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承题破题

对于第一题很好回答,虽然庞统没当过什么高官,从政经验基本为零,但毕竟有超越千年的见识。古代治国无非是那么一套,上过历史课的基本都知道,古代社会就是地主阶级和普通百姓间的矛盾。一般开国初期,人口较少,田地荒芜,政治清明,百姓能分到土地,安居乐业。

不过到了王朝中期大地主就开始兼并土地,让很多拥有土地的百姓失去安身立命的田地,变成自己家的佃户。这样的风气盛行,大量的财富集中少数人手中,有人穷的吃不上饭,有人富的放屁都流油。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就是封建社会后期的真实写照,丰年时候百姓种出的十成粮食能留到手中一成勉强活命,等到灾年的时候百姓根本活不下去。不造反怎么办?不造反如何活下去?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打出口号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看起来是豪气干云,其实只不过是在秦末严酷的法令下求一条活路而已。但凡有一线生活的希望,谁会把脑袋放到裤腰带上造反?

荆州连年大战,人丁凋零,庞统建议把世家大族控制的土地分给百姓播种。并且降低赋税和收租,让百姓能有口子活路。政府鼓励生产,多生的孩子政府给一定的补助。而且如果有地方发生水灾旱灾,政府要及时赈灾。庞统也知道刘备供养大军,钱粮不多。他提出可以向荆州本地的士族借粮,待秋收过后,还粮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利息。

这样即不得罪这个时代基石,各大世家,同时又能为老百姓谋利。世家大族因连年兵祸很难招收佃户,乐的政府出面解决。虽然拿出粮食心有不平,但年后就能换的一批新粮,省着粮食放在仓库里发霉,这一气一喜之下也就释然了。

第二道题“乱世之中当何去何从?”这也不难回答,第一题是考验这些荆州才俊的内政能力,第二题就是考验战略眼光了。诸葛亮被称为军事家、政治家,其实反倒不如称他为战略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在当代很多人都能于他并肩。比如周瑜,郭嘉,但周瑜为什么斗不过诸葛亮,一个是因为胸襟气度,令一点就是因为战略眼光。

庞统也像在孔明面前一样,简述了一下西川的重要性,想必肯定能引起刘备的重视。尤其在本篇策论的末尾,还加了一句原本出自刘备的话:“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第三道题“如何评价曹操?”这道题很有意思,说白了是立场问题。虽然刘备嘴上说:“恨不得寝汝肉,食汝皮。”但庞统猜测二人肯定十分谈的来,惺惺相惜,否则就不会有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典故,曹操也不会说出:“天下英雄为我和使君尔”。

虽然两人惺惺相惜,但估计刘备肯定不希望自己手下和曹操也惺惺相惜,否则这立场也太危险。但如果过分贬低曹操又会引起刘备不快,庞统思考片刻,在此题上只写了寥寥数字。

“曹操,雄才大略。但不思报效国家,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虽然庞统动笔比较晚,但他是率先写完的,因为他心中有明确的思路。看着四周还在苦思冥想的莘莘学子们,他的心头不尽升起意思快意。他摆了一个自己为不错poss就潇洒交卷了,那成想他身后的小厮给他好一顿鄙视。在多位小厮眼里,庞统这货就是来混吃混喝的。

……

骏马忙乎完了伯乐也不能闲着呀!刚刚忙乎完陪媳妇吃完饭的刘备这不紧接着就颠颠儿的来阅卷吗。要说夫人问题,刘备一想就头痛,自从原配发妻死了后这续弦的孙夫人可不是省油的灯,如果上天能给刘备一次重新再来的机会,他真想面对孙权高呼三个字——求退货。

本来看孙小妹年轻貌美,刘备还有点小窃喜,感觉自己年过半百捡了妙龄少女真是赚到了,不过这孙小妹好武不好文,好听点叫活泼好动,说不好听的这简直就是一惹祸精。自从来了这左将军府,就没消停过。

而且孙小妹的侍女都配刀剑,每次一起饮宴的时候刘备都有种自己仿佛是当年刘邦参加“鸿门宴”的感觉。一次两次还行,这么长时间简直就是一种精神折磨,有时候刘备自己都暗自琢磨,自己和军师是不是被孙权诓了。这跟不是什么周瑜设下的计谋,把自己困在江东,而是本来孙权就要把孙尚香这个嫁不出去的赔钱货甩给自己?说不定这碧眼小儿现在正偷偷躲在某处乐不可支呢!

拖着疲惫的身躯他来到了中堂,有时候刘备有些赶到力不从心,看来就算在厉害的人也逃脱不过岁月的摧残。想当年十八路诸侯会盟之时,他刘备与二弟关羽,三弟张飞在陈留关前血战吕布,那时候何曾疲惫过?现在事业大了,不用自己亲自上战场了,只不过是批批公文,居中调度,就已经疲惫的不行。

简雍倒是十分有眼色,他上前道:“主公,要不然我们今日早些休息,明天再看这些士子文章如何。”

刘备摆摆手示意不必:“算了,我还是看看吧!早看完早些通知那些等候结果的士子,对了,这批文章你们看后有没有那篇是特别出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