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正义

一个英雄他就必须具有正义,反对压迫,反对邪恶,伸张正义。

什么是正义?正义这个词其实属于伦理学、政治学的基本范畴。

在伦理学中,通常指人们按一定道德标准所应当做的事,也指一种道德评价,即公正。正义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荀子》:;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正义观念萌于原始人的平等观,形成于私有财产出现后的社会。不同的社会或阶级的人们对正义有着不同的解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们按自己的等级做应当做的事就是正义;基督教伦理学家则认为,肉体应当归顺于灵魂就是正义。整体看来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公平即是正义。简单来说是同样的人同样对待。

人道主义提倡博爱、平等、自由,其中之博爱平等,及正义之体现也。注:人道主义并不违背共产主义,马恩常有赞同。其本身也是正能量正义之产物。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骨子里就长有一股正义之气,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的虚心,被这个社会所激化掉了而已。

所谓,真理是正义的侍女,自由是正义的孩儿,和平是正义的伙伴;安全化在它的步履中,胜利跟在它的裙裾后。

做人我们可能做不到永远正义,但却可以永远善良;不可能永远正确,却可以永远不违背良心;不可能永远没有敌人,却可以完全不理会他们;不可能永远相爱,却可以永远不背叛;不可能永远相知,却可以永远相守。

最美的那些或许都不可能,但最好的那些却能做到。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你只需做给自己看。

有一天,一个爸爸带着一个五岁的男孩小蔡到乡下老家度暑假,在邻居家门前看到一个年级很大的乞丐,用拐杖敲敲地,然后作下跪状,邻居很不耐烦地轰走了老乞丐。

回到家中,小蔡就缠住爸爸问:“爸爸,那个老爷爷在干什么?”

爸爸告诉小蔡:“那个老爷爷没饭吃,在向别人要钱。”

“叔叔为什么不给他钱?”小蔡好奇地问。

爸爸有些生气地说:“因为那些人也中有骗子,不能给他。”

小蔡不做声了,好像在思考什么。几天后的一个早晨,爸爸看见小蔡睁着天真的眼睛在**发呆,爸爸问小蔡怎么了,伦伦吞吞吐吐地说:“爸爸,我觉得那个老爷爷好可怜,叔叔怎么不给他钱呢?”

望着稚气的儿子,爸爸心中一紧。五岁的儿子会思考问题了。在乡下快乐地玩了近一个月的儿子,却被这一简单的问题难住了。

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充满阳光,该怎样向他解释阳光下也会有阴影呢?尽管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利用人们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在行骗,尽管那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或许不像表面上那样落魄、贫穷,但是他所乞讨的毕竟只是几毛钱,为什么邻居要如此吝啬呢?邻居吝啬的不仅仅是几毛钱,而是在吝啬温暖,这种吝啬在小蔡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一个阴影。

小蔡时不时显得心事重重,爸爸试着解释、安慰、辩白,但总感觉自己的语言是那么苍白无力,终于有一天,爸爸找到了一个卸下男孩重负的机会。

那一天,小蔡闹着要吃零食,爸爸妈妈对伦伦光吃零食不吃饭想了很多办法,但总是不奏效。这时,远处一个盲人在拉二胡唱小调乞讨,爸爸心一动,对小蔡说:“把你买零食省下来的钱给盲人叔叔好不好?他眼睛看不见,没钱吃饭,没钱治眼睛。”伦小蔡愣了一下,马上点头同意了。看着这个小男孩紧捏着一元钱向盲人跑去,爸爸突然觉得儿子长大了。

从此以后,不论在什么地方,每次遇见求助的、行乞的人,爸爸都会掏出一些零钱给他们。爸爸并不富有,也并不在乎他们是不是在行骗,爸爸只是觉得儿子的目光在看着他。爸爸决定维护儿子小小的正义感,让他在关爱别人、宽容别人中得到更多的爱。

用正义去感受更多的爱与欢乐,这就是正义,它是不求回报的,是“免费”的。

有个故事发生在中世纪。

“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

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

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

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小说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为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断对雨果进行拉拢,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

雨果创作中的斗争热情减弱了,1843年,他写了一个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遭到了失败。

雨果为此沉默了将近10年没有写作。1848年6月,巴黎人民举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国。开始雨果对革命并不理解,但当大资产阶级阴谋消灭共和国时,雨果却成了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

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路易·波拿巴上台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他实行恐怖政策,对反抗者无情镇压。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流亡期间,雨果一直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的斗争,他写政治讽刺小册子和政治讽刺诗,猛烈抨击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

这时期,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说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农民出身的贫穷工人冉阿让有一次看见姐姐的几个孩子饿得直哭,于是去偷面包,不幸被人抓住,判了5年徒刑。他几次越狱,被抓回来又加判了共14年刑期,结果为了一块面包坐了19年的牢。

出狱之后,冉阿让到处遭人白眼,没有工作,没有饭吃,他发誓一定要向社会复仇。这时,一个叫米里哀的主教感化了他,他决心行善积德,做一个好人。

他化名马德兰,在一个城市办了个工厂,成为富翁。他为贫穷的人提供就业机会,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房子,他处处乐于助人,被市民们选为市长。这时,市里来了一个叫芒汀的姑娘,她原是农村姑娘,到城里做工,被人诱骗生下一个女儿。

她把女儿珂赛特寄养在一个旅店老板家中,老板是个恶棍,趁机敲诈她,芒汀被迫卖掉美丽的头发、漂亮的牙齿,又卖身当了妓女,最后贫困交加,病得奄奄一息,冉阿让听说后立即去照顾她,答应在她死后抚养她女儿珂赛特。

这时,警察沙威正追捕失踪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让,在马德兰市,他抓住了一个贫穷的工人,认为他就是冉阿让,准备把他送进监狱,为了救这个无辜的工人,冉阿让挺身而出,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他又落入警察手中,去监狱的路上,他设法逃脱了。冉阿让马上找到珂赛特,带着她躲在一个僻偏的修道院里。多年过去了,珂赛特已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她和一个共和党人马吕斯相爱了。

1832年,巴黎爆发了共和党领导的起义,遭到七月王朝的血腥镇压,马吕斯身负重伤,冉阿让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下水道把他救了出来。

这时,沙威混进起义者队伍进行侦察,被抓住后判处死刑,由冉阿让去执行命令,枪毙沙威,但冉阿让却把沙威放了。

沙威在冉阿让的高尚人格前羞愧难容,投河自杀。珂赛特和马吕斯结婚了,年轻人非常幸福。冉阿让一个人过着孤独的日子,最后他死在了珂赛特的怀里。

《悲惨世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

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所以,小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到了20世纪,它又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同样吸引了无数的观众。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色当兵败之后,普鲁士军队直逼巴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他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

他还用他的著作和朗诵诗歌得来的报酬买了2门大炮,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革命。但当公社失败后,反动政府疯狂镇压公社社员时,雨果又愤怒谴责反动派的兽行,他呼吁赦免全部公社社员,并在报纸上宣布将自己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住宅提供给流亡的社员作避难所。

为此,他的家遭到反动暴徒的袭击,他自己险些丧命,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1885年,雨果逝世。法国人民为这位伟大的诗人举行了国葬。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没有正义的社会,没有让雨果内心的正义灭失,反而激增了雨果心中渴望正义之心。他为了正义付出了生命。

有人会问他:“你这么做不后悔吗?正义难道是你一个人能改变的?”

我相信他一定会说,“我不后悔,我虽然失去了生命,但我的心依然是向往着正义的。虽然我一个不能改变,但我可以影响、带动其他人一起加入争取正义的‘战争’中来。让正义更加的繁多。”

正义的理解帮助了我很多,让我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去看待生活。

正义是人类最大的利益。