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调和鼎鼐 第二十五回 大明王朝国运势如累卵 一代权相家宴投石问路(5)

严嵩凄然一笑:“老朽年老体衰,精力不济,无能为矣。但老朽为政二十余年,积怨自然也多,只恐致仕之后,子孙安危,毫无保障,故拜托少湖日后照拂……”话未说完,严嵩扬手一招,内堂跑出来一大批家眷,围在桌边,跪伏于地。徐阶大惊,慌忙起立,连声喊道:“折杀!折杀!”又转身对严嵩说:“大人过虑,不致如此!”严嵩垂头叹了口气说:“犬子严世蕃聪慧,但玩物丧志,非保家之子。转托少湖,也非得已。”徐阶心头凄然,一代权相,到此地步,也实在令人寒心。自家世代崇佛,慈悲为怀,想到这里也就一口应承了下来。

回府以后,徐阶心潮难平。张夫人告诉他,说是有个方士蓝道行来访未遇,走了。

我与方士从无来往,这蓝道行何方神圣,居然来访?理不出什么头绪,徐阶又想到了严嵩,他今天一反常态,对自己特别热情,又托以家事,堂堂首辅,也怪可怜的。徐阶从未想要严嵩的脑袋,只是想拱他下台,他不下台,这大明王朝就无宁日。他忽然又想起严嵩六十八岁大寿时向夏言敬酒三杯的情景,这情景发生在同样的场合,今天严嵩如此动作,看来是把自己当做对手了,越是如此,越是防人之心不可无,自己得处处小心。

此后,徐阶在西苑值班,嘉靖召见时,他发现嘉靖的身边多了一位新的方士。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真人陶仲文去世以后,嘉靖虽说照常斋醮,但气氛已大不如前,而今身边又来了个真人,不知这真人又会把嘉靖迷惑到何种程度。这么一想,就不免多看了几眼。那真人四十多岁光景,身材瘦削,道冠道袍,手拂拂尘,面容倒有几发慈祥,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见徐阶凝视,那真人并无反应,真有些宠辱不惊的气度,倒是嘉靖说话了:“徐爱卿,此位乃真人蓝道行。”徐阶闻言一愣,又听嘉靖说:“日后赞朕玄修,就是蓝真人了。”嘉靖转过脸对那真人说:“此位是朕的次辅徐爱卿,今日见过,日后应通力合作助朕斋天。”徐阶点头称是,那蓝真人拂尘一甩,单掌竖胸前喊了声“无量寿佛”。

徐阶回府以后,蓝真人的形象在自己眼前挥之不去,总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几天前来府访我的,据说也叫蓝道行,这里边有何蹊跷?

思来想去,徐阶毫无头绪,只得暂且放下。

转眼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这一年不寻常。正月,北京城中“大风扬尘蔽空”,连续几天的沙尘暴,接着老天跺脚,京师地震,这是天灾。人事呢,鞑靼进犯大同,掳走了大同守备刘守臣;江西寇盗充斥,社会动乱;福建倭寇攻占永宁卫(今福州泉州东)城,指挥、千户降倭;两广张琏聚众造反,波及三省……天灾**,嘉靖焦头烂额,只有不住地斋天,求神问卜。

嘉靖求神的手段又多了一种,是唐宋时传下来的扶乩,而蓝道行就擅长此术。

一天,蓝道行设坛请神,事前嘉靖就把欲问的问题用御笔写在纸上,不让蓝道行看到,密封以后,命太监在坛前焚烧。蓝道行仗木剑挥舞,烧符,急急如律令”一番之后,神仙降临,两个太监扶住丁字型木“

尺两端,木尺中间那向前伸出的一根棒端部有一下垂的木柱,这木柱就是神仙的笔,神仙用它在沙盘上写字,以卜吉凶。此时,蓝道行说:“圣上有问,请仙姑指示。“‘’”

”稍停又说:圣上问仙姑:天下何以不治?

那两个太监的手颤动了,木柱在沙盘上画出了轨迹。嘉靖走近细看,那轨迹居然是“贤不竟用,不肖不退耳”。嘉靖又书一纸,仍密封交由太监焚烧。此时蓝道行似已昏睡不说话了。木柱抖动一番,竟是“贤者辅臣阶,尚书博,不肖者严嵩父子耳”。再焚一纸,又是“留待皇帝自殛”。后人从乩语推测,嘉靖随后的提问是“谁为贤者,谁不肖”,“上仙何不殛之”两问。问毕,蓝道行打个哈欠醒来,焚符送神。

这一次,嘉靖有些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