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供给侧改革”已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之一。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11月17日,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11月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指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12月7日在发改委调研时,李克强再次指出,要从“供需两侧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遇到的问题和使用的对策也就不同。中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在打破需求管理的路径依赖,反映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治理的新思路。从中

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一般消费品堆积如山;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国外高品质商品的消费需求如饥似渴,不惜重金全球“海淘”。这反映出中国经济的症结不在需求侧,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侧出现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与之对应的便是“供给侧”,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宏观调控着力激活微观活力,在减税、金融改革等方面,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增加有效供给。这种供、求两侧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是符合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正确选择。当前,进行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第一,有利于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既要有眼前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要考虑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宏观政策在需求侧还是在供给侧上做文章,不是非此即彼,只是有所侧重。“三驾马车”是从经济运行的结果出发的,便于宏观调控进行短期的逆周期调节,而供给侧是从经济运行

的源头入手,从产业、企业角度观察认识问题,更加突出长远的转型升级。

第二,有利于解决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而一些有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却得不到有效供给,出国购买日用消费品成为“海淘一族”的新选择。更突出的问题是,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都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并存造成的“供需错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就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培育新的发展动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第三,有利于更多力促经济转型升级的改革举措真正发力。中国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问题方方面面,但核心是体制机制问题,供给侧改革要求进一步破除制约供给的政策瓶颈,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完善价格市场形成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破除市场和货物运输中的“中梗阻”现象,降低流通成本,畅通供需渠道,鼓励更多市场主体进入供给侧,释放改革红利,这必然使更多的政策措施真正发挥其作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