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大结局

到京城后,秦延宸没有给唐双双安排地方,常禅负责唐双双的生活起居。唐双双整理唐氏(宋寡妇)的遗物,发现发钗里藏了一张纸,纸上写着“勿念。唯生。”唐双双不了解纸上的意思。

唐双双发现有人跟踪她,每次都巧妙地躲过她的试探。唐双双心里的危机感加重,她怀疑是常禅做的,决定出去走走,却碰到一身大秦人打扮的顾长歌。顾长歌正在调解一场命案现场,处理得很井井有条。唐双双对顾长歌的印象很好,两人相识。顾长歌借了几本珍藏的医书给唐双双,唐双双如获至宝。在回家的路上被个骑马的少年(曾末)抢了,两人发生争执。曾末看清唐双双的脸时,忘了反抗,任唐双双拿回医书。

秦延宸让唐双双换装跟他去参加宫宴。唐双双不解看秦延宸没有解释的意思,换装跟秦延宸进宫。进宫后与秦延宸分开,秦延宸去见了皇帝,唐双双被惠妃召见。惠妃是曾末、曾愿的姑姑,刻意为难唐双双。唐双双不了解宫内情况被惠妃罚跪,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延误了宫宴惹来皇帝的震怒。

秦延宸为唐双双说情,皇帝更加震怒。皇帝本不喜唐双双的晦气,见秦延宸维护唐双双就愈发为难她。参加宫宴的大臣、妃子见皇帝如此,没人为唐双双说情。皇帝要赐罪时,风诤巧妙地帮唐双双解了围。风诤是风将军的长子,文武双全,风将军为大秦立下过很多功劳却不显山露水,风诤也一向低调。风诤求情,给皇帝一个漂亮的台阶下。

唐双双险险过了这一关,由风诤送她出宫。唐双双与风诤在一起遭到了参加宫宴贵女的嫉妒,其中就包括曾末的姐姐曾愿。曾愿喜欢风诤,曾当众表示非风诤不嫁,却没有得到风诤的回应。风诤与谁都保持适当的关系,却主动为初到京城的唐双双求情。

唐双双面对宋家姐弟的不时骚扰不胜其烦,给曾末使了好几个绊子,让曾末吃了好几次亏。曾末却越挫越勇,天天来烦唐双双。唐双双被他烦得受不了,提出跟他比试,要是输了就滚回书院读书,别来烦她。曾末自诩轻功过人,跟唐双双比试。顾长歌给两人做裁判,结果曾末输了……

秦延宸早已过了封王、立府的年纪,之前一直被皇帝留在宫里。皇帝突然封他为秦王,也给他选了一座府邸,是前朝重臣的老宅。入住前需要重新修葺,在动工当天地面大面积塌陷露出几十具白骨,惊动全城。

案子却没有直接转交刑部,皇帝唐双双去查。白天查案受到的干扰很多,唐双双没有深查。夜里跟着秦延宸进案发地继续查,唐双双连夜拼接、查验那几十具白骨,发现白骨都是女性,但身份无法确定。唐双双用蒸骨的方法确定了白骨的致命伤——均被倒吊而死。

查验过后发现跟皇帝第二子宁国公有关,此事事关重大,皇帝决定严惩。宁国公选择自尽保全宁国公府和自己的子女。

之后,皇帝让秦延宸开始到六部历练,首当其冲便是刑部。刑部里平国公、安国公、六皇子的人见秦延宸痴傻,便将沉寂了二十年的朱氏灭门案交给秦延宸。朱氏灭门案跟当年前太子的‘乌台案’发生时间很亲近,两起案子有很多相似点。平国公、安国公、六皇子等人意图让皇帝的注意力更加转移到秦延宸身上,让皇帝知道秦延宸居心叵测,并非表面那般痴傻,时刻记着前太子和太子妃的死的。

此举正中秦延宸下怀,他白天装傻充楞,晚上跟唐双双查案,却始终没有眉目。顾长歌让唐双双不要再查这个案子,以免被牵扯进去。唐双双婉拒了顾长歌的建议,她在查案的时候发现在这个案子很可能跟她爹娘的死有关,而这个案子间接推动了前太子的‘乌台案’,无论事关自己还是秦延宸,这个案子她都非查不可……

在案子没有任何进展时,曾末被刑部收押了,原因是在书院杀害同窗(李子安)。李子安与曾末同个寝室,死的前一天有书院同窗看到两人争执,曾末扬言要杀李子安。当天夜里李子安便死了,旁边只有一身酒气的曾末。

曾末是曾潭遂的庶出儿子,李子安是李太傅最小的儿子,李太傅是当今皇帝的老师,与皇帝同岁,深受皇帝敬重。宋家不想因为曾末得罪李家,对曾末不管不问。秦延宸把曾末的案子告诉唐双双,让唐双双私下查。

唐双双跟曾末相处的这段时间,很喜欢这个大男孩,对他有种特别亲近的感觉。去刑部大牢见了曾末几次,曾末没想到唐双双会想为他翻案,很是感动,也再三说明他是无辜的。

唐双双决定去案发现场看看,却没有适当的机会。

在唐双双为难之际,秦延宸邀请风诤进书院为今年科考的学子讲课,唐双双装成婢女跟随。在风诤讲课时,秦延宸为她争取机会,顺利进入案发现场,无奈案发现场已经被人破坏,仅能确定李子安的致命伤是烛台,案发后烛台被曾末握在手里。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曾末,仅有曾末坚持自己没杀人,形势对曾末非常不利。

李太傅给秦延宸施压让秦延宸赶紧判罪,均被秦延宸以各种不靠谱的理由给打发了。李太傅气极,把事情捅到皇帝面前。秦延宸受到皇帝的责罚,案子交由平国公负责,曾末处境危急。

秦延宸因此而被皇帝禁足一个月。唐双双面临抉择,理智上她应该放弃救曾末,不趟京城的浑水;感情和她的职业操守让她无法眼睁睁看曾末受不白之冤。在曾末案子开堂审理的前一夜,她决定去

看李子安的尸身。出门便遇到一身夜行衣的秦延宸。

唐双双与秦延宸来到李府,经过一番打斗之后,唐双双才有机会短暂的接触到李子安的尸身,发现李子安的尸身有异,却来不及细看,就被秦延宸带走了。甩开李府的人后,秦延宸提醒唐双双李子安的症状是不是很像一个人的?唐双双这才意识到李子安的症状很像墓里的常夫人的尸身……

唐双双陷入迷茫,常夫人、李子安的尸身他们都没有机会仔细查验,他们尸身上隐藏的秘密他们都无法探知。曾末的案子开审又仅在,唐双双纠结不已。秦延宸却突然说:“唯生是曾潭遂的小字。”

秦延宸带唐双双连夜闯宋府,唐双双用唐氏(宋寡妇)留下的那张纸条逼曾潭遂明早出面为曾末延迟判案时间。曾潭遂不解唐双双为什么会为曾末做到这个程度,唐双双称曾潭遂没有资格知道,如果曾潭遂明天不出现在公堂上,就让曾潭遂声败名裂。

唐双双有种常夫人、她爹娘、唐宛之、李子安的死都是同一批人所为,但她没有有利的证据证实。五个死者中,她仔细接触过除了她爹娘的尸身就是唐宛之的。唐宛之的尸身看似又跟其他四具尸身的不一样,唐宛之的尸身在她离开丰城时已出现大面积的腐烂,无法确定是否一样。而曾末的案子却不能有差池。秦延宸让唐双双先把重点放在曾末的案子上,不能牵扯过多,阻止扩大影响。唐双双答应。

公审当日,刑部韦大人主审,秦延宸旁听。曾潭遂出现在公堂上,让刑部的人不敢对案子下定论。另一方面唐双双决定再次去书院李子安与曾末的寝室勘察,要进书院时被顾长歌带走。唐双双才知道书院有埋伏。

顾长歌为唐双双分析案子,唐双双佩服之余又对顾长歌有了疑虑……

曾末的案子有了曾潭遂的介入,李家人的态度有所缓和,不像之前那般强硬。在堂上曾末的嫌疑还是没有被解除,而曾潭遂和其他宋家人根本没看他一眼,让他心里格外难受。曾末回到狱里,听到看守他的人讨论他的案子。知道主审官不敢得罪李、宋两家会刻意拖延时间,曾末的案子没有足够的证据,曾末就得一辈子被关押。家人的冷落与被冤枉的双重打击让曾末对未来绝望了,决定自杀。

唐双双从秦延宸那里也得到了同样的消息,曾末的案子要是没有确凿的证据会面临两种结果:关押一辈子或案子的关注度降低后被李家人杀害。

唐双双知道曾末是她同父异母的弟弟之后,对待他案子的态度比以前更加专注。秦延宸安排她去狱里见曾末,唐双双到的时候正好撞见曾末要自杀……

唐双双把曾末骂了一顿,曾末知道唐双双是他姐后,心里也没之前难受了。唐双双让曾末回忆案发前后的所有细节,事无巨细地告诉她。

在案发前,书院举行了一次考试,是有关今年科举考试的。曾末之前听风诤与院里的夫子谈论过这方面话题,他觉得很有意思就记录下来,考试的时候正好是那一题,曾末就把风诤谈论的内容写上去。考试结果下来后,发现他和李子安的卷子一模一样。所有人都认为是曾末抄袭李子安的卷子,曾末不服与李子安和同院的学子大吵,李子安也找曾末理论。曾末去找他之前做的记录,发现已经没有了。曾末确定是李子安拿了,李子安不承认,两人发生争执。曾末盛怒之时,扬言要杀了李子安,然后跟几个同窗喝酒。回到他和李子安的寝室时,听到李子安的尖叫声,醒来的时候李子安已经死了……

唐双双确定是有人刻意为之,但无法锁定凶手。一方面是跟唐宛之他们的死相关,一方面是与李子安结仇的人。从秦延宸的言谈中能确定他不希望事情闹得太大,从而影响今年的科考。

科考如期举行,大量的学子聚集京城。平国公、安国公、镇国公等人都纷纷接纳大量优秀学子和人才,常智勇和极少数的学子选择了秦延宸。常智勇特地见了唐双双,把常夫人、唐宛之的尸身变化情况告诉唐双双。常智勇在唐双双跟秦延宸离开丰城后,决定去常夫人的墓里看看,发现常夫人的尸身并没有所谓的防腐而是大面积腐烂,与唐宛之的尸身一样。

皇帝看到秦延宸府里也接纳了不少本届的学子,既欣慰又有危机感,害怕秦延宸的势力强大,会翻‘乌台案’案。在淑妃的安抚下没有干涉秦延宸的举动,但又私下派人密切关注秦延宸。

唐双双将常智勇私下见她的事告诉秦延宸,秦延宸让唐双双先别查曾末的案子。唐双双不解,两人发生争执。

秦延宸意识到有人在刻意模仿前太子的‘乌台案’,当年他年纪太小,对‘乌台案’的事情记得不多,‘乌台案’事件被皇帝下令封锁,他看了花了二十年的时间也仅仅查出一些蛛丝马迹。司马长峰通过司马青让秦延宸近期不要轻举妄动。

唐双双经过分析,发现了可以把曾末的案子独立解说的方法。秦延宸却不见客,这让她异常失望。司马宁见唐双双与秦延宸有嫌隙,怕唐双双转而投向顾长歌,主动帮忙调合两人的矛盾。

秦延宸细想之后也觉得对唐双双有点过分,见唐双双也为他着想,还想着把曾末的案子独立出来,同意了她的做法。

秦延宸与唐双双的互动落在皇帝派来的暗卫眼里,激起了皇帝的怀疑。

皇帝不能直接对秦延宸下手,选择了唐双双……

唐双双被皇帝的护卫带进宫,交给惠妃处理

秦延宸知道后决定进宫,司马青长年跟秦延宸在一起,感觉到了秦延宸近期的异状,司马长峰确定秦延宸的装傻是为了活命和积蓄势力,建议秦延宸放弃唐双双。

宫中折磨人不见血的方式很多,唐双双的聪明在宫中没有发挥的余地,她说的任何话都没有被惠妃传出去。惠妃从曾愿那里得知唐双双是曾潭遂的女儿后,打算为曾愿除掉唐双双,这次正好有机会。唐双双精神、肉体都承受了巨大的琢磨,对秦延宸的袖手旁观很绝望。

皇帝对秦延宸没有过问过唐双双的事情很满意,对秦延宸欺瞒他二十年的事仅做小处罚。

在惠妃要对唐双双下手时,顾长歌将她救出,救出的过程顺利得唐双双讶异,实则是秦延宸在暗中帮忙。唐双双与顾长歌安全后,唐双双发现顾长歌的夜行衣很眼熟,想起曾经在丰城的义庄见过类似的绣品和布料。顾长歌承认自己的身份,并提出带唐双双离开大秦回漠国,被唐双双拒绝。唐双双无法信任顾长歌,并质问顾长歌在一系列的事件里扮演什么角色,又与她爹娘的死有什么关联……

顾长歌提及二十年前的乌台案,唐双双意识到秦延宸不让她继续查案的原因。秦延宸接手刑部的第一个案子就接近‘乌台案’,但关于更多乌台案的细节她并不了解。皇帝排斥任何与‘乌台案’相关的事情,顾长歌、刑部以及平国公、镇国公、六皇子等势力直接或间接把‘乌台案’推出来,受影响最大的会是秦延宸。

皇帝接到的奏折大部分跟‘乌台案’有关,秦延宸欺瞒了他二十年又在刑部历练,对秦延宸的态度举棋不定,无法下定决心是留下秦延宸还是除掉他。

司马长峰跟了皇帝几十年了解皇帝的脾性,皇帝性子多疑,若是不反击,秦延宸与司马一族将遭受灭顶之灾。他当年与前太子绝交的招术如今再用没有成效,秦延宸也早已长大成人,便将‘乌台案’的始末告诉秦延宸……

‘乌台案’涉及叛国罪,案发时大秦与漠国正在打仗,前太子负责军粮,平国公负责监军,军粮却迟迟没有送到前线,让大秦将士伤亡惨重。皇帝去东宫见太子,遇到一只信鸽,信鸽里有前太子刚写的信件,里面略微提及大秦国事。皇帝觉得有异,让人查收件的人,居然是漠国人,还是漠国皇族。皇帝大怒,将前太子赐死,太子妃在同一时辰自杀,投靠前太子的学士在宫门前集体自尽,求皇帝放过秦延宸……

秦延宸想起当年他刻意遗忘了画面,他被人抱到宫门看大批学士血溅宫门,醒后他装傻充楞躲过皇帝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司马长峰让秦延宸记住当年为他而死的那些学士,不要再做救唐双双这种莽撞的举动。司马长峰表示,有人在刻意让‘乌台案’的事再重演。

唐双双虽对秦延宸心有怨怼,但事关重大,还是想把顾长歌的身份告诉秦延宸,却被多卢打晕带出京城。

秦延宸派出查唐双双行迹的探子没有回来,决定去找唐双双,留了书信给司马长峰。信里写道:如果连协助我的人我都能放弃,还有谁会用性命护我。同时,秦延宸让司马长峰辞官,带领司马家族的人归隐,他想借此机会为前太子翻案。司马长峰看信后又气又欣慰。

多卢为保卫顾长歌偷偷跟顾长歌回京城,唐双双借此机会逃脱,与前来找她的秦延宸相遇。唐双双看到秦延宸又惊又喜,将顾长歌的身份告诉秦延宸。秦延宸对唐双双在宫里所受的苦感到很歉疚,表示这次回京后他们很可能要去国外待一段时间,提前帮唐双双实现周游列国的梦想。唐双双对此并不在意,跟顾长歌相处的这几天,她把几起命案梳理了一遍已经能还原出细节,但不确定是不是应该公之于众。

秦延宸与唐双双回到京城,整个京城都在拘捕唐双双。唐双双推测是顾长歌做的,对顾长歌的行为很心寒,顾长歌为了让她在大秦无立足之地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司马青将秦延宸和唐双双接去刑部,司马青平时虽聪明,但他从来没怀疑过秦延宸之前是在装傻,对跟之前完全不一样的秦延宸不知道该怎么相处……

唐双双赶到刑部时,曾末的案子正在做判决,被唐双双的到来打乱了。

唐双双起初在解案的时候,单独把曾末的案子提出来,并没有把丰城的案子牵涉进来,但依旧被有心人曝出。

顾长歌让爱慕他的司马宁出现在刑部,司马宁不知道顾长歌的真实身份,把顾长歌给她的信交给秦延宸。那封信与‘乌台案’事件的信折叠方式一模一样,让皇帝下定决心要处掉秦延宸和司马家族。司马长峰对司马宁做的事很无奈,但指责也无济于事。秦延宸让暗卫暗示唐双双自己行动。

当夜,皇帝一旨圣旨赐杀司马全族,又亲自去赐死秦延宸。所有高官大臣人人自危,无暇它顾。唐双双去刑部大牢将曾末救出。

奉旨的太监赶到司马府时,司马府已经变成一片火海;皇帝也没有找到秦延宸,大怒不已,下令封锁全城。

唐双双与曾末费了一番力气才离开京城,与秦延宸会合。唐双双不解秦延宸为什么会为她和曾末做到这种程度。秦延宸只表示京城会大乱,多个人保护他会更好。唐双双以为秦延宸会说别的,心里很失望。

秦延宸、唐双双、曾末会合时,多卢的箭瞄准想将唐双双杀死,被顾长歌制止。顾长歌称事情才刚刚开始,唐双双最终会到他身边……

《本书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