,便清了清嗓子提醒道:“杨将军你还没谢恩呢。”

“臣也领旨谢恩。”杨昊慌忙答道。

太监满脸堆笑,和声说道:“郭勤在含凉殿,庞怀在玄武门。二位将军哪位去宫中办差?汪春好跟着去叫门。”

杨昊道:“玉郎,你去拿郭勤,我去捉庞怀。宫中规矩多,我怕自己又惹祸。”

殷桐香哈哈大笑:“大郎,你如今是奉旨办差,又和汪公公在一起,还怕什么规矩?还是我去玄武门,禁军的规矩更多。”

“大明宫坐落于长安城的东北角,是唐朝皇帝办公和居住的场所。大明宫占地面积广大,主殿含元殿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土木结构建筑。”这是杨昊对大明宫的最初印象,来源于某本历史教科书。

“打开宫门,杨将军奉旨办差。”

杨昊一行来到大明宫西侧的右银台门下,随行的一名卫卒开口叫门。

“请将军交验门契。”城楼上守卒答道。

“大胆!陛下口谕还能有假!”龙骑卫大声呵斥,换来的却是守卒的一阵冷笑。

“圣上口谕,开宫门放行。”汪春举着一块金色令牌尖声说道。这块令牌是传旨太监用来表明身份的信物。守卒不敢怠慢立即开门放行。

宫门内是一条长两百米,宽五十米的石板路,两边围墙夹持,尽头是一道红色的宫门。围墙的南边就是内侍省,殿堂巍峨壮观,看其规模与含光殿也相差无几。北面是学士院,殿堂比内侍省的略小。

杨昊心里暗笑,后人捧上天的大明宫也不过如此!还不及自己见过的北京故宫呢。

红色宫门为砖石结构,门宽约三丈,进深也有三丈。穿过红门,眼前蓦然一亮,道路笔直,花木葱茏,像是走进了一个大花园。那些花木姿态各异,五颜六色,既有繁花似锦的热闹,又层次分明,绝无堆砌浮华之感。

“这倒有些意思了。”杨昊不觉为刚才的想法感到有些羞愧。

花木丛中一座大殿巍峨屹立,殿角飞檐形如鸟翅飘然若飞,**厚重中不失活泼灵巧。杨昊忍不住问汪春:“这莫非就是含元殿?”

“回将军,这是明义殿。”汪春笑着答道,一团的和气。

“好大的气魄。”杨昊由衷地赞叹。

“唉,那边那个是不是含元殿?”杨昊又指着东南角繁花绿树中的一座大殿问。

“回将军,那是延英殿。”汪春答道,“含元殿在丹凤门内,离这远着呢。”

杨昊觉得自己就是那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少见多怪,笨嘴笨舌,于是闭口不问只用眼去看。

大明宫按功能分为前朝、内庭。由丹凤门进入,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前后相继,组成前朝的中轴线,中轴线两边分布着中书省、门下省等中央官署。北面以太液池为中心,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座宫殿,这里是皇帝与皇后嫔妃们的居住区,称为内庭。

杨昊所见到的只是大明宫里最普通的一角。

绕过明义殿,前面是金銮殿、承欢殿、还周殿、清晖阁……一座比一座造型别致,一座比一座恢弘壮丽。杨昊觉得自己的眼有些不够用,心灵一次次被震撼。这哪里是人间该有的地方,这根本就是虚无缥缈、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又或者是天宫在人间的倒影。

若不是身负重任,杨昊真想停下脚来,慢慢地去感受这如梦似幻的大明宫。或许自己穿越一千三百年来到大唐就是为了这一刻的惊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