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调和鼎鼐 第二十六回 邹应龙一封弹章严嵩倒 徐华亭三条政纲气象新(3)

果然,大太监在重金利诱下出卖了小太监,向嘉靖揭发说蓝道行与小太监通同作弊,每次圣上的提问手书,都先让蓝道行看过,所以能对答如流。嘉靖一听,立即大怒,不问情由,杀了小太监,将蓝道行打入大牢。当然,严嵩付出的代价不小,达千万金之多。

严嵩在朝中的党羽都盼望严嵩复职。他们互相串连,利用各自的人脉,许以重金和升官,说动锦衣卫头目对蓝道行严刑逼供,迫他交代是徐阶的指使。没想到的是,这蓝道行既不爱钱,又不惜命,遍体鳞伤的蓝道行躺在地上,嚅动着满口是血的嘴说:“你们诱我诬陷忠良,必遭天谴!”锦衣卫头目害怕了,他们不怕“天谴”,怕的是天子知道逼供之事,必然脑袋搬家,又怕严嵩复职不成,首辅徐阶知道了,也不会有好果子吃。一个个束手无策。

没过几天,狱中的蓝道行伤重而死。严嵩复出的阴谋就此泡汤。

蓝道行究竟是什么人?他的乩语指严嵩父子为奸臣,究竟出于何种动机?后人猜测甚多,徐阶买通啊,蓝道行也信奉阳明心学啊,都是不经之谈。这秘密,后来被徐阶发现了。

且说邹应龙,虽然提拔为正五品,但听说圣上仍眷恋严嵩,蓝道行下狱而亡,不免紧张,怕步蓝道行的后尘。倒是徐阶,对他百般调护。徐阶以首辅的身份把他找来,告诉他直道而行,问心无愧,公道自在人心,不必过于害怕。好说歹说,邹应龙才赴通政司上任。

下朝以后,徐阶命夫人备了些酒菜独酌,张氏陪坐一旁。闲话之中,徐阶说起了邹应龙的恐惧,说起了蓝道行惨死。听说蓝道行已死,那张氏惊得站了起来。徐阶边啜边说:“扶乩之人,皆是蒙骗,夫人不必为之伤心。”张氏神色慌张,转身入房,取出一笺说:那道士前次来“访不遇,留下一笺,说听得死讯才能让老爷看,否则,大祸降临。所以一直未敢告知。”徐阶想,这道士必然是故弄玄虚,便放下酒盅,不经意地拆开密封,抽出一笺,劈头一句就写:“徐公子尚记当年扬州道观救助之事否?”徐阶大吃一惊。

原来蓝道行就是当年扬州郊外道观中的那个孩子。世上的事竟然这等巧?他是怎么学会扶乩的?要报恩也犯不着送命啊!徐阶心绪不宁,手忙脚乱,酒盅也打翻了。见丈夫忽然变颜变色,张氏赶紧抹干了桌上的残酒问:“老爷这是怎么了?”

徐阶定了定神,便把当年蓝老道、蓝果的事儿讲了一遍,叹了口气说:“没想到道行就是蓝老道的孙子,舍命报恩来了。”张氏听后,不禁唏嘘,接过徐阶手中的信笺读下去:“贫道浪迹江湖,听闻不少严嵩父子恶行,故特来京城,替天行道,不独为报恩也。求仁得仁,何怨? ”

话虽如此,徐阶顿生“伯仁为我而死”之叹。

徐阶当上首辅后,朝廷的气象确实有了不同。值班室墙上的三条标语,是他深思熟虑之后总结出来的三条政纲。

简言之,“以威福还主上”就是为首辅定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家的主子就是皇帝,首辅不过是主子的辅佐。严嵩当政,就利用嘉靖隐居深宫,唯独自己能蒙召见、沟通,或假托嘉靖旨意,或巧妙地把自己的主意转化为嘉靖的旨意,操纵嘉靖,擅作威福,以致“天下知有嵩,不知有陛下”。拨乱反正,首先就应把威福还主上。皇帝的旨意得当,辅臣的辅就体现在执行;皇帝的旨意不当,辅臣的辅就是诤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