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移民大军的危机

移民大军日夜不停的拼命地行进,顾不得百姓的抱怨,士卒们亮出了刀枪,用武力强迫着他们行进,拿出吃奶的劲儿拼命地行进。现在,是只能靠拳头讲理的时候了。

人人挥汗如雨,就连骑在马上的庞统和杨修都灰头土脸一身狼狈,然而就是这样紧赶慢赶,最终他们还是被蜀军的先锋铁骑追上来了。

正午刚过,车队刚刚吃过午饭,正急急向前赶路,忽见空中飞鸟甚急,掠过他们头顶向前疾飞,庞统勒马回头,手搭凉蓬向远处望去,只见地平线上出现一个黑点,黑点迅速变大,渐渐看清是一支骑兵队伍正疾驰而来。

庞统脸色大变,大叫道:“不好,蜀军果然追来了。”

杨修这时也看到了追兵,立即拔剑大叫道:“快,快,飞速前进,号令所有人马上前进。能丢下的全丢下,慌甚么,你、你、你……胆敢乱跑不听号令者杀无赦!”

杨修平时也是一个聪明人,可是如今惊慌之下拔剑在手,语无伦次地下着命令,他已经不顾庞统才是三军之主的地位,看来此刻心里定然是害怕极了。

后阵策马驰来一人,在所有人都显现将惶失措的时候,此人仍是衣甲整齐,他疾驰到庞统杨修面前,朗声说道:“两位大人,咱们不能再走了,除非丢下这些百姓,否则咱们根本不可能摆脱追兵。此时再亡命狂奔,势必阵形大乱,兵士亦胆气尽丧,不敢抵抗,那就大势去了。以末将看来,这是蜀军的一支先锋人马,其兵虽锐,人却不众,我们未尝不可一战,如今须得赶紧排兵布阵以迎之。”

这员将领生得俊朗,一身甲胄更显英武。因为一路急行军,盔甲又重,他白皙的脸上一片潮红,隐隐泛着汗渍。庞统自然认得此人,他就是曹操派遣的领兵将军朱灵,官至军都护军,统帅这两千护送百姓的人马。他先前在氐人之战中率军为张颌解围,后来也助庞统攻下了氐人大营,也算立了不小的功劳,但不知道为何曹操对他始终不喜,最终让他率军返回长安。

杨修此时畏敌如虎,他哆哆嗦嗦的道:“敌骑飞奔如虎狼,我们有五万百姓做累赘,如何能与之一战?朱将军,你听本主簿吩咐,速速带兵阻挡敌军,本官与司马大人带人赶路,能带出多少便带多少,总胜过停下来坐以待毙。”

朱灵懊恼杨修的无知,同时也着急道:“大人,这里地势开旷平坦,末将纵然领兵迎敌,敌军未必便肯乖乖听我摆布,若敌骑绕过我军军阵自侧翼攻击百姓,那时谁能挡住这虎狼之兵?大人,现在只能收拢人马原地备战,再也行不得其他的办法了。”

庞统立即表态,高呼道:“朱将军所言不错,如果我们一味奔逃,整个队伍都将拖成一条长蛇,一旦被蜀军骑兵段段切开,分割包围便只能任由他们宰割了。如今看来,敌人兵马并不甚众,就依从朱将军所言,与之一战,或有可为。”

庞统平日以出谋划策为主,兵书战策也只是一知半解,唯一上过一次战场,指挥作战也是热气球投机取巧之法,但是他有识人之明。杨修号称博学多才不假,但这并不代表他精通兵法,战阵经验丰富,尤其是现在他这副快要吓的尿裤子的模样,让庞统更加的瞧不起。尽管在庞统心里,一见蜀中铁骑追来,本能地就想逃走,逃的越快越好、越远越好,但他相信行伍出身的朱灵所言必有他的道理,既然逃是逃不掉的,不如反身与蜀军一战,实在到万不得以的时刻,他才能放弃百姓,独自带着几个人逃亡,庞统看上去大义凛然,其实比谁都怕死,毕竟他在长安有了自己的牵挂。

朱灵哪知道此刻庞统竟如赌徒押注一般,只是急病乱投医,其实根本没有与百姓共存亡的打算,先前的攻破氐人之法也让他由衷的敬佩,他还道这个得到曹公赏识的司马大人颇有见地,不禁钦佩地看了他一眼。

杨修眼看追兵越来越近,一时也没了主意,他虽然害怕但是也知道,司马懿和朱灵都不同意自己想走也走不了,只得说道:“那好,朱将军咱们该如何摆布才是?”

朱灵一看杨修也同意了顿时大喜道:“二位大人,你们看那边,离此二里,便是一座荒山,请二位大人速率百姓离开大路转移到山下去,末将集中长枪盾牌兵并布战阵,依据地势以阻追兵,蜀军不能绕过我们攻击后山,便只有与我一战,一线生机,或许可得。”

庞统想了想立刻下命令,当下便道:“好,杨大人,你速率百姓退往那座山下,我虽朱将军一起去迎敌。”

当下吩咐下去,一时间大路上人喊马嘶,驴嚎骡叫,有人哭喊,有人大骂,但却没有一个脚下迟疑的,庞大的队伍慌慌张张离开大路,在曹军引领下避往那座光秃秃的山脚,大路上人马一空,倒是舍下了许多筐子罐子,好像刚遭了劫匪的集市一般。

曹军的校尉、将领等维持秩序的不少人喊得声嘶力竭,驱赶着那些百姓,牛羊一般往山下集中,众百姓挤在一起,恐惧地望着越奔越近的蜀军铁骑。朱灵眼见蜀军铁骑将至,立即集中所有盾牌兵并摆大阵,让其长枪兵随后,露出尖锐的长矛,防止骑兵突袭,并且同时命令弓弩手们以盾牌为掩体藏于其内,战阵摆开,堪堪挡在所有百姓的前面,此时蜀军骑兵距他们只一箭之地。

随即又令其余将领率领骑兵和步卒在车阵左右侧翼排布成两个小阵圆阵,护住百姓侧翼,这两路人马骑兵在内,枪兵在前,步卒蹲身,枪杆儿拄地,一杆杆大枪森然前指,如同一片锋利的钢铁森林。

大阵刚见雏形,朱灵又飞骑令人通知后面的杨修赶紧撤退,庞统集中了少数百姓青壮充当预备,让数名老兵充当指挥的角色,并且让他们一见大阵吃紧便紧援补充。这边刚刚安排妥当,蜀军的那一路铁骑已然杀到。

朱灵单骑阵前,庞统站在后方,这沙场征战就需要放权给他了,朱灵鞍上横着长枪,眼见敌骑既未减速,直接向阵前冲来,不由心中暗喜。他暗暗计算着敌骑的速度,眼看敌骑卷着冲宵的烟尘猛扑过来,忽地把枪一举,厉声喝道:“放箭!”

弓箭手早已蓄势以待,一排利箭立即呼啸而出。曹军兵种中弓箭手配备非常多,这些精锐的士卒上马就是骑兵,拿起弓弩就是一名合格的弓弩手,这一轮箭雨铺天盖地,自空中俯射而下时,正是蜀军铁骑前锋堪堪冲进一箭之地的时候。

箭矢如雨,蜀军冲势正急,而且蜀军日夜兼程倒是也没有带什么盾牌之类的防具,现在被射得人仰马翻。朱灵不为所动,把枪一挥,再度喝道:“放箭!”

眼看曹军又放箭了,蜀军前方士卒立刻抱着马脖子,侧身躲在马腹的一侧,与其说他们是蜀军不如说他们是西凉军,这些士卒都是马超麾下的西凉骑兵,对于控马之数已经远远超越中原的骑兵。这一轮箭射,对蜀军造成的杀上并不算大。

蜀军虽然是仰视,不过此刻此刻也进入他们弩箭的进攻范围了,只见魏延一声令下,后方的骑在马上的蜀军立刻抽出手弩,这是经过诸葛亮改良的,单手就能操作,不过威力要比正常的弩要小,而且造价贵上许多。蜀军的弩箭飞来,朱灵也并不惊慌,骑兵带着弩无法装填,这一轮箭射下之后就没有威慑力了,那些弩就是摆设了。

曹兵纷纷躲入盾牌之下,蜀军的弓弩虽然犀利,但“嘭嘭嘭”大部分都射在盾牌之上,朱灵站在阵前,周围的盾牌兵更是把其护的严严实实,而庞统在后阵,虽然蜀军的弩箭威胁不到他,但出于小心的原因朱灵还是安排一些盾牌手护卫在庞统身边。

蜀军齐射过后朱灵命令弓弩手还以颜色,不过没想到蜀军的第二轮射击就开始了,猝不及防之下,这次曹兵的损失可有些大,很多弓弩手刚刚露头,举起弓箭和弩箭射击就迎来了蜀军的飞箭,当场毙命,曹军盾牌前阵被这一轮齐射打的七零八落,虽然朱灵不知道蜀军为何不用装填就射击第二轮,不过他的反应也很快,后续的士卒补充进来,举起盾牌维持阵型的完整。

趁着这个机会,庞统也从后方穿插进前面,他让传令兵告诉朱灵这是“诸葛连弩”,其中有数发弩箭可以连发,不用装填,他这个着急就是避免不知道情况的朱灵吃大亏。当蜀军第二轮齐射开始的时候,庞统就猜出了这就是所谓的诸葛连弩,没想到当初的一句玩笑话竟然真让其琢磨出来了,自己见到这成果之时还是在战场之上,这箭支也是射向己方军营的,这真是老天开的一个玩笑,命运这个东西真的不可琢磨。

朱灵听到庞统的传令,心中也是一惊,这世家竟然还有这样的武器,他本来还想还击的,此时蜀军的第三轮弩箭射过来,朱灵赶紧命令士卒举盾掩护,他知道以庞统的学识见识没有必要骗自己,在蜀军的连连压制之下进行有规模性的反击已经不可能了,他命令后续长枪,和骑兵部做好准备,准备开始与敌军进行近身交战。

蜀军的数次压制,也让他们的前方骑兵冲入了曹军兵营,离的近了蜀军的连弩自然排不上作用,趁着这个机会,朱灵下令弩手进行最后一次齐射,弩箭比弓箭更为劲疾,兼可平射,这时蜀军骑兵离得近了,弩箭更易瞄准,尤其这没有改变的单发弩箭,威力更是巨大,登时射翻了近百名蜀军骑兵。眼见冲至近前的蜀军铁骑人仰马翻,因冲势甚急,许多战马摔倒在地还翻滚着滑出两丈多远,使得后面的蜀军骑兵冲势为之一遏,朱灵立即发出了主动冲击的命令:“长枪,冲阵!”

数百名长枪兵迎声向前杀出,朝冲锋队形已经散乱的蜀军骑兵横冲直撞地卷了过去。任何兵种都有其优缺点,长枪兵专刺马腹,属于这个时代对付骑兵冲阵最好的办法,但是如果骑兵冲阵甚急,长枪阵也是抵挡不住的,不过此时蜀军骑兵是俯冲,而且最后一轮弩箭还打乱了他们的阵型,因此先机已失,铁骑陷入长枪阵,真比步卒还要不堪。

庞统远远看着,真正的战场是这样的残酷,比起昔日在电视剧看到的两军冲阵要真实的多。让人震撼的多,曹军长枪阵的后方还有大队的步卒跟在后面捡便宜。此刻便是如此,长枪阵冲入敌阵缠住敌骑,后方的士卒挥舞战刀、钩镰枪,上砍人头、下劈马腿,蜀军精骑还来不及施展开手脚,就陷入战阵之中,战马不懂躲闪,马上的骑士又躲闪不及,顿时被杀了个人仰马翻。

此时激战了越有两个时辰,魏延实在受不了蜀军的伤亡,要知道自己率领的这三千人可是精锐的精锐,两个时辰下来已经伤亡近千,虽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可是这里是曹操的地盘,说不准此时曹军的援兵已经在路上,最主要的是魏延在冲锋之时看到了庞统,就是那个掉下悬崖的庞统,看他站在阵前镇定自若的样子魏延还道是庞统在指挥全军。

魏延自问领军的本身过人,不过对于庞统他心中还是充满惧意的,剿灭洞庭湖水贼的时候可是庞统出谋划策一举鼎定三大势力,据说诸葛亮研制这诸葛连弩也是受到庞统启发,入川之后庞统也是智计百出,如果不是跟刘备理念不和为其所不能容,恐怕此刻庞统还是那个呼风唤雨的军师呢!在魏延的眼里,庞统是神机妙算精通兵法甚至要强于诸葛亮的人物,此时已经吃了些亏,魏延怎能不害怕。

蜀军的军阵之中传来鸣金收的声音,前方再跟曹军冲杀的蜀军士卒也松了一口气,仗着他们马快迅速的向后方退去,朱灵也不敢追击,这一仗下来他们损失不小,两千多士卒也伤亡过半了,那些新加入的青壮除了充个人数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如果蜀军在继续冲锋恐怕他们也只能溃败了,不过还好,蜀军退了。

看着蜀军以整齐的军阵退去,庞统不禁松了一口气,他知道曹兵已经到了快要崩溃的边缘,同时他也暗暗吃惊蜀军的纪律性,看着退却时候阵型这般严正的蜀军,庞统有些不可思议,他曾经也在刘备阵营中呆过,当时刘备可没有这般精锐的部卒,看来这两年来刘备的军马扩张不少,势力也强盛许多。

刘军退却后,庞统也丝毫不敢放松,全军和百姓稍加休整就全部出发,蜀军有一次追上来的经验,就难免不会发生第二次,只有越过阳平关后才能称得上安全。大军携着百姓快速赶路,很快就越过阳平关,蜀军没有再次追击,汉中毕竟是曹操的地盘,蜀军暂时取得优势后也不敢太过放肆,虽然平原地区任由蜀军骑兵驰骋,可是重要城镇关卡都还是曹军手中。

数次的征战之下庞统所率领的军民可谓是兵疲马乏,最重要的是军中的粮食不多了,原本以为到达武都后就能得到粮食的补给,但是没有想到于禁并没有按照约定给武都送粮食,庞统看此刻已经不能在走了,以目前的情况到达长安少说也得月余,可是军中的粮食已经不足三日食用,武都城内数千守军也没有多少存粮了,杨修轻点了下仓库,就是把武都的粮食都算上不过才能食用七日左右。

直至傍晚,军内的探子终于传来消息,于禁在运粮的时候半路上遭遇到羌人的袭击,数万石粮草尽数落于羌人之手,还好羌人拿到粮草后也被拖慢了行军速度,最终于禁组织兵力倒是把粮草夺了回来。不过因此事情大军被拖慢了行军进程,预计到达武都的时间最少要二十日左右。

粮食仅仅够吃七日,就算天天喝粥不过也就十日左右,等到粮食运到了估计大家早饿死了,这个时候不论是朱灵还是杨修都把目光转移到庞统身上,在他们看来庞统总是有奇思妙想的,他既然能想出热气球飞天的办法,说不准也能想出解决眼前困境的办法呢!

现在是情况是极度的缺粮,能让粮草囤积下来的办法无非就是节约,或者是增加库存,也就是这个时期提到的开源或者节流。节流肯定是必须要做的,可是单单的节流不可能让这几万人平安的撑过二十日,必须想办法开源。

杨修倒是提出一个建议,干脆放弃百姓,只给百姓中一些有身份的人提供稍许粮食,其余人自生自灭,全力把粮食供应军队,现在的粮食如果供应军队还是绰绰有余的,武都守军加上庞统带来的这些人马也不足万人,粮食由他们食用还是绰绰有余撑过二十日的。不过这个不靠谱的建议还是被庞统给否决了,他觉得自己既然把这数万百姓从汉中带出来了,那就有必要也有责任把他们活着带到关中。

节约粮食办法自然是熬粥,喝粥即可填饱肚子又能省下粮食,唯一的缺点就是不顶饿,百姓可以喝粥可是军队不能以粥为主食呀!否则军中必起怨言,庞统还真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所谓的“双蒸饭”。

双蒸饭是后世饥荒之中人们的一种发明,能让少量的粮食增大体积,暂时性的填饱肚子,不过易长期服用,双蒸饭里面粮食中的维生素已经消失殆尽了,两次蒸煮之后除了能量就剩下水了,不过眼前这到是一个解决粮食稀少的好办法。

这种饭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把小麦豆子等粮食下锅蒸煮,在正常的煮熟之后再往里面加水,盖上盖子并且把锅上的通气孔封住再一次的加水蒸煮,等第二次加的水基本上看不见后这饭就算做好了,原本的一碗饭这个时候变成两碗,吃下去自然很容易填饱肚子。

这种饭供应之后很,少许细心的士卒倒是发现了少许不同,虽然供应的量没有减少,也这米越来越不耐嚼了,甚至吃到嘴里用舌头都能碾碎,而且东西吃到肚子里很不顶饿,吃进去虽然饱了,但不大一会就又饿了。

其实这粮食增加的体积都是水,自然不顶饿,说白了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办法。在双蒸饭推行的第一天开始后,军中的正常训练也正式取消了,庞统下令全军,沿着武都周围的山脉进行搜索,现在是冬季,此地属于西凉已经下雪了,庞统让他们寻找是山上的松鼠洞,松鼠有储量的习惯,每发现一个松鼠洞就能找到几公斤松子呢!大军这一次搜寻效果确实不错,找到了不少松子,这个东西现在也可以顶替部分粮食。

士卒还能有体力搜寻,可是百姓们就不成了,他们是早上一碗稀粥,下午每人一小碗双蒸饭,这些东西除了维持生命以外,根本就不能保证充足的体力。不过庞统还给他们之中的年轻人安排了些任务,他们的任务就是全城抓老鼠,老鼠跑的飞快,倒是不容易抓,主要是寻找城内的老鼠洞,作为鼠类,老鼠也有冬季藏粮食的习惯,没挖掘出一个鼠洞,也能找到些小麦坚果一些耐存贮的粮食。

老鼠的存储粮食还比较挑剔,比如这小麦,颗粒不饱满,色泽不光泽的还不要,所以搜寻出来的粮食皆属于上品,不过随着百姓搜寻的时候也有军中士卒监督,这些监督的人都是朱灵麾下能信得过的人。挖掘完鼠洞之后往往百姓们会被搜身,如果身上找出偷藏的粮食则会被处死,所谓的乱世用重典,现在可不是心慈手软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