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少年徐阶 第一回 小徐阶知也寺拜访知也 老夫人徐府厅细说前缘(2)

刹那间,方丈室内,只存三人:老僧知也、小沙弥、徐阶。其时气息奄奄的老知也脸色忽然红起来,两眼露出亮光,不知会说出什么话来。

室内,稚嫩的小沙弥一脸严肃,忐忑的小徐阶一头雾水。

终于,老知也开口了,他的嘴微微嚅动着:“小施主,老衲与你祖前世有缘,你祖父有一信件,在蒲团之下,你可取看。小知也与你此生有缘,日后自见分晓。你一生前路坎坷,风波自多。老衲送你几句偈语,一生受用。你听明白了。”徐阶听了这似从天外传来的干涩枯硬的话语,不禁头皮发胀,不由自主跪下受偈。徐阶唯恐漏掉一个字,于是凝神细听。“长江上头遇豹言吉,欲挽狂澜己下地狱,庙堂高处须防纪纲,高山逢揖惊涛骇浪。”那声音渐渐轻了下去,轻下去,只听得老知也一声叹息,圆寂了。

知也寺撞起了丧钟,响起了梵呗,钟声伴着梵呗由近及远,散向四方。徐阶在小知也的伴送下,心情沉重地走出了山门。

入晚,松江郡城西门内德丰桥徐府堂屋正厅,四盏灯笼通明,徐阶祖母黄太夫人端坐正中,母亲顾夫人陪坐一旁,身后是一幅佛像,两旁堂联,左为“诗书礼乐从吾心之所好”,右为“功名富贵听天理之自然”,是徐阶父亲徐黼手书。此时,垂手侍立一旁的徐阶向祖母黄太夫人讲述着去知也寺的经过。闻听知也圆寂,黄太夫人悲从中来,不免感叹人生的短暂,接了徐阶带来的丈夫徐礼遗下的书信,恭敬捧读后,摆在了供桌之上。至于那四句偈语,总的感觉不大好,只出现一个“吉”字,其他不是“下地狱”就是“惊涛骇浪”,无论如何探究,总觉其意扑朔迷离,只能留待以后推敲了。黄太夫人便对徐阶说:阶儿,近“ 前来。你已十岁,祖先的经历应该让你知道了。”

徐阶瞪着两眼,非常好奇地听祖母讲祖辈的故事。

原来徐阶祖上本属草根。曾祖徐德成,绰号佛子,居华亭小贞徐家浜,世代务农。徐德成是个虔诚的居士,一生行善。德成有个独子,取名徐贤,就是徐阶的高祖。曾祖去世,高祖徐贤迁居泗泾,迁往泗泾的缘故是那里还有可开垦的荒地。大明朝鼓励开垦荒地,对新开荒地征税较少。高祖徐贤迁往泗泾之后,开了不少荒地。但因膝下有四个儿子,日子还是过得很艰难。这四个儿子,按仁义礼智排行。三子徐礼,就是徐阶的祖父,成年后因家境贫困,入赘郡城西门内德丰桥的黄府,与黄府独女也即黄太夫人结为秦晋之好。徐家一脉入住郡城,从徐礼开始。

话说这徐礼,也秉承祖上遗风,乐善好佛,郡城人称乐善公。徐阶祖母黄太夫人,知书达礼,才貌双全,所以结缡后夫妻琴瑟和谐。徐礼生了四个儿子,因望子成龙心切,儿子们的名按黼黻冕旒排序。由于黄府经济宽裕,可供儿子上学,所以从第四代也就是徐阶的父辈开始,徐家子孙有了功名,走上了仕途。徐阶的父亲徐黼,号思复,在宣平(今浙江武义)为官,任职县丞,地位相当于副知县。徐阶的母亲顾夫人乃徐黼继配,生徐阶、徐陈、徐陟,而原配夫人林氏生徐隆,乃徐阶长兄。徐阶是徐黼次子,生在徐黼武义任所。二叔徐黻,号敬斋,做到省祭官。三叔徐冕,号企斋,没有子嗣。四叔徐旒,号谷阳,正德年间举人。

说起自己的丈夫徐礼,黄太夫人沉溺在幸福的回忆之中。原来徐礼既崇佛,又讲信用,说出的话,从不改口,必定履行,有些侠义之心,是松江民间公认的长者。那时候,兄长徐义在泗泾务农,常来府城购物卖粮,事毕往往日已西斜,就来到城中兄弟徐礼家中。每逢兄来,徐礼必端正衣冠,恭敬侍奉,徐义喜饮酒,徐礼必备酒水款待。

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徐礼四十九岁,松江的风俗做寿是做九不做十,所以长子徐黼从宣平县赶回松江,为老父做五十大寿。不料由此,横生出一段忧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