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行走中国 之教育

ps: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大国的兄弟们,明天本书将上架了,本书自更新以来,一直深受各位兄弟的支持和鼓励,新的一天到来之后,也希望诸位兄弟也能一如既往的支持大国,你们的订阅、打赏、票票,自然是让小子有更好动力写作的力量源泉,在此,小子无以为报,今日浴血双更,恳求各位兄弟给力支持。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就叫黄河………”蹩脚的中文吟唱着红遍大江南北的一首歌曲,在空姐教导下唱歌的俩人自然是立志于了解中国、感悟中国的乔布森和爱丽丝,要做好《行走中国》这个特刊需要做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你俩的中文说得很好,如果能把发音把握得更准,那就完美了!”从珠海到柳州的航班上,美丽的空乘小姐总是为旅客们带来种种欢乐和方便,本次航班上出乎意料的出现了四成多的外国人士,另外的中国人被热情的他们所感染,纷纷临时客串了中文老师,教授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说中文,也不知道是谁先开的头,很快让唱中文歌曲成了学习中文的新方式好方法。

“是吗?谢谢!”爱丽丝俏脸一红,就像一个纯正的中国女孩一样,被陌生人夸奖一番就会显得羞赧,这下看起来还真有几分中国特色。

“什么时候在我们国家也能坐上这样的飞机就好了,从纽约到圣路易斯也不用坐火车那么漫长、自驾车那么无聊。”连唱了不少歌曲后,喉咙发干的乔布森喝了几口水后,靠在舒适的椅背上看了看和周围中国人聊得火热的爱丽丝,感叹道:“幸好波音公司买了那么多客机,以后咱们美利坚合众国也能有这样的民航航班咯!”

想了想刚才奇特的唱歌,乔布森掏出了兜里的小本子,很快用随身携带的铅笔悉悉索索的在本子上记下一些内容,他写道:“今天的旅程很特别,我们第一次乘坐飞机前去中国现代工业的起源城市柳州,在飞机上又遇到了一群中国人,他们非常热情好客,同行的外籍友人也很多,非常期待柳州带给我们的新印象……”

旅途非常美好,飞机安全降落在繁忙的柳州机场,走出大厅的那一刻,俩人又想拦下出租车的时候,突然想起在广州和珠海遇到的那个可爱的老师傅,不知道这次能遇到什么热心中国人。正想着这些的时候,一辆印有机场巴士中英文标示的通往城区豪华客车提醒了俩人,应该还有更特别的旅行方式,赶紧拖着旅行箱照着指路标示,来到了机场客运中心,一辆辆按时发往城区的机场巴士和正在待客的出租车映入眼帘,看到不少乘客正排队登上一辆机场巴士,俩人也跟了上去。

放好行李箱、买好票,两人这才坐在空调大巴里东张西望,同航班的外国人不少,可这会儿机场大巴里就只有两人了,也不知道该去哪儿的俩人,只好找到司机师傅,多番说辞之后,师傅也没弄明白俩人到底要去哪儿,只好把一大叠柳州旅游指南递给了俩人,柳州之内可以旅游的各大景点,可关键两人哪儿是来游山玩水的,他们想看到的是中国如今的新面貌,尤其是中国崛起的精髓所在,说白了,就是想弄清楚中国这么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工业化的。

“看两位的意思,这柳州的旅游景点看来是吸引力不够,可你们到柳州来总得有什么目的吧?比如是来探亲访友的,或者求学招工,是吧?”司机实在受不了两位的折磨,上了车不知道该去哪儿的人他算是见识了。“旅游景点你们不去,那就去工业大学吧,不少来柳州的人都爱去那儿看看,况且那儿紧靠高新技术科技园的不少大型企业,说不定就能找到愿意招外籍员工的。”

“对啊,我们怎么忘了,中国崛起得如此之快,必然与他们的教育有关。”俩人立马下定了决心要去看看闻名于共和国的中国工业大学,看看这所号称世界第一大的现代大学究竟有何特点,回到座位后赶紧拿出了柳州旅游地图,一番好找之后算是找到了工业大学所在地,不过得先坐大巴进城再说,机场离城区还有不短的距离。

下了机场大巴之后,俩人已经位于柳州火车站旁得公交总站里,出站之后才发现一件大事情,那就是柳州这个工业内陆城市,街道的宽度、两侧的高楼和车流密度,任何方面都和广州差不了多少,习惯性的拦下出租车后提醒道师傅一定要打好票,这才说出要去中国工业大学,一路上免不了东张西望,而且这次连乔布森也按耐不住。

“这里就是中国工业大学?怎么看上去好像一所军事院校!”下车后,拎着行李箱的乔布森第一眼看见中国工业大学的校门,不是看到气势恢宏的建筑,而是门口左右的两位持枪哨兵,爱丽丝和乔布森相视一笑只能找个路人问问。

“你好,请问工业大学为什么有军人保护?我们能进去参观吗?”

爱丽丝的中文让一位抱着书准备进校的学生诧异了一下,不过看见两人的装束,一个带着相机、一个正准备掏出小本子随时记录东西,一看就知道是记者,指了指校门口说道:“工业大学设置有军事岗哨是我校创建之时便有的,发展至今已经是我校的特殊传统,军队象征着我国军事力量的强硬与独立,而我校是中国现代工业发源所在,更应该学习军队有的独立自主、不怕艰险的品质,并不是常人所想的那样,这所学校是闲人免进的!”

“原来如此,不过我猜你一定是这所大学的学生。既然这样,那还请麻烦一下,如果有空,能请你带我们进去参观一下吗?”乔布森快速记下了那位学生的话,而且注意到了学生胸前的校徽标示,有点冒昧的便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我的确是这所学校的,不过我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我是1921届工大机电学院机制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学校继续读完研究生,获得学位之后又继续读博士,如今已在我校担任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我住在校外的公寓,这会儿是准备去图书馆看书的,既然你们想进去看看,那我就充当一下导游吧!”

荣客英对于乔布森俩人说他是学生的事有些小小的不满,好说也是在工大呆了十多年的人了,虽说自己长得有点年轻化,而且不知道是受了何种意外,一直以来就没长过胡须,显得特别年轻。但是,工大有几棵树、有几间实验室、有多少老师等等,这些他都如数家珍的,和毕业那年结识的一位经管学院闫燕结婚之后,就搬出了学校住进了教师集资修建的一个小区公寓里,老婆闫燕当初也是工大一大才女,如今也是工业大学经管学院不可或缺的教授级人物。

“我们的工业大学始建于1916年,是一所年轻而极富活力的综合性大学,设有机电工程、土木工程、经济与行政管理、航空工程、电子通讯、材料工程等十余个二级学院和科研单位,现在学生超过五万人且不含在读研究生、博士生在内,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齐全,建校以来为我国的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工业之源。”荣客英带着爱丽丝和乔布森俩在保安室交代一番后,把行李也寄在了那里,然后便向工大校园里走去,一路上少不了荣客英的一番介绍。

“这所大学比我们国内的还要大,专业设置和教学规模都让人惊奇!”乔布森点头赞叹到,还不忘拿出照相机拍下所见到的那些绿色环绕中的高大教学楼或者实验楼,上课期间校园里往来的学生很少,偶尔见到几个也是抱着书快步匆匆,乔布森指了指那些行色很急的学生,问道:“荣先生,学生们平时都是这么忙吗?”

“是的,我们的教育虽然是免费的,但并不意味着学生们可以进入学校养尊处优浪费国家人力财力。基础教育阶段结束之后,他们参加素质测试,报考自己中意的学校或者选择不再读书,进入大学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在这里他们同样可以享受基础教育阶段的免费就读权利,教育体制的公平让学生们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他们可以自由竞争、互相学习………”

乔布森的话让荣客英仿佛回到了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那时候的他们比现在的学子更加疯狂,当然也更加感恩于政府。原本没吃没穿注定身份卑贱、命运多舛的穷人,在政府的帮助鼓励下让孩子走入校园,接受免费的教育,吃穿都还免费,学生们只管在学校好好用功读书,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光是家庭还是学生自己,都希望用最好的成绩回报学校和社会。因此谁的成绩更好就更能赢得尊重,当然也就能成为学校里的另类王者。

“免费?基础教育?”乔布森把相机还给了搭档,拿出本子后赶紧开始记录,写了一些内容后问道:“请问荣先生,能具体阐述一下你刚才所说的基础教育吗?虽然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很特别的,教育的压力全部集结于政府身上,作为普通人民中的一员,您又是受过该教育制度的人,我们想从你的身上得到不同于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的解释或者说阐述,也就是你的理解!”

这一段话乔布森可就是直接用英语说的,凭借他那限制于普通口语交际的中文水平,很难将这段话阐述清楚,不过荣客英也不是吃素的,工大的外语学院也是他常常听课的地方,自然懂得这两位记者是要问什么,也更明白他们此行的目的何在。归根到底,中国虽然实现了对外开放,但事实上世界上其他国家依然对如今的中国很是模糊,缺乏了解自然感到好奇,而新闻媒体最大的优势和利益所在就是给世人剖析未解之谜、人们好奇的东西,两位记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可见中国魅力之大,新闻价值之高。

“怎么说呢,这基础教育制度是针对我国实际情况而实行的全民免费教育制度,它旨在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不分贵贱、出身、家庭状况,只要教育实现了公平公正,社会才会得以均衡发展,也更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与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更加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综合实力的腾飞。”

荣客英示意两位坐下,工大校园道路两旁都有不少的长椅,坐下之后,荣客英继续说道:“以我自己为讲述要点吧,我家原本是一户佃户,单纯的依靠租借盘剥成性的地主土地耕种,是不可能摆脱贫困生活的。而新政府的到来,实行了土地革命、大力建设法制社会、倡导新社会风尚,我家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就更高了。而基础教育制度就让我这贫穷家庭小子有了机会进入学校,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富人家庭。”

“而后来,进入学校后,我几乎与家庭脱离开来,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政府买单,直到我参加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家庭状况就更加改善。政府用基础教育免费的制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像我这样的人,如果是农民肯定不会创造出良好的社会财富,而我接受了高等教育,有了很好的工作能力,就能够为社会贡献更多东西、带来更多的财富。政府用长期的小额投入,换得了无可衡量的社会精英,教育的支出和后来精英们贡献的税收财富相比,自然不是一个档次的。”

“你的意思是说,共和国大力发展工商业,他们繁荣程度与政府的税收收入挂钩,有了更多的收入就可以更多的投入免费教育之中,教育带来了更多的社会人才,他们加入了社会之中,有了自己的事业自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政府所能得到的收入自然又更高……构成一个非常完美的循环,用自己后大后半生的税赋贡献来为自己的年少时候的教育买单,政府不过是一个中介而已!对吗?”爱丽丝想了很久,才总结出这么一个有些别扭的解释。

“你可以这么想,但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政府,在这样一个循环当中,一直在灌入自己的能力,并不期望获得回报!”荣客英指了指那些高耸的实验大楼,说道:“教育的费用支出可不仅仅是要有老师的工资、书本杂费及生活费,像我这样毕业之后参加工作或者独立创业的人是很多,自己唯一能够回报给政府的就是将来自己的税收,哪儿够自己当初教育的耗费?所以更多的人选择回报社会,热心公益和教育,成了我这样一类人的选择。说大一点,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就是我们奉献自己、回报恩情的不二之选。”

“照荣先生的说法,一位学生将所有的教育消耗费用算在一起,平均一年以六百元计算,贵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合并在一起就是十三年,不到八千元钱。”乔布森看了看一旁的爱丽丝,心里略略计算,然后接着说道:“可这不到八千块钱的支出,就足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一个放牛郎转变成高素质人才,将来对社会的贡献自然是不同的。”

“看来你们懂了,八千块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已经富裕的家庭自然不用多说,那些在偏远地区、贫寒之地的家庭,这样的教育足以改变命运。越来越多人受到教育,咱们中国的国民素质自然越来越高,科技就是生产力,不崛起不复兴,那真是天理不容了!”荣客英站起身来,看了看恍然大悟的两人,补充说道:“一会儿我就带你们去校荣誉室,在那儿你们就知道为什么教育能够改变人民、能够改变国家了!不妨先透露一个词,那就是滴水穿石。”

“这我知道,中国人常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荣先生是想说中国如今的强势崛起,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吧?”

聪明的爱丽丝赢得了荣客英的赞赏,更有劲儿的带着俩人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每一栋建筑的来历和用途都讲述的很清楚,转悠了很久之后才带到了荣誉室去,看到那些出自于工大的各种工业技术或专利,甚至有发明原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与“科技就是生产力”这两句话的意义完美体现于荣誉室。

恋恋不舍离开荣誉室后,乔布森握着荣客英的手,问道:“非常感谢荣先生的帮助,我们对中国的教育已经非常明白了。但我们接下来想去看看中国工业强大所在,早就听说工大是中国工业之源,柳州是中国现代工业之根,柳州的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我们非常想去实地看看!”

“是的,我家就有一辆华睿轿车,我想看看它的兄弟们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家境不错的爱丽丝对名贵轿车的研究是很深的,毕业于纽约工学院后第一天上工就获得了父亲的奖励,一辆甲壳虫轿车用来代步。而后她凭借自己实力,又买了一辆红色的雅致,父亲更是奖赏了她一个叠拼别墅,也是出自于亚美集团之手,不过别墅是由宏远地产开发的,可以说爱丽丝的幸福生活与中国企业可谓息息相关。

“这我就帮不了你们了,真的很抱歉。我不是负责学生的参观实习工作的人,而且这一时节正是各大企业忙于完成的订单的日子,他们不允许外人打扰他们的正常生产,你们要想去汽车生产基地看看,只能另选他法!”

“我们可以说我们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我们也不会干扰他们的工作。应该愿意让我们进去吧?”乔布森俩人不约而同说道。

“有了”仔细思考好一阵后,荣客英说道:“既然你们是美国有名报刊媒体,这段时间我国企业最盛行的就是如何做到国际化,而做到了国际化的企业们也在琢磨如何更加知名化、扩大自己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如果你两位答应会在畅销的报刊上做出对该公司或企业有利的宣传,他们肯定会考虑让你们参观的!”

“你的意思,我们答应让受参观企业在我们的特刊中宣传,我们用广告效益换取他们允许参观?”爱丽丝说着,怕荣客英不懂,补充说道:“我们俩是受总编吩咐,到中国来做一个名叫《行走中国》也就是向世界介绍今日中国、解开共和国神秘面纱的,我们是可以在内容加入该企业一些信息的。不妨告诉你,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实名出现在我们的报纸上。”

“算了,我就不用粉墨登场了。我得赶去图书馆了,要是愿意,你二位可以带着行李出校门打的,直接去亚美集团在柳州的第三生产基地,我们学院的参观实习活动很多时候都是安排在那里,那里的负责人是很聪明的,不妨去试试用你们的广告宣传换取参观许可!”荣客英说完,指了指自己夹在腋窝里的书,很明显是指客串免费导游的时间已到,他要做自己的私事儿了。

谢过了一直都很热情荣客英,爱丽丝俩人带着行李出了工业大学后,先找了一间酒店登记住宿下来,把行李这个累赘甩脱后,带上了他们的记者身份证件和一些采访用的工具,做好万分准备后,这才去会会雄踞世界汽车产业第一的亚美集团位于柳州的一个小分支,虽说是小分支,但也足以让两位记者引起高度重视和期盼,他们的《行走中国》采访之旅,算是结束了教育方面素材搜集,接下来自然是工业方面的,尤其是世人很感兴趣的中国汽车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