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崛起下僚 第十一回 大礼议金銮殿风起云涌 探花郎翰林院走马上任(5)

翰林院就在千步廊,与皇极殿隔一道红墙,五府六部都在红墙之外,东公生门、西公生门是进入皇宫的便门,有内堂五楹,堂西是读讲厅,堂东编检厅,还有状元厅、典簿厅、后堂。后堂之东是藏书库。后堂之内,还设有皇帝宝座,供皇帝驾临时专用。

这里既是储才之地,同时又是读书的好去处。在这里上任第一天起,徐阶就依可久的嘱咐,不多走一步,不多讲一句,只要没有旨令下达,就埋头读书,了解前朝掌故、诏书的格式,研究大明的律令,包括前朝的非常事件的发生过程、处理手段。这一切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上任不到三个月,也就在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十二月,大礼议风波又起。

话说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春,大礼议以嘉靖帝的暂时让步而告一段落。当时的谕旨是:称孝宗为“皇考”,孝宗的皇后慈寿皇太后为“圣母”,也就是接受了继统同时继嗣的主张,至于自己的父母亲,则尊为兴献帝、后,再加上“本生”两字,不用“考”。

这年的十二月,南京有个刑部主事叫桂萼,与同样是南京刑部主事的张璁,还有南京兵部侍郎席书,共谋揣测称孝宗为“皇考”,称自己父母为“本生父母”并非嘉靖皇帝的本意,是朝中大臣竭力主张的结果。他们看准了机会,就由桂萼再次上书,推翻前议,坚决主张称孝宗为“皇伯父”,兴献帝为“皇考”,时仍健在的兴献王后为“圣母”。在大内为兴献帝立庙。史书称“上得疏,为之心动”,说明这主张,正中嘉靖下怀。于是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发生了一场浩劫。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正月,桂萼的奏疏发下,令群臣“详议”。大学士杨廷和见群奸误导,嘉靖胡为,朝事已不可为,再次请求致仕并获准。杨廷和立马打道回乡。力主尊奉孝宗为“皇考”的杨廷和这棵大树一倒,张璁、桂萼精神大振,大礼议的巨浪又迎面扑来。礼部尚书汪俊召集大臣七十三员上疏反对桂萼之见。见廷臣反对的势力强大,嘉靖急传圣旨,命在南京供职的张璁、桂萼、霍韬来京。此时,徐阶的同僚修撰舒芬按捺不住,开了几炮,被“夺俸三月”;御史朱制、马明衡开了几炮,被杖八十,削职为民。相继论救朱、马两人的御史季本、陈逅、户部员外郎林应聪被下诏狱,后都被贬官。紧接着,徐阶的同僚修撰唐臬、编修邹守益据理力争,结果是“守益出位妄言,姑置不问,余皆夺俸(停发工资)三月”。

此年五月,接杨廷和位的首辅、大学士蒋冕在首辅的位置上**还没有坐热,就要求退休回乡,接着尚书乔宇致仕回乡。六月,张璁、桂萼从南京赶到,被破格提为翰林学士,成了翰林院的主管,徐阶的顶头上司。“考”兴献帝的势力大增,于是翰林院反了天。修撰杨慎纠集三十六位同僚,反对张、桂进翰林院,耻与张璁、桂萼为伍,“愿贬罢归”,也就是集体辞职。接着伏门事件便爆发。

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